學達書庫 > 世界名著 > 物種起源 | 上頁 下頁
第四章 自然選擇;即最適者生存(9)


  少數舊有生物一發生變異,其他生物的互相關係就常被打亂;這就會創造出新的地位,有待適應較好的類型填充進去;但這一切進行得極其緩慢,雖然同種的一切個體在某種微小程度上互有差異,但是要使生物體制的各部分發生適宜的變化,則常需很長時間。這種結果又往往受到自由雜交所顯著延滯。

  許多人會說這數種原因已足夠抵消自然選擇的力量了。我不相信會如此。但我確相信自然選擇的作用一般是極其緩慢的,須經過長久的時間,並且只能作用於同一地方的少數生物。我進一步相信此等緩慢的、斷續的結果,和地質學告訴我們的這世界生物變化的速度和方式很相符合。

  選擇的過程雖然是緩慢的,如果力量薄弱的人類尚能在人工選擇方面多有作為,那末,在很長的時間裡,通過自然力量的選擇,即通過最適者的生存,我覺得生物的變異量是沒有止境的,一切生物彼此之間以及與它們的物理的生活條件之間互相適應的美妙而複雜的關係,也是沒有止境的。

  因自然選擇而絕滅

  在《地質學》的一章裡還要詳細討論這一問題;但因為它和自然選擇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這裡必須談到它。自然選擇的作用全在於保存在某些方面有利的變異,隨之引起它們的存續。由於一切生物都按照幾何比率高速度地增加,所以每一地區都已充滿了生物;於是,有利的類型在數目上增加了,所以使得較不利的類型常常在數目上減少而變得稀少了。地質學告訴我們說,稀少就是絕滅的預告。

  我們知道只剩下少數個體的任何類型,遇到季候性質的大變動,或者其敵害數目的暫時增多,就很有可能完全絕滅。我們可以進一步他說,新類型既產生出來了,除非我們承認具有物種性質的類型可以無限增加,那末許多老類型勢必絕滅。地質學明白告訴我們說,具有物種性質的類型的數目並沒有無限增加過;我們現在試行說明,為什麼全世界的物種數目沒有無限增加。

  我們已經看到個體數目最多的物種,在任何一定期間內,有產生有利變異的最好機會。關於這一點我們已經得到證明,第二章所講的事實指出,普通的、廣布的即佔優勢的物種,擁有見於記載的變種最多。所以個體數目稀少的物種在任何一定期間內的變異或改進都是遲緩的;結果,在生存鬥爭中,它們就要遭遇到普通物種的已經變異了的和改進了的後代的打擊。

  根據這些論點,我想,必然會有如下的結果:新物種在時間的推移中通過自然選擇被形成了,其他物種就會越來越稀少,而終至絕滅。那些同正在進行變異和改進中的類型鬥爭最激烈的,當然犧牲最大。我們在《生存鬥爭》一章裡已經看到,密切近似的類型,——即同種的一些變種,以及同屬或近屬的一些物種,——由於具有近乎相同的構造、體質、習性,一般彼此進行鬥爭也最劇烈;結果,每一新變種或新種在形成的過程中,一般對於和它最接近的那些近親的壓迫也最強烈,並且還有消滅它們的傾向。

  我們在家養生物裡,通過人類對於改良類型的選擇,也可看到同樣的消滅過程。我們可以舉出許多奇異的例子,表明牛、綿羊以及其他動物的新品種,花卉的變種,是何等迅速地代替了那些古老的和低劣的種類。在約克郡,我們從歷史中可以知道,古代的黑牛被長角牛所代替,長角牛「又被短角牛所掃除,好像被某種殘酷的瘟疫所掃除一樣」(我引用一位農業作者的話)。

  性狀的分歧

  我用這個術語所表示的原理是極其重要的,我相信可以用它來解釋若干重要的事實。第一,各個變種,即使是特徵顯著的那些變種,雖然多少帶有物種的性質,——如在許多場合裡,對於它們如何加以分類,常是難解的疑問——肯定的,它們彼此之間的差異,遠比那些純粹而明確的物種之間的差異為小。按照我的觀點,變種是在形成過程中的物種,即曾被我稱為初期的物種。變種間的較小差異怎樣擴大為物種間的較大差異呢?

  這一過程經常發生,我們可以從下列事實推論出這一點:在自然界裡,無數的物種都呈現著顯著的差異,而變種——這未來的顯著物種的假想原型和親體——卻呈現著微細的和不甚明確的差異。僅僅是偶然(我們可以這樣叫它)或者可能致使一個變種在某些性狀上與親體有所差異,以後這一變種的後代在同一性狀上又與它的親體有更大程度的差異;但是僅此一點,決不能說明同屬異種間所表現的差異何以如此常見和巨大。

  我的實踐一向是從家養生物那裡去探索此事的說明。在這裡我們會看到相似的情形。必須承認,如此相異的族,如短角牛和赫裡福德牛,賽跑馬和駕車馬,以及若干鴿的品種等等,決不是在許多連續的世代裡,只由相似變異的偶然累積而產生的。

  在實踐中,例如,一個具有稍微短喙的鴿子引起了一個養鴿者的注意;而另一個具有略長喙的鴿子卻引起了另一個養鴿者的注意;在「養鴿者不要也不喜歡中間標準,只喜歡極端類型」這一熟知的原則下,他們就都選擇和養育那些喙愈來愈長的、或愈來愈短的鴿子(翻飛鴿的亞品種實際就是這樣產生的)。

  還有,我們可以設想,在歷史的早期,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裡的人們需要快捷的馬,而別處的人卻需要強壯的和粗笨的馬。最初的差異可能是極微細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方面連續選擇快捷的馬,另一方面卻連續選擇強壯的馬,差異就要增大起來,因而便會形成兩個亞品種。

  最後,經過若干世紀,這些亞品種就變為穩定的和不同的品種了。等到差異已大,具有中間性狀的劣等馬,即不甚快捷也不甚強壯的馬,將不會用來育種,從此就逐漸被消滅了。這樣,我們從人類的產物中看到了所謂分歧原理的作用,它引起了差異,最初僅僅是微小的,後來逐漸增大,於是品種之間及其與共同親體之間,在性狀上便有所分歧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