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春秋類 | 上頁 下頁
春秋屬辭


  《春秋屬辭》,十五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元趙汸撰。汸於《春秋》用力至深。至正丁酉,既定《集傳》初稿。又因《禮記·經解》之語,悟《春秋》之義在於比事屬辭,因複推筆削之旨,定著此書。其為例凡八:一曰存策書之大體,二曰假筆削以行權,三曰變文以示義,四曰辨名實之際,五曰謹內外之辨,六曰特筆以正名,七曰因日月以明類,八曰辭從主人。其說以杜預《釋例》、陳傅良《後傳》為本,而亦多所補正。汸《東山集》有《與朱楓林書》曰:「謂《春秋》隨事筆削,決無凡例,前輩言此亦多,至丹陽洪氏之說出,則此段公案不容再舉矣。其言曰:《春秋》本無例,學者因行事之跡以為例。猶天本無度,曆家即周天之數以為度。此論甚當。至黃先生則謂魯史有例,聖《經》無例。非無例也,以義為例,隱而不彰。則又精矣。今汸所纂述,卻是比事屬辭法。其間異同詳略,觸事貫通,自成義例,與先儒所纂所釋者殊不同。然後知以例說《經》,固不足以知聖人,為一切之說以自欺而漫無統紀者,亦不足以言《春秋》也。是故但以《屬辭》名書。」又有《與趙伯友書》曰:「承筆削《行狀》,作《黃先生傳》,特奉納《師說》一部、《屬辭》一部。尊兄既熟《行狀》,又觀《師說》,則於六經復古之學,艱苦之由,已得大概。然後細看《屬辭》一過,乃知區區抱此二十餘年,非得已不已,強自附於傳注家,以徼名當世之謂也。其書參互錯綜,若未易觀。然其入處只是屬辭比事法,無一義出於杜撰」云云。其論義例頗確,其自命亦甚高。今觀其書,刪除繁瑣,區以八門,較諸家為有緒。而目多者失之糾紛,目少者失之強配,其病亦略相等。至日月一例,不出《公》、《穀》之窠臼,尤嫌繳繞,故仍為卓爾康所譏(語見爾康《春秋辨義》),蓋言之易而為之難也。顧其書淹通貫穿,據《傳》求《經》,多由考證得之,終不似他家之臆說。故附會穿鑿雖不能盡免,而宏綱大旨則可取者為多。前有宋濂《序》,所論《春秋》五變,均切中枵腹游談之病。今並錄之,俾憑臆說經者知情狀不可掩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