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正史類 | 上頁 下頁 |
宋史 |
|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內府刊本) 元托克托等奉敕撰。(案托克托,原作脫脫,今改正。) 其《總目》題《本紀》四十七、《志》一百六十二、《表》三十二、《列傳》二百五十五。然卷四百七十八至卷四百八十三實為《世家》六卷,《總目》未列,蓋偶遺也。 其書僅一代之史,而卷帙幾盈五百。檢校既已難周,又大旨以表章道學為宗,餘事皆不甚措意,故舛謬不能殫數。柯維騏《宋史新編》,僅引《容齋五筆》辨正向敏中、李中諤數事,未能旁及。其後沈世泊撰《宋史就正編》,綜核前後,多所匡糾。 如謂《高宗紀》紹興十三年八月戊戌洪皓至自燕,而《洪皓傳》作七月見於內殿。《朱倬傳》宣和五年登進士第,據《徽宗紀》則宣和六年策進士是為甲辰科,實非五年。此紀傳之互異也。《宋准傳》云:「李昉知貢舉,擢准甲科,會貢士徐士廉擊登聞鼓訴昉取捨非當,太宗怒,召准覆試後,遂行殿試。」據《選舉志》則開寶六年禦殿給紙筆,別賜殿試,遂為常制。是太祖時事誤作太宗。《蘇舜欽傳》云:「康定中河東地震,舜欽詣匭通疏。」據《五行志》則地震在寶元元年。康定止一年,無地震事。此志傳之互異也。《杜太后傳》云:「母範氏,生五子三女,太后居長。」而《杜審琦傳》則云:「審琦,昭憲皇太后之兄,太后昆仲五人,審琦居長。」又《太后傳》云:「生太祖、太宗、秦王廷美。」據《廷美傳》,則其母為陳國夫人耿氏。《張浚傳》云:「浚擢殿中侍御史,駕幸東南,後軍統制韓世忠所部逼逐諫臣墜水死,浚奏奪世忠觀察使。」據《韓世忠傳》,世忠乃左軍統制,非後軍統制。(案:《本紀》後軍統制為張煥。《紀》又雲後軍將孫琦等作亂,逼左正言盧臣中墜水死,不言世忠。) 又《滕康傳》世忠以不能戢所部坐贖金,康復論世忠無赫赫功,詔降世忠一官。是奏奪世忠觀察使者乃滕康,非張浚。此傳文前後之互異也。譏《宋史》者謂諸傳載祖父之名而無事實,似志銘之體;詳官階之遷除而無所刪節,似申狀之文。然好之者或以為世系官資,轉可藉以有考。及證以他書,則《宋史》諸傳多不足憑。如《晁補之傳》云:「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愨之曾孫也。父端友。」據黃庭堅為補之父端友撰《志銘》云:「晁氏世載遠矣。有諱迥者,以太子少保致仕,諡文元。君之曾王父,諱迪,贈刑部侍郎。王父諱宗簡,贈吏部尚書。父諱仲偃,庫部員外郎,刑部視文元母弟也。」是補之實非迥五世孫。 又《晁迥傳》云:「迥子宗愨。」據曾鞏《南豐集》,宗愨父名遘。是補之實非宗愨曾孫。《謝絳傳》云:「祖懿文,父濤。」據范仲淹撰《謝濤志銘》「懿文生崇禮,崇禮生濤,濤生絳」。是謝絳實為懿文曾孫。然則所述世系,豈足盡信哉?《洪邁傳》云:「乾道二年知吉州,六年知贛州,辛卯歲饑,十一年知婺州,十三年拜翰林學士,淳熙改元,進煥章閣學士。」據《本紀》,淳熙十四年有翰林學士洪邁言,則淳熙改元當作紹熙改元。乾道無十三年。《傳》雲辛卯歲饑為乾道七年,則十三年上當加「淳熙」二字。 又邁以淳熙十年知太平州,今《瑞麻贊》、《姑孰帖》尚在太平,而傳文闕載。然則所敘官資,又豈可盡信哉?至於宋師伐遼,高鳳以易州來歸,見《北盟會編》。而《宋史》誤作郭藥師。紹興中趙鼎以奉國軍節度使出知紹興府,見《宰輔編年錄》。而《宋史》誤作忠武軍。失載王堅之守城不降,與林同之題壁自盡。忠義之士,尚多闕落,尤為疏漏之大者矣。其所攻駁,皆一一切中其失,然其前後複遝牴牾,尚不止此,世泊亦不能悉舉也。蓋其書以宋人國史為稿本。宋人好述東都之事,故史文較詳,建炎以後稍略。理、度兩朝,宋人罕所紀載,故史傳亦不具首尾。《文苑傳》止詳北宋,而南宋止載周彥等數人。《循吏傳》則南宋更無一人。是其明證。至於南唐劉仁瞻之死節,歐陽修《五代史記》、司馬光《通鑒》俱為之證明,而此書仍作「以城降」。李澣終於遼,未嘗人宋,見《遼史》本傳,而此書仍附於《李濤傳》。是於久列學官之書,共在史局之稿,尚不及互相勘證,則其他抑可知矣。自柯維騏以下,屢有改修。然年代綿邈,舊籍散亡。仍以是書為稿本,小小補苴,亦終無以相勝。故考兩宋之事,終以原書為據,迄今竟不可廢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