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小學類 | 上頁 下頁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四十二卷

  康熙五十五年聖祖仁皇帝禦定。

  古小學存於今者,惟《說文》、《玉篇》為最舊。《說文》體皆篆籀,不便施行。《玉篇》字無次序,亦難檢閱。《類篇》以下諸書,則惟好古者藏弆之,世弗通用。所通用者,率梅膺祚之《字彙》、張自烈之《正字通》。然《字彙》疏舛,《正字通》尤為蕪雜,均不足依據。康熙四十九年,乃諭大學士陳廷敬等刪繁補漏,辨疑訂訛,勒為此書。仍兩家舊目,以十二辰紀十二集,而每集分三子卷,凡一百一十九部。冠以《總目》、《檢字》、《辨似》、《等韻》各一卷。殿以《補遺》、《備考》各一卷。部首之字,以畫之多寡為序,部中之字亦然。每字之下,則先列《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音。《唐韻》久佚,今能一一徵引者,徐鉉校《說文》所用即《唐韻》之翻切也。次訓釋其義,次列別音、別義,次列古音。均引證舊典,詳其始末,不使一語無稽。有所考辨,即附於注末。又每字必載古體,用《說文》例。改從隸書,用《集韻》例。

  兼載重文、別體、俗書、訛字,用《干祿字書》例。皆綴於注後,用《復古編》例。仍從其字之偏旁,別出於諸部,用《廣韻》互見例。至於增入之字,各依字畫多寡,列於其數之末,則《說文》之新附、《禮部韻略》之續降例也。其《補遺》一卷,收稍僻之字。《備考》一卷,收不可施用之字。凡古籍所載,務使包括無遺。蓋拘泥古義者,自《說文》九千字外,皆斥為偽體。遂至音韻必作音均,衣裳必作衣常,韓愈書為韓瘉,諸葛亮書為諸葛諒。動生滯礙,於事理難通,固為不可。若夫孫休之所自造,王起之所未識,傅奕之稱{泥土}人,段成式之作字,皆考之古而無徵,用之今而多駭。存而並列,則通儒病其荒唐;削之不登,則淺儒疑其掛漏。別為附錄,等諸外篇,尤所謂去取得中、權衡盡善者矣。禦制《序》文謂:「古今形體之辨,方言聲氣之殊,部分班列,開卷了然。無一義之不詳,無一音之不備。信乎六書之淵海,七音之準繩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