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別集類 | 上頁 下頁
漢濱集


  《漢濱集》,十六卷(永樂大典本)

  宋王之望撰。之望字瞻叔,襄陽穀城人,後寓台州。登紹興八年進士第。累遷太府少卿。孝宗即位,除戶部侍郎,充川陝宣諭使。洊擢至參知政事,勞師江淮,為言者論罷。乾道元年起為福建安撫使,加資政殿大學士,移知溫州卒。事蹟具《宋史》本傳。

  錢溥《秘閣書目》載有之望《漢濱集》,而佚其冊數。焦竑《經籍志》作六十卷。然趙希弁、陳振孫兩家俱未著錄,則宋代已罕傳本。後遂散佚不存。今從《永樂大典》中采撮裒綴,所存什之三四而已。之望當秦檜柄國時,落落不合,人鹹稱其有守。其曆官亦頗著政績。惟在隆興時力主和議,與湯思退相表裡,專以割地啖敵為得計,而極沮張浚恢復之謀,考宋南渡之初,自當以北取中原為務。然惟岳、韓諸將可冀圖功。張浚很愎迂疏,但急於立功以固位,實非可倚以恢復之人。一敗於富平,而喪師三十萬。再衄於淮西,而叛逃者七萬。三挫於符離,而喪師又十三萬。僨轅誤國,其驗昭然。講學家以張栻之故,回護其父,殊未免顛倒是非。之望之沮浚,不可不謂之知人。至其《論和議》之策,以為「南北之形已成,未易相兼。惟當移攻戰之力以自守,然後隨機制變」。又以為「金人制勝之謀,舉無遺策。加以器械之利,形勢之便,雖漢、唐全盛之時,猶未能輕此敵,而況於今日」!其斟酌時勢以立言,與史浩意頗相近,亦不可謂之不知時務。特其朋比小人,附和權倖,與浩之出於老成忠藎者不同。又湯思退所主者乃六國賂秦之計,與浩之主於持重俟釁者亦複迥異。故當時重為人所抨擊,而《宋史》亦極不滿之,誅其心也。至其詩文,則皆疏暢明達,猶有北宋遺矩。諸劄子亦多足以考見時事,與正史相參,未可遽廢。謹釐為十六卷,著之於錄。庶其人其文是非得失各不相掩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