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五經總義類 | 上頁 下頁
七經小傳


  《七經小傳》,三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宋劉敞撰。敞有《春秋傳》,已著錄。

  是編乃其雜論經義之語。其曰「七經」者,一《尚書》,二《毛詩》,三《周禮》,四《儀禮》,五《禮記》,六《公羊傳》,七《論語》也。然《公羊傳》僅一條,又皆校正《傳》文衍字,於《傳》義無所辨正,後又有《左傳》一條、《國語》一條,亦不應獨以《公羊》標目。蓋敞本欲作《七經傳》,惟《春秋》先成。凡所劄記,已編入《春秋傳》、《意林》、《權衡》、《文權》、《說例》五書中。此三條一校衍字,一論都城百雉,一論禘郊祖宗報,於經文無所附麗,故其文仍在此書中。其標題當為《春秋》,故得兼及《外傳》。傳寫者見第一條為《公羊》,第二條末亦有「公羊」字,遂題曰《公羊》而注曰「《國語》附」,失其旨矣。《論語》諸條,有與諸經一例者,又有直書《經》文而夾註句下如注疏體者,亦注《論語》而未成,以所注雜錄其中也。吳曾《能改齋漫錄》曰:「慶曆以前,多尊章句注疏之學。至劉原甫為《七經小傳》,始異諸儒之說。王荊公修《經義》,蓋本於原甫。」(案《讀書志》亦載此文,以為元祐史官之說)晁公武《讀書志》亦證以所說「湯伐桀升自陑」之類,與《新經義》同,為王安石剿取敞說之證。大旨均不滿於敞。《朱子語類》乃雲「《七經小傳》甚好。」其說不同。

  今觀其書,如謂《尚書》「願而恭」當作「願而荼」、「此厥不聽」當作「此厥不德」;謂《毛詩》「烝也無戎」當作「烝也無戍」;謂《周禮》「誅以馭其過」當作「誅以馭其禍」,「士田賈田」當作「工田賈田」,「九{筮合},五曰巫易」當作「巫陽」;謂《禮記》「諸侯以《貍首》為節」當作「以《鵲巢》為節」:皆改易經字以就己說。至《禮記》「若夫坐如屍」一節則疑有脫簡,「人喜則斯陶」九句則疑有遺文,「禮不王不禘及庶子王亦如之」則疑有倒句。而《尚書·武成》一篇考定先後,移其次序,實在蔡沈之前。蓋好以己意改經,變先儒淳實之風者,實自敞始。又如解《尚書》「鳥獸蹌蹌」,謂古者制樂或法於鳥,或法於獸;解《毛詩》「葛之覃兮」,謂葛之茂盛,則有人就而刈之,以為絺綌,如後妃在家,德美充茂,則王者就而聘之,以為後妃;解《論語》「乘桴浮於海」,謂夫子周流列國,如桴之在海,流轉不定:其說亦往往穿鑿,與安石相同。故流俗傳聞,致遭斯謗。然考所著《弟子記》,排斥安石,不一而足,實與新學介然異趣。且安石剛愎,亦非肯步趨於敞者。謂敞之說經,開南宋臆斷之弊,敞不得辭。謂安石之學由於敞,則竊鈇之疑矣。且略其卮詞,采其粹語,疏通剔抉,精鑿者多,又何可以末流之失並廢敞書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