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富爸爸,窮爸爸 | 上頁 下頁 |
克服困難(2) |
|
今天我對富爸爸的這番話有了越來越深的體會:「得克薩斯人並不掩飾他們的失敗,他們愈挫愈奮,他們接受自己失敗的現實並將失敗轉化為動力。失敗激發得克薩斯人成為成功者,而這個公式並不僅只適用於得克薩斯人,它適用于所有的成功者。」 就像我前面說過的:從自行車上跌下來是學習騎車的一個組成部分,我還記得從車上摔下來使我更加堅定地要學會騎車;同樣的,世界上沒有從未打失過一球的高爾夫球球手,作為一位職業高爾夫球高手,打失一個球或輸掉一場比賽只會激勵他做得更好,練得更努力,學更多的東西。對於勝利者,失敗激勵他們;對於失敗者,失敗會擊垮他們。 用洛克菲勒的話來說,就是「我總是試圖將每一次災難轉化成機會。」 作為一個日裔美國人,我可以說這樣的話。許多人說珍珠港事件是美國人的失誤,而我卻認為這是日本人的最大失誤。在電影《虎、虎、虎》中,一個悲哀的日本海軍上將對自己的親密助手說:「我擔心我們搖醒了一個沉睡著的巨人」。果然「記住珍珠港」成為一句具有巨大感召力的口號,它把美國最大的損失之一變成了取得勝利的原因之一,這次巨大的失敗反而給了美國力量,從此美國很快就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 失敗會激勵勝利者,也會去垮失敗者,這是勝者之所以勝利的最大秘密,也是失敗者所不知道的秘密。重複一下弗朗·塔肯頓的話:「勝利意味著不畏懼失敗」。像弗朗·塔肯頓這樣的人不害怕失敗,因為他們瞭解自己,他們和所有人一樣討厭失敗,但失敗只會激發他們做得更好。要知道討厭失敗和害怕失敗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大部分人因為太害怕失敗而失敗,他們甚至會因一幢兩套房的複式公寓而完全破產,財務上他們做得過於安全。 規模太小,他們買大房子、大轎車,卻不去做大的投資。90%的美國公眾財務困難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是為了避免損失而理財,而不是為了贏利而理財。 一部分人會選擇去找財務顧問或會計師、股票經紀人等,購買一個安全的投資組合。 他們中的大部人將大量現金以大額存單、低收益債券,可以在共同基金內部買賣的共同基金,以及一點私人股票的形式進行投資。這是一個安全而合理的投資組合,卻並不是一個贏利的投資組合,說到底這是人們為避免損失而做的一種投資組合。 比起其他超過70%的人來,這可能還算是一個較好的投資組合。對於另外70%的人來說,即便是這種組合可能依然讓他們感到擔心,因此除了儲蓄他們根本不做任何投資。畢竟,一個安全的投資計劃要比什麼投資計劃都沒有強得多。一個安全的投資計劃對於偏好安全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計劃,但是,安全地、「平衡地」投資於一個投資組合卻不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應有的投資行為方式。如果你沒有什麼資金而又想致富,你首先必須「集中」於一點,而不是追求「平衡」或者說是「分散風險」。那些成功者,在最初並不是追求「平衡」的,追求平衡的人只會在原地踏步而不會前進。要取得進步,你就必須先做到「不平衡」,並注意你怎樣才能使自己不斷取得進展。 愛迪生不追求平衡,他集中精力於某樣東西;比爾·蓋茨也不追求平衡;索羅斯把注意力緊緊盯在一點上;喬治。巴頓從不會把他的坦克佈署在很長的戰線上,而是把坦克集中起來攻擊德國防線上最薄弱的地方,與此相反,法國人佈置了漫長的馬奇諾防線,其結局眾所周知。 如果你有致富的願望,你必須集中精力。把很多雞蛋放在較少的籃子裡(當然你還要確信籃子的結實程度)。不要把很少的雞蛋放在許多籃子裡。 如果你不願失敗,那就安全地投資;如果損失會使你元氣大傷,那就穩妥一點,去做一個平衡的投資。你要是已經超過了25歲,並且割怕冒險,那就不要改變自己的投資方式。 但以安全的方式進行投資,就要儘早起步,要早點開始積累你的「雞蛋」,因為以這種方式積累需要大量的時間。 然而,假使你夢想得到財務自由——從「老鼠賽跑」般的忙忙碌碌中解脫出來,你要自問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我該如何去面對失敗叩如果失敗能激勵你去爭取勝利,可能你就應該去爭取每一次投資機會——但僅僅是可能;如果失敗會使你損失慘重,或者使你煩躁不安,你就會像一個愣頭青一樣遇到什麼不如意的事情就打電話找律師提起訴訟,那就最好做穩妥性的投資,繼續你的日常工作,或許購買些債券、共同基金,但是要記住,這些工具也同樣存在風險,即使它們要較為安全一些。 我說了這麼多,還列舉了得克薩斯人和弗朗·塔肯頓的故事和言論,只是想說明積聚資產項目非常容易,這就好比是玩一場低智能遊戲,不需要受到很多教育,五年級數學水平就夠了。然而,將資產用於投資卻是一種高智商遊戲,它需要膽量、耐心和對待失敗的良好態度。失敗者回避失敗,而失敗本來是可以使失敗者轉變為成功者的。所以一定要「記住阿拉莫」。 原因之二:克服憤世嫉俗的心理。「天要塌下來了,天要塌下來了。」很多人都知道「小雞的故事」,小雞總是圍著穀倉轉,警告即將到來的厄運。我們知道有的人也愛這麼做,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心也都有「小雞」式的想法。 就像我前面指出的那樣,憤世嫉俗的人簡直就像「小雞」一樣,每當他們心裡害怕、疑慮的時候,就會表現得像一隻「小雞」。 我們會對自己產生懷疑:「我不太精明」、「我不夠好」、「誰誰都比我強」等等,懷疑常常使自己寸步難行。我們總是自問「要是這樣的話該怎麼辦」,「要是經濟恰好在我投資之後開始衰退怎麼辦」,或者「要是我失去了工作而不能償還借款怎麼辦」。有時我們的朋友或者關係密切的人會主動提醒我們注意自己的某些缺點,他們常常會說,「什麼讓你認為能做這些事」或者說「如果這是一個好主意,那其他人怎麼不做呢」或者是「這不會起什麼作用的,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這些懷疑的話的影響如此強烈,以至於我們無法將自己的計劃付諸行動,可怕的感覺在心中滋生,有時我們甚至由此而夜不能寐。我們無法向前邁進,因為我們想守著那些安全的東西,而機會卻從身邊溜掉了。 我們眼睜睜地看著時光流逝,心中的結使我們無所作為。在生活之中或多或少我們都會產生這樣的狀態。 彼得·林奇,來自「忠誠馬吉蘭」共同基金,把「天要塌下來」的「警告」比作是「噪音」,而我們都聽過這樣的「噪音」。 「噪音」既有來自我們頭腦內部的,也有來自我們外部的,通常會來自朋友、家庭、同事和新聞媒體。林奇回憶在20世紀50年代,那時候,新聞媒體中充斥著核戰爭的威脅,人們開始修築戰時掩護所,儲存食物和水。如果他們明智地將資金投在市場上,而不是用來建築戰時掩護所,他們今天可能已經實現了財務上的獨立自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