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SONY的故事 | 上頁 下頁
六五


  在石油方面有一件有趣的事,因為我們的國家很小,所以我們用於運輸的石油比用於工業的石油少,而在美國情況剛好相反。在美國,每桶原油的一半以上要消耗在運輸上面。有一段時間,我們曾經羡慕英國人,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北海石油,但是八十年代石油過剩影響全球,油價下跌,英國人昂貴的北海石油成了他們國家的沉重包袱。現在我們石油的99.7%仍然依靠進口,100%的鋁、鐵礦、鎳,95%以上的銅,92%以上的天然氣仍然依靠進口。我們無法擺脫切斷資源的擔心,我們在貯藏罐和超大油箱中貯藏了至少能夠維持100天的石油,以防萬一。當然這種做法過於謹慎,但我相信它也是出於農業歷史的遺傳和多災多難造成的敏感。

  我們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我們手中拿著的金屬器件是用從很遠的外國運來的鐵礦製成的,把這些礦石運到日本來要花很多的錢,在高爐裡冶煉礦石用的是從很遠的外國運來的瓦斯氣和煤炭,經過這樣一說,手中的東西看上去就很值錢了。在美國,也許可以這樣來生產汽車的軸,即生產出來以後再檢查,不合格的就扔掉。而在日本,通過簡單的經濟核算就可以知道不能這樣做。日本工業中通常的原則是每個人都當檢驗員,產品在每一道工序後的結果都必須是正確無誤的。這個原則對於我們是天經地義的。它是一個苛刻的、保守的原則,但是我們只能這樣做。在美國允許出現一定量的廢品,但是我們總是設法避免任何一件廢品。你可以設想一下我們是多麼地著急,五十年代時資源奇缺,但我們第一批晶體管全部產品的合格率只有5%。每個人的主要任務就是日以繼夜地幹,使合格率提高到90%,結果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達到了這個指標。

  我很早就發現,對於索尼公司來說,在世界範圍內提供售後服務的費用非常昂貴,所以從長遠的觀點看,在製造過程中的每道工序上採取質量保證措施還是便宜一些。

  我還發現美國人與日本人相比,他們對原材料的態度草率得多。美國人什麼東西都有,而且很多,石油、煤炭、銅、黃金、鈾、木材,到現在美國人也沒有認真考慮過節約。這使我想起了美國人的一句口頭禪,「哪裡來的,哪裡就還有很多。「我們沒有這樣的說法。

  日本人似乎天生地更加注意辦事精確。也許這與我們必須學會一絲不苟地書寫日語中複雜的漢字有關。但是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當我們告訴一個日本工人,某一個零件的尺寸必須控制在±0.05mm以內時,他就會自覺地爭取使誤差盡可能地接近零。當我們在美國辦廠時,發現那裡的工人完全按照指令辦事。如果我們說把它控制在±0.05mm以內時,我們得到的零件尺寸就會接近正或負的0.05mm,很少會像日本工人做的那樣,誤差幾乎為零。我們為此商量過對策,不久就找到了答案。按照美國的規矩,我們只需要把誤差要求減小到±0.02mm就行了,在這樣的範圍內,美國工人總是可以滿足我們的要求。如果我們真地需要達到零誤差,只要我們事先寫明這樣的要求,美國工人也可以做到。

  我絲毫沒有看不起外國工人的意思。當人們已經習慣於一種不同的方法時,你也只好採用不同的方法。我相信在日本與日本工人打交道的美國經理也有同樣有趣的經歷。當我們開始在聖迭各組裝單槍三色顯像管時,我們與沒有經驗的工人一起工作,我們理所當然地對質量產生疑慮。我們必須向這些新工人表明我們對他們的期望及其理由。我們與那裡的常務經理討論,他們是邁克.森本,小寺久一和隆.迪西諾,他們將要對組裝工作負責。答案很簡單:向每個工人表明,如果他們的操作不對就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例如組裝件上有不良結點,組裝線上這道工序的工人可以看到圖像上的毛病,並追溯出它的原因,也許是一個不良的焊點或者聯結器件,或者其它的什麼東西。很快我們在美國的質量就達到了日本的標準。後來我們又在英國威爾士的布利津德開了一家工廠,我們把當地生產的零件運回日本去檢驗,再把它們運回英國來組裝,直到我們有把握認定全部零件都已達到標準為止。

  我們日本人總想開發自己的技術,從別國吸取技術,將它們混合在一起,生成一種適當的物件或體系。我們在日語中至今仍然使用漢字,與純粹的日語表音符(即平假名——譯者)混在一起,這些表音符用相當複雜的日語語法取代了簡單的漢語語法。第二種表音符(即片假名——譯者)用來按照發音表達外來語。用這種辦法可以將任何新的外語詞匯引入日語,當然是按我們自己的方法發音,但不必造出一長串漢字來模仿讀音。書寫的日文是一種便於快速閱讀的簡單語言,因為只要迅速地瀏覽一下一段文字中的漢字就可以知道大概的意思了。這也是一種技術。

  1543年,一艘中國的貿易船(也許是海盜船,我們現在已經無法弄清楚了。)為了補充給養,停靠到離日本九州南海岸不遠的一個小島——種子島上,恰好有幾個葡萄牙人也在那條船上。葡萄牙人隨身帶了幾支火繩槍,當船在裝貨時,他們到島上去打獵。這個孤島的領主看到了這種新式武器,他堅持要進一步瞭解它,葡萄牙人顯然願意教他射擊。他們要離去的時候,領主決心要買兩支火繩槍,為此他付給葡萄牙人很高的價錢。後來他命令他最好的鐵匠照著樣子做,於是火槍就這樣進入了日本。據說從那時起,只過了幾年的時間,日本仿造的葡萄牙武器,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種子島火槍,比原來的還好,不過我對這一點卻不敢擔保。

  日本長期以來都熱衷於槍械,但是這種熱情在1945年悲劇性地結束了,今天日本是世界上武器最少的工業化國家。種子島位於太平洋中,離最南邊的本島很近,從地理上講,它是建立國家航天開發局發射基地的當然地點,最新式的火箭從那裡發射通信和氣象衛星。種子島兩次成為日本尖端技術的發祥地,這真是歷史的諷刺。這個島上開發出來的技術今天把生存的工具交到了我們的手中,例如通過衛星地面站與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人們通信,還有氣象衛星提供重要的天氣數據和太陽觀測信息,我們可以與西太平洋的其它國家共享這些信息。

  十六世紀時,豐臣秀吉率領的日本士兵侵入了朝鮮,他們帶回的朝鮮人中間有陶匠和其它手藝人,他們採用當時日本還沒有的技巧制出風格不同的精湛瓷器和金屬器皿,並把手藝教給日本匠人。從那以後日本人一直抱有對技術的渴望。我已經談過明治維新時期,當時日本人千方百計地用西方的新技術追求一切,學會了怎樣製造各種各樣的新東西,從撐裙到火車頭。

  但是我對技術以及它對人類的用途的看法並不是源於某一個年代的最新發明。你可能擁有最偉大的技術,但不知道有什麼合適的用途。你可能只有很簡單的技術,但它卻可以救你的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