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書類 | 上頁 下頁
洪範口義


  《洪範口義》,二卷(永樂大典本)

  宋胡瑗撰。瑗有《周易口義》,已著錄。

  是書《文獻通考》作《洪范解》,朱彝尊《經義考》注雲「未見」。今其文散見《永樂大典》中,尚可排纂成書。《周易口義》出倪天隱之手,舊有明文。晁公武《讀書志》謂此書亦瑗門人編錄,故無詮次首尾。蓋二書同名《口義》,故以例推。其為瑗所自著與否,固無顯證。至其說之存於經文各句下者,皆先後貫徹,條理整齊,非雜記、語錄之比,與公武所說不符。豈原書本無次第,修《永樂大典》者為散附經文之下,轉排比順序歟?抑或公武所見又別一本也?《洪範》以五事配庶徵,本經文所有。伏生《大傳》以下逮京房、劉向諸人,遽以陰陽災異附合其文,劉知幾排之詳矣。宋儒又流為象數之學,惟圖書同異之是辨,《經》義愈不能明。

  瑗生於北宋盛時,學問最為篤實,故其說惟發明天人合一之旨,不務新奇。如謂天錫《洪範》為錫自帝堯,不取神龜負文之瑞;謂五行次第為箕子所陳,不辨《洛書》本文之多寡;謂五福六極之應通於四海,不當指一身而言:俱駁正注疏,自抒心得。又詳引《周官》之法,推演八政,以經注經,特為精確。其要皆歸於建中出治、定皇極為九疇之本辭。雖平近而深得聖人立訓之要,非讖緯術數者流所可同日語也。《宋史》本作一卷。今校定字句,析為二卷。

  (案:朱彝尊《經義考》,凡訓釋一篇者,悉匯載各經之末,不與訓釋全經者敘時代先後。然《隋志》載《繫辭注》、《洪範五行傳》、《月令章句》、《中庸講疏》固雜置各經中也。今從古例,不復別編。後均仿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