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別集類 | 上頁 下頁
跨鼇集


  《跨鼇集》,三十卷(永樂大典本)

  宋李新撰。

  晁公武《讀書志》曰:「李新字元應,仙井人。早登進士第。劉涇嘗薦於蘇軾,命賦墨竹。口占一絕立就。元符末上書奪官,謫置遂州,流落終身。」今考集中《上李承旨書》,稱「某叨冒元祐第」。《吊安康郡君詞序》稱「解褐通籍,在元祐庚午」。與公武早登進士之說合。《上皇帝萬言書》首稱「元符三年五月十一日興元府南鄭縣丞李新」云云。《上吳戶部書》稱「庚辰之初」云云。元符紀元凡三年,止於庚辰。與公武元符末上書之說合。《謝循資啟》稱「妄投北闕之書,久作南冠之縶」。與公武謫置之說亦合。惟《馮隱士碑陰文》稱「崇寧二年跨鼇居士以言抵罪,羈於武信」。《遺愛碑記》亦稱「崇甯初入遂寧境」。則其謫置在上書後三年。又《與馮德夫手簡》稱「歸來山谷幾半歲,時時掖老母登高,指煙雲明滅處,正前日羈管所」。則未嘗終於謫置。《再與瀘南安撫手簡》稱「祗役新疆,苟攝支邑」。《上鄭樞相書》稱「陸沈州縣三十許年,始以城役改官」。其他轉資到任諸謝啟,雖不能定在何時,而《更生閣記》稱「宣和癸卯八月誤恩二郡」,複有《謝茂州到任啟》,正在是歲。則新斥廢以後,仍官至丞倅,亦未嘗流落終身。均與公武所記不合,豈宋人重內而輕外,不掛朝籍,即謂之流落耶?新受知蘇軾,初自附於元祐之局。故其所上書,詞極切直。然一經挫折,即頓改初心。作《三瑞堂記》以頌蔡京。《上王右丞書》以頌王安石。《上吳戶部書》至自咎「前日所言,得疾迷罔,謂白為黑」。

  其操守殊不足道。且所作《韓長孺論》,譏其馬邑之役,沮前日之議,敗今日之功,所以陰解滅遼之失也。作《武侯論》,謂其當結魏以圖存,所以陰解和金之辱也。無非趨附新局,以冀遷除。公武但記其上書得罪,而不詳其後事,亦未免考之未審也。惟其詩氣格開朗,無南渡後啁哳之音。

  其文序記諸篇,忽排忽散,雖似不合格,而他作亦多俊邁可誦。在北宋末年,可以稱一作者,固不必定以其人廢之矣。集本五十卷。今散見《永樂大典》者,裒合編次,尚得三十卷。集中《更生閣記》,述政和丁酉剿茂州叛羌旺烈事,所述宋兵怯弱之狀,殆可笑噱。核其地理,即今之金川土司。而諸書言蜀事者,未嘗舉是篇,則是集亦罕覯之笈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