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雜家類 | 上頁 下頁
珩璜新論


  《珩璜新論》,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宋孔平仲撰。平仲字毅父,一作義甫,清江三孔之一也。治平二年進士。元祐中提點京西刑獄。坐黨籍,安置英州。崇甯初,召為戶部金部郎中,出提舉永興路刑獄,帥鄜延環慶。黨論再起,奉祠以卒。事蹟具《宋史·本傳》。

  是書一曰《孔氏雜說》。然吳曾《能改齋漫錄》引作《雜說》,而此本卷末有淳熙庚子吳興沈詵跋,稱渝川丁氏刊版,已名《珩璜論》。則宋時原有二名。今刊本皆題《雜說》,而鈔本皆題《珩璜新論》,蓋各據所見本也。

  是書皆考證舊聞,亦間托古事以發議,其說多精核可取。蓋清江三孔在元祐、熙甯之間皆卓然以文章名,非言無根柢者可比也。卷末附錄雜說七條,在詵跋之前,皆此本所佚,疑為詵所補鈔。今並附入,以成完書。至《珩璜》之名,詵已稱莫知所由,又以或人碎玉之解為未是。考《大戴禮》載曾子曰:君子之言,可貫而佩。珩璜皆貫而佩者,豈平仲本名雜說,後人推重其書,取貫佩之義,易以此名歟?考平仲與同時劉安世、蘇軾,南宋林栗、唐仲友,立身皆不愧君子,徒以平仲、安世與軾不協於程子,栗與仲友不協於朱子,講學家遂皆以寇讎視之。夫人心不同,有如其面,雖均一賢者,意見不必相符。論者但當據所爭之一事,斷其是非,不可因一事之爭,遂斷其終身之賢否。韓琦、富弼不相能,不能謂二人之中有一小人也。因其一事之忤程、朱,遂並其學問、文章、德行、政事一概斥之不道,是何異佛氏之法不問其人之善惡,但皈五戒者有福,謗三寶者有罪乎?安世與軾,炳然與日月爭光,講學家百計詆排,終不能滅其著述。平仲則惟存《本集》、《談苑》及此書,栗惟存《周易經傳集解》一書,仲友惟存《帝王經世圖譜》一書。援寡勢微,鑠於眾口,遂俱在若存若亡間。實抑於門戶之私,非至公之論,今仍加甄錄,以持其平。若沈繼祖之《梔林集》,散見於《永樂大典》者,尚可排緝成帙。以其人不足道,而又與朱子為難,則棄置不錄,以昭袞鉞,凡以不失是非之真而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