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地理類 | 上頁 下頁 |
元和郡縣誌 |
|
《元和郡縣誌》,四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唐李吉甫撰。吉甫字宏憲,趙州人。御史大夫棲筠之子,以蔭補左司禦率府倉曹參軍。貞元初,為太常博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卒諡忠懿。事蹟具《唐書》本傳。 是書據宋洪邁跋,稱為元和八年所上,然書中更置「宥州」一條,乃在元和九年,蓋其事為吉甫所經畫,故書成之後,又自續入之也。前有吉甫原序,稱起京兆府,盡隴右道,凡四十七鎮,成四十卷。每鎮皆圖在篇首,冠於敘事之前。並目錄兩卷,共成四十二卷,故名曰《元和郡縣圖志》。後有淳熙二年程大昌跋,稱圖至今已亡,獨志存焉,故《書錄解題》惟稱《元和郡縣誌》四十卷。此本又闕第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六卷、三十六卷,其第十八卷則闕其半,二十五卷亦闕二頁,又非宋本之舊矣。篇目斷續,頗難尋檢。考《水經注》本四十卷,至宋代佚其五卷,故水名闕二十有一。南宋刊版,仍均配為四十卷,使相聯屬。今用其例,亦重編為四十卷,以便循覽。仍注其所闕於卷中,以存舊第。其書《唐志》作五十四卷,證以吉甫之原序,蓋志之誤。 又按《唐六典》及新舊《唐書·地理志》,貞觀初,分天下為十道,一關內道,二河南道,三河東道,四河北道,五山南道,六隴右道,七淮南道,八江南道,九劍南道,十嶺南道。此書移隴右為第十,殆以中葉後陷沒吐蕃,故退以為殿。至淮南一道,在今本闕卷之中。以《唐志》淮南道所屬諸州考之,今本河南道內有所屬申、光二州列蔡州之後,江南道內有所屬之蘄、黃、安三州列鄂、沔二州之後,似乎傳寫之錯簡。然考《唐書·方鎮表》,大曆十四年,淮西節度使複治蔡州,尋更號申光蔡節度使。又永泰元年,蘄、黃二州隸鄂嶽節度,升鄂州都團練使為觀察使,增領嶽、蘄、黃三州。元和元年,升鄂州觀察使為武昌軍節度使,增領安、黃二州。則申州、光州嘗由淮南道割隸河南道,蘄州、安州、黃州亦嘗由淮南道割隸江南道。《唐志》偶失移並,非今本錯亂也。《輿記圖經》、《隋唐志》所著錄者,率散佚無存。其傳於今者,惟此書為最古,其體例亦為最善。後來雖遞相損益,無能出其範圍。今錄以冠地理總志之首,著諸家祖述之所自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