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長篇 > 帕梅拉 | 上頁 下頁 |
譯序(2) |
|
《帕梅拉》出版後,對於女主人公帕梅拉的褒貶問題,曾經引起過一場爭議。有一些讀者懷疑她並非真正要保持貞潔,而是以此作為一種詭詐的手段來達到與主人結婚的目的。與理查森同時代的著名作家亨利·菲爾丁就屬這些讀者的行列之內。他不同意當時對帕梅拉的普遍讚美,曾以匿名的方式發表了一部小說《莎梅拉》(Shamela,1741),這個書名本身就表明了菲爾丁的批判性質。英文「snam」意叩虛偽;他在他的小說《約瑟·安德路斯和他的朋友亞伯拉罕·亞當斯先生奇遇記》(The History of the Adventures of Joseph Andrews,and his friend Mr.Aboraham Adams,1742年)中,對理查森又繼續進行了批判和嘲笑。這件事情曾經造成理查森和菲爾丁的不和。理查森稱菲爾丁的《莎梅拉》為「那本卑劣的小冊子」。 他在修訂《帕梅拉》時曾回答了這些批評。按照理查森的描寫,帕梅拉保持貞潔的決心確實非常堅決。當他父親第一次告誡她要提防她主人對她的不良意圖時,她要她父親放心,說:「我寧肯死一千次,也不會以任何方式,成為一個不貞潔自持的人。」她又說,「清白的一小時勝過有罪的一生。」當她主人準備以金錢和服裝為誘餌,要求她成為他的情婦時,她說,「先生,金錢並不是我的主要幸福。如果我把它當作我的主要幸福,那就請萬能的上帝拋棄我吧。……我希望將來當我回顧過去虛度的一生時,我會因為自己清白無邪而感到幸福,這種幸福的回顧是百萬金子也買不到的。」「貞潔是最好的寶石,失去它將不是你打算給我的寶石所能很好補償的。如果我接受了您的條件,那麼當我看到我手指上的鑽石或從鏡子中看到我脖子和耳朵上的鑽石時,我就會想到那些是我貞潔的代價;還會想到,我在內心已沒有了寶石,所以我才在外面佩戴寶石……」她並不以自己低微的出身為恥,反而因為有誠實正直的父母親而感到自豪。當她主人想以改善她父母親的生活狀況為條件來破壞她的貞操時,她給他寫信說:「我感到很遺憾,您居然想得出,我那可憐、正直的父母親竟會參與此事,並會來管理一個由於他們女兒賣淫而得到的莊園……我永遠親愛的父親和母親寧肯在壕溝裡忍饑挨餓或在臭氣沖天的土牢裡消瘦虛弱下去,也不願按這樣邪惡的條件,接受一位帝王的財產。」正因為她保持貞潔的決心十分堅決,所以她具有極大勇氣來反抗她主人的邪惡意圖,不怕任何威脅。她主人第一次在涼亭裡企圖對她越軌放肆,恫嚇她說:「粗野無禮的女孩子!你知道你是在跟誰講話嗎?」這時她回答說:「是的,我知道,先生,知道得一清二楚。既然你已忘掉了一個主人應有的尊嚴,我也就完全可以忘掉我是你的僕人。」「你即使是一個王子,我也不會不保持我的貞潔。」當她主人把她拉到另一個宅第監禁起來時,她對那裡的女管家說:「我怎麼變成他的財產了?除了像賊一樣,他認為他對偷來的貨物有權利外,他對我還有什麼權利?」 帕梅拉雖然遭受她主人種種邪惡對待,但最後還是和他結了婚,這是因為B先生外貌英俊,才華橫溢,而且還有其他好些優點。在她看來,如果他能改邪歸正,他是個可愛的人。她曾經納悶,為什麼對他很不起來?為什麼有一次他險遭淹死,她還為他幸而脫險而感到高興?為什麼她主人有一次把她從他家中趕出時,她卻依依不捨,不願意離開?其實,那是因為她不願意失去他。愛情已經在她不知不覺的時候,悄悄地進入她的心中。社會身份的懸殊,使她不敢癡心妄想去得到他的真正愛情,更不敢去想和他正式結婚,但她確確實實是喜歡他。這種心理上的矛盾才造成帕梅拉思想感情上的許多衝突。 這部小說的另一個主人公就是帕梅拉的主人B先生。他英俊瀟灑,受過高等教育,繼承了一份巨大的產業,為人慷慨大方。但他和當時許多貴族子弟一樣,生活有些放蕩。他非常喜愛帕梅拉,他曾對阻撓他的姐姐戴弗斯夫人說:「請看那容貌,請看那身材,請看那可愛的樣子!啊,戴弗斯夫人,如果你是個男人,那麼你也會像我一樣喜愛她的。」但是他下不了決心和帕梅拉結婚。一方面他要克服自己身份高貴的高傲心理,頂住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特別是他姐姐的竭力反對;另一方面他看到許多像他那樣的貴族子弟結婚後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因而對結婚感到厭惡。只有在他種種邪惡的企圖都遭到失敗,帕梅拉貞潔的品德使他深深感動之後,他才決定向她求婚。用他本人的話來說就是:「她漂亮的容貌使我成了她的愛慕者,她高尚的心靈才使我成了她的丈夫。」 小說中居於第二位重要地位的人物就是貝德福德郡宅第中的女管家傑維斯太太和林肯郡宅第中的女管家朱克斯太太。傑維斯太太非常善良,為了保全帕梅拉的貞潔,甚至不惜丟掉自己的職務;朱克斯太太則全力支持、協助甚至教唆她的主人犯罪,在她的協助下,帕梅拉有一次幾乎遭到失身的危險。小說對B先生的姐姐戴弗斯夫人、牧師威廉斯先生、幾位鄰居和幾位僕人的描寫也很鮮明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獨特的語言,小說通過生動的對話,把他們的性格描寫得活靈活現。 這部小說除了帕梅拉被誘拐時由編者用簡短的篇幅敘述它的過程外,其餘都是由她本人以書信或日記的方式來敘述的(日記也採用寫信的口吻),其中也包括少數其他人來信的抄件。它和《簡·愛》等自傳體小說不同的是,《簡·愛》這類自傳體小說是在事情已經結束之後,由主人公以回憶的方式來敘述,她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和最後歸宿;而帕梅拉在寫信時,只是把已經發生的事情記敘下來,並不知道事情今後會如何發展;甚至同一天發生的事情,她有時也並不是等到這一天已經結束時才寫,而是分成幾次斷斷續續記述的。總的來說,由於男女主人公性格中的多重矛盾,造成他們關係之間戲劇性的曲折變化,加上好多次要人物的穿插陪襯,所以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離奇有趣。這就是這部小說出版後迅速贏得廣大讀者喜愛的主要原因。 最後需要提到的是,這部小說雖然主要描寫主僕之間的一段愛情故事,但也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社會狀況,特別是富裕階級對窮苦人們的壓迫與歧視。當帕梅拉被拉到她主人在林肯郡的宅第被監禁起來時,她哀歎道:「當有權有錢的富人們決心進行壓迫時,悲慘不幸的窮人們能對他們反抗什麼呢?」她想通過牧師威廉斯先生到鄰近一帶有身份人家中去避難,但全都遭到拒絕,因為他 們不敢得罪她的主人,甚至連教會也都庇護當地的權貴。達恩福德爵士曾對他的妻子嘲笑說:「哎呀,我親愛的,這算得了什麼呀,只不過是我的鄰居看上他母親的侍女罷了;如果他注意照看,那她就什麼也不缺,我看對她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傷害。他做這種事情並不危害其他任何家庭。」彼得斯牧師對向他求助的威廉斯先生說:「什麼,讓我跟B先生那樣有錢有勢的人物牽連到一起嗎!請您相信,我不是這樣的人!……我為這位姑娘感到遺憾;但是我看,我們捲進跟他這種人的糾紛裡去,幫不了她什麼忙。非常可惜,這一類事情太司空見慣了!」帕梅拉的主人是當地的治安推事,不論她逃到哪裡,他都可以把她逮捕起來。她主人因為妒忌牧師威廉斯先生,就曾以欠債為名,逼他鋃鐺入獄。 小說雖然反映了這些社會矛盾,但由於時代的局限,帕梅拉或理查森看不出解決這些社會矛盾的正確出路,而把世間的一切都看成是上帝的安排;她所受到的痛苦是上帝對她的考驗,她所得到的幸福是來自上帝的恩惠;因此每當她處境險惡時,她就向上帝祈禱,請求上帝幫助她擺脫困難;以後命運好轉時,她又處處觸景生情,感謝和讚頌上帝;她不會懂得,「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在當時歐洲宗教環境的影響下,她那麼虔誠地信仰上帝,這是不足為奇的,只是書中描寫這方面的篇幅多了一些,今天看來。顯然是不足取的。19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指出:「如果沒有一個上帝,也得創造出一個上帝。」因為他認為宗教是資產階級用來統治人民所必需的。此外,帕梅拉認識不到,貧富階級對立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存在著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在她看來,為了改善富人與窮人的關係,富人所應當做的事就是同情窮人,並從自己的財富當中拿出很小的一部分來救濟窮人,以便將來能很好地接受「世界末日的審判」。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帕梅拉(或理查森)的上述思想自然也是很不可取的;無怪乎帕梅拉堅持貞潔所得到的報答,並不是讓窮苦人民普遍得到解救,而只是她本人加入了有錢人的社會階層,她可以對窮人進行一些施捨罷了。 三 《帕梅拉》最早版本是1740年11月以兩卷的形式出版的,1741年曾先後出版過四次修訂本。1741年12月又出版了兩卷續集。1742年,把原先的兩卷和續集的兩卷合訂在一起,出了一個精裝本,作者對文 本又作了很多修訂。1746年和1754年的版本僅印刷了前兩卷,而沒有包括續集,但作者再次進行修訂。1761年理查森去世後不久,又出版了一個四卷集,包括他最後所作的修訂。 這個譯本根據企鵝經典著作叢書1985年的版本譯出。這個版本是按1801年第十四版的版本印的,但只印了前兩卷,而沒有包括後兩卷續集。這兩卷的內容是一個獨立完整的故事,既包括故事的起始、發展,也包括高潮和尾聲。 理查森所寫的英文和現代的英文有一些不同,除使用thou,thy這一類古詞外,有一些詞的詞義和現在也不很一樣,如friend這個詞有時不作朋友解,而作親屬解;handkerchief這個詞有時不作手絹解,而作頭巾或圍巾解等等。他當時寫的對話是不加引號的,但後來出版者為了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已經補加了引號。 這個譯本是我國的首譯本,承蒙譯林出版社支持,它現在出版了。我特別要感謝該社的創始人,前社長兼總編輯李景端先生,他認真地審讀了譯文,並對譯文作了不少改進。 1997年4月於北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