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詩類 | 上頁 下頁 |
毛詩本義 |
|
《毛詩本義》,十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宋歐陽修撰。 是書凡為《說》一百十有四篇,《統解》十篇,《時世》、《本末》二論,《豳、魯、序三問》,而《補亡鄭譜》及《詩圖總序》附於卷末。修文章名一世,而經術亦複湛深。王宏撰《山志》,記嘉靖時欲以修從祀孔子廟,眾論靡定。世宗諭大學士楊一清曰:「朕閱《書·武成篇》,有引用歐陽修語,豈得謂修於《六經》無羽翼,於聖門無功乎?」一清對以「修之論說見於《武成》,蓋僅有者耳。其從祀一節,未敢輕議」云云。蓋均不知修有此書也。 自唐以來,說《詩》者莫敢議毛、鄭。雖老師宿儒,亦謹守《小序》。至宋而新義日增,舊說俱廢。推原所始,實發於修。然修之言曰:「後之學者,因跡先世之所傳而較得失,或有之矣。使徒抱焚餘殘脫之經,倀倀於去聖人千百年後,不見先儒中間之說,而欲特立一家之學者,果有能哉?吾未之信也。」又曰:「先儒於經不能無失,而所得固已多矣。盡其說而理有不通,然後以論正之。」是修作是書,本出於和氣平心,以意逆志。故其立論未嘗輕議二家,而亦不曲徇二家。其所訓釋,往往得詩人之本志。後之學者,或務立新奇,自矜神解。至於王柏之流,乃並疑及聖經,使《周南》、《召南》俱遭刪竄。則變本加厲之過,固不得以濫觴之始歸咎於修矣。林光朝《艾軒集》有《與趙子直書》曰:「《詩本義》初得之如洗腸,讀之三歲,覺有未穩處。大率歐陽、二蘇及劉貢父談經多如此。」又一書駁《本義》《關雎》、《樛木》、《兔罝》、《麟趾》諸解,辨難甚力。蓋文士之說《詩》,多求其意。講學者之說《詩》,則務繩以理,互相掊擊,其勢則然,然不必盡為定論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