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禮類 | 上頁 下頁 |
學禮質疑 |
|
《學禮質疑》,二卷(副都禦史黃登賢家藏本) 國朝萬斯大撰。斯大有《儀禮商》,已著錄。 是書考辨古禮,頗多新說。如謂魯郊惟日至一禮,祈穀不名郊,自魯僭行日至之郊,其君臣托於祈穀以輕其事。後人不察郊與祈穀之分,遂以魯為祈穀。見《春秋》不書祈穀,遂以祈穀為郊。今考《襄公七年傳》孟獻子曰:「夫郊祀後稷以祈農事,啟蟄而郊,郊而後耕。」《桓公五年》:「秋,大雩。」《左氏傳》曰:「書不時也。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與孟獻子之言亦合。斯大既不信《左氏》,又據《詩序》謂《昊天有成命》為郊祀天地,而不言祈穀,遂立是說。不知《大戴禮·公符篇》載郊祝曰:「承天之神,興甘風雨。庶卉百穀,莫不茂者。」則郊兼祈穀之明證。《家語》雖出依託,然皆綴緝舊文。其《郊問篇》稱:「至於啟蟄之月,則又祈穀於上帝。」王肅注曰:「啟蟄而郊,郊而後耕。」與鄭、杜二家尤為契合。斯大別為創論,非也。斯大又謂大社祭地在北郊,王社祈穀在國中。 今考《五經通義》:「大社在中門之外,王社在籍田之中。」孔、賈《疏》及《通典》俱宗其說。又《左傳·閔公二年傳》:「間於兩社,為公室輔。」杜預注:「周社、亳社兩社之間,朝廷執政所在。」孔穎達《疏》曰:「魯是周之諸侯,故國社謂之周社。」則國社之所在為朝廷執政之所在,其為中門內無疑。諸侯之國社,與天子之大社同也。《周書·作雒篇》曰:「乃設立丘兆於南郊,以上帝配後稷、日月星辰,先王皆與食。諸侯受命於周,乃建大社於國中。」國中與南郊對舉,則大社不在郊而在國可知。斯大所雲,誤亦顯著。斯大又謂士止為小宗,不得為大宗,以士無祖廟也。今考《喪服小記》曰:「士不攝大夫,士攝大夫惟宗子。」又《荀子》曰:「故王者太祖,諸侯不敢壞。大夫、士有常宗。」楊倞《注》曰:「繼別子之後為族人所常宗,百世不遷之大宗也。」據此,則士亦得為大宗明矣。又《喪服小記》曰:「庶子不祭殤與無後者,殤與無後者從祖祔食。」鄭玄《注》曰:「宗子之諸父無後者,為墠祭之。」孔穎達《疏》曰:「若宗子是士,無曾祖廟,故諸父無後者為墠祭之。」又《曾子問》曰:「若宗子死,告於墓而後祭於家。」鄭《注》曰:「祭於家,容無廟也。」孔《疏》曰:「祭於家是容宗子無爵,其家無廟,而祭於庶子之家。」是且有無廟而為宗子者矣。今斯大謂有始祖廟乃得為大宗。充其說,不特士不得為大宗,據《祭法》則大夫、止有曾祖廟,將大夫亦不得為大宗乎?斯大又變其說,謂大夫、士皆得祭高曾祖禰,引《大傳》曰:「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幹祫及其高祖。」今考孔《疏》:「祫,合也,謂雖無廟而得與有廟者合祭。」大夫蓋祫於曾祖廟而上及高祖,上士則祫於祖廟而上及曾祖、高祖,中士則祫於禰廟而上及祖與曾祖、高祖,又安得援為皆得有廟之證乎?斯大又謂《小記》大夫、士之妾祔於妾祖姑,亡則中一以上而祔,則祔於高祖姑,是高祖有廟。今考《小記》孔《疏》曰:「妾無廟,為壇祔之耳。」則妾雖祔於高祖之妾,不必高祖有廟。觀《雜記》「父母之喪尚功衰而祔兄弟之殤」孔《疏》「其小功,兄弟、身及父」,是庶人不合立祖廟。則曾祖嫡孫為之立壇,祔小功兄弟之長殤於從祖,立神而祭,不為從祖立廟也。又安得謂高祖之妾有廟乎?凡此皆自立異說,略無顯據。其他若辨商周改月改時,周詩周正及兄弟同昭穆,皆極精確。宗法十餘篇,亦頗見推闡。置其非而存其是,亦未始非一家之學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