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雜史類 | 上頁 下頁 |
貞觀政要 |
|
《貞觀政要》,十卷(內府藏本) 唐吳兢撰。兢,汴州浚儀人。以魏元忠薦,直史館。累官太子左庶子,貶荊州司馬,曆洪、舒二州刺史,入為恒王傅。天寶初,年八十卒。事蹟具《唐書》本傳。 宋《中興書目》,稱兢於《太宗實錄》外,采其與群臣問答之語,作為此書,用備觀戒,總四十篇。《新唐書》著錄十卷,均與今本合。考《舊唐書·曹確傳》,載確奏臣覽《貞觀故事》,太宗初定官品云云。其文與此書《擇官篇》第一條相同。而《唐志》所錄,別無《貞觀故事》,豈即此書之別名歟。其書在當時嘗經表進,而不著年月。惟兢《自序》所稱:侍中安陽公者,乃源乾曜。中書令河東公者,乃張嘉貞。考《玄宗本紀》,乾曜為侍中,嘉貞為中書令,皆在開元八年。則兢成此書。又在八年以後矣。書中所記太宗事蹟,以《唐書》、《通鑒》參考,亦頗見牴牾。如新舊《唐書》載太宗作《威鳳賦》,賜長孫無忌,而此作賜房玄齡。《通鑒》載張蘊古以救李好德被誅,而此謂其與囚戲博,漏泄帝旨,事狀迥異。又《通鑒》載皇甫德參上書賜絹二十四匹,拜監察禦史,而此但作賜帛二十段。又《通鑒》載宗室諸王降封,由封德彝之奏;貞觀初放宮人,由李百藥之奏,而此則謂出於太宗獨斷,俱小有異同。史稱兢敘事簡核,號良史,而晚節稍疏牾。此書蓋出其耄年之筆,故不能盡免滲漏。 然太宗為一代令辟,其良法善政,嘉言微行,臚具是編,洵足以資法鑒。前代經筵進講,每多及之。故《中興書目》稱歷代寶傳,至今無闕。伏讀皇上《禦制樂善堂集》,開卷首篇,即邀褒詠。千年舊籍,榮荷表章。則是書之有裨治道,亦概可見矣。書中之注,為元至順四年臨川戈直所作。又采唐柳芳,晉劉昫,宋宋祁、孫甫、歐陽修、曾鞏、司馬光、孫洙、范祖禹、馬存、朱黼、張九成、胡寅、呂祖謙、唐仲友、葉適、林之奇、真德秀、陳惇修、尹起莘、程奇及呂氏《通鑒精義》二十二家之說附之,名曰《集論》。吳澄、郭思貞皆為之序。直字伯敬,即澄之門人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