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別集類 | 上頁 下頁 |
廬山集 |
|
《廬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永樂大典本) 宋董嗣杲撰。嗣杲履貫未詳。 考集中《元宵懷鄉詩》,有「清河坊裡燈宵月,負卻東風已兩年」句。又《抵北新橋詩》,有「歸逢鄉井心才穩」句。案《咸淳臨安志》,清河坊在臨安府左一北廂,北新橋在餘杭門外,則嗣杲殆杭州人歟。以詩中自志歲月出處考之,《廬山集》乃其於宋理宗景定二三年間榷茶九江富池時所作。《英溪集》則為武康令時所作,中有《甲戌大水詩》。案《宋史·五行志》,有鹹淳十年八月安吉武康大水事,正與相合。時瀛國公已即位,距宋亡僅二年。而嗣杲亦遂於是年任滿代去。其卒歲雖不可考,而兩集之中,無一仕元之顯證,則仍當系之宋人。 《西湖志》載有道士董嗣杲,蓋即其人。國亡後隱於黃冠矣。其集為諸家書目所未載,獨明焦竑《國史經籍志》有嗣杲《廬山集》,而闕著其卷數。今據《永樂大典》所錄,有題《廬山集》者,又有題《英溪集》者,是嗣杲本有二集。但其名不顯,集亦久絕流傳。今觀集中多與葛秋岩唱和詩,秋岩即葛慶龍,為宋末高尚之士,見於《鎦績霏雪錄》,則嗣杲亦必勝流。又有《題周伯弜手澤詩》,推挹甚至,則其詩亦江湖集派。然吐屬新穎,無鄙俚瑣碎之態,固非江湖遊士所及也。 謹甄次裒輯,依仿原目,分為《廬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著之於錄。庶論宋、元間詩人者猶得有所稽考。至若富池客中諸作,應編入《廬山集》者,《永樂大典》或標《英溪集》,當由繕寫之誤,今並詳悉考正,俾各從其類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