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一百九回 甯海郡宋江弔孝 湧金門張順歸神 |
|
家本潯陽江上住,隨波逐浪度春秋。 江南地面建功績,水滸天罡第一籌。 寧海郡中延弔孝,太湖江上避漁舟。 湧金門外歸神處,今日香煙不斷頭。 費保對李俊曰:「小弟本一愚夫,不願為官。曾聞古云:世事有成必有敗。哥哥在梁山泊已數十年,百戰百勝。今方臘挫動銳氣,天數不久。有日太平必害汝命。你三人趁此機會,尋個所在,以終天年,豈不美哉!」 李俊謝曰:「蒙兄指引,甚是益我。只是方臘未收,宋公明恩義難拋。若眾兄弟肯見憐,待收方臘之後,引兩個兄弟決來相投。」 費保曰:「吾等準備船隻候兄,切莫負約!」 李俊辭回,來見宋江,言費保四人不願為官之事,宋江嗟歎不已。遂傳令水陸軍兵取平望鎮進發,望秀州來。 秀州守將段愷,聞知方貌被殺,只思走路。使人探知宋軍關勝、秦明已到城下。段愷在城上叫曰:「不須攻城,情願納降。」 遂開門迎接宋公明入城。宋江撫慰段愷,使復原職,出榜安民。宋江問:「杭州甚人守把?」 段愷答曰:「杭州城郭堅固,人煙稠密,東北旱路,西南是湖。乃是方臘大太子,南安王方天定守把。部下有七萬壯軍,二十四員大將,四個元帥,一個是僧人,號寶光如來,俗名元覺。使條鐵禪杖,重五十五斤;又一個乃是福州人氏,姓石名寶,會使流星錘,使一口劈風刀。外有二十六員勇將。主公不可輕敵。」 宋江聽罷,引兵到檇李亭下寨。與眾將飲宴,議取杭州之策。只見柴進起身曰:「柴某自得兄高唐州救命以來,不曾報得恩義。今願深入方臘賊巢,去做細作,成得功績,報效朝廷,未知尊意容否?」 宋江喜曰:「肯入賊巢,知道裡面消息。生擒方臘,以建大功。只恐賢弟去不得。」 柴進曰:「舍死一往,有何不可。只得燕青為伴最好。」 宋江曰:「燕青撥在盧先鋒部下,行文去取來。」 忽報:「盧先鋒使燕青到來報捷。」 宋江大喜曰:「賢弟此行必成大功。」 燕青到寨中,拜罷,宋江問曰:「進兵攻湖州之事如何?」 燕青曰:「自離宣州,盧先鋒分兵兩處。攻打湖州,殺死偽留守弓溫,並副將呂琪,平伏湖州。一面行文申覆張招討,撥統制守禦。主將分一半人馬,與林冲領去,取獨松關。小弟那時聽得獨松關每日嚴守,取不得關。先鋒又同朱武去了。卻委呼延灼,領軍兵守住湖州。待招討調撥統制到來,才進兵攻取德清縣,到杭州會合。」 宋江又問:「湖州守禦,取德清,並調去獨松關廝殺,大將是誰?」 燕青曰:「二十八將,先鋒乃是盧俊義、朱武、林冲、董平、張清、解珍、解寶、呂方、郭盛、歐鵬、鄧飛、李忠、周通、鄒淵、鄒潤、孫新、顧大嫂、李立、白勝、朱貴、朱富。見在湖州守禦,進兵德清縣,正偏將佐二十一員:呼延灼、索超、穆弘、雷橫、楊雄、劉唐、單廷珪、魏定國、陳達、楊春、薛永、杜遷、穆春、李雲、石勇、龔旺、丁得孫、張青、孫二娘、瓊英女、段志仁。小弟來時,商議定了,即目起兵。」 宋江曰:「兩路進兵攻取卻好。今有柴大官人,要和你去方臘處做細作,你肯去否?」 燕青曰:「主小弟願往。」 柴進甚喜。辭別宋江,扮作白衣秀士,燕青扮作僕從,背著琴劍書箱,到海邊尋船,過去做細作。吳用與宋江曰:「杭州有錢塘大江,通達海島。得幾個人駕小船,進赭山門南關外,放起號炮,豎起旗幟,驚動城中,誰人肯去走一遭?」 張橫、三阮曰:「我們願去。」 宋江曰:「杭州兩路湖泊,亦要水軍用度。不可都去。」 吳用曰:「只教張橫、阮小七、侯健、段景住引三千水手,帶火炮號旗,望錢塘江去了。」 宋江回到秀州,計議攻取杭州。忽報東京有使命,解押禦酒賞賜到州。宋江等迎接入城,謝恩畢,天使又將太醫院奏准:「為上皇感小疾,欽取神醫安道全回京聽用。」 宋江不敢阻當。次日,款待天使,送安道全回京。有詩為證: 安道家傳藝最精,山東到處有聲名。 剜蹄割膝般般會,劃鼻修牙件件名。 小鑷尖刀腰裡帶,長繩大索杖頭擎。 梁山結義如金石,辭別難忘手足情。 宋江將禦酒分俵眾將,辭別劉光世、耿參謀,進兵至崇德縣。守將聞知,奔走回杭州去了。卻說方天定聚集諸將,在行宮議事,今之龍翔宮址,乃是舊日行宮。當日諸將共二十八員,四個元帥。是: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鎮國大將軍厲天潤、護國大將軍司行方。又有二十四人,皆封將軍:厲天佑、趙毅、吳值、黃愛、晁中、湯逢士、薛鬥南、王勣、冷恭、張儉、元興、姚義、溫克讓、茅迪、王仁、崔成、廉明、徐白、張道原、鳳儀、張韜、蘇涇、米泉、貝應夔。當日都在行宮計議迎敵宋兵之策。方天定曰:「即目宋江水陸過江南來,占了三個大郡,止有杭州是南國之屏障。若有差失,睦州焉能保守。前者司天太監浦文英奏說:罡星犯侵吳地。正應此賊。汝等眾官,務必赤心報國,休得怠慢。」 眾將奏曰:「主上寬心,雖是失陷了數處州郡,皆是不得其人。今聞宋江、盧俊義分兵三路來取杭州。殿下與國師謹守甯海軍,臣等眾將,分調迎敵。」 方天定傳下令旨,也分三路軍馬,前去策應。只留國師鄧元覺同保城池。司行方引薛鬥南、黃愛、徐白、米泉四員首將,救應德清州。厲天潤引厲天佑、張儉、張韜、姚義四員首將救應獨松關。石寶引溫克讓、趙毅、冷恭、王仁、張道原、吳值、廉明、鳳儀八員首將,各引三萬,望奉口鎮進發。厲天潤一枝軍馬望杭州進發。 宋先鋒兵至臨平江,望見山頂二面紅旗麾動。宋江差花榮、秦明先來哨路。隨即催趲戰船過長江,轉過山嘴,早迎南兵兩員首將,王仁、鳳儀挺槍奔來。秦明手舞狼牙棒,直取鳳儀。花榮挺槍來戰王仁。四馬相交,不分勝敗。秦明、花榮見南軍後有接應,各回還陣。花榮報知,宋江引朱仝、徐甯、黃信、孫立直至陣前。王仁、鳳儀出馬交戰秦明、花榮。徐寧背後拈弓取箭,把王仁一箭射下馬。鳳儀見王仁落馬,措手不及,被秦明一棍打跌下馬。南兵奔走,退回高亭入城。 宋先鋒軍馬直抵東新橋下寨。作三路取杭州。一路步軍從湯鎮去取東門,卻是:史進、魯智深、朱仝、武松、王英、扈三娘、唐斌、文仲容。一路水軍從北新橋古塘,截西路打靠湖城,是李俊、張順、阮小二、阮小五、孟康。分作三隊取北關門、艮山門。前隊:關勝、花榮、秦明、徐甯、郝思文、凌振、潘迅、潘速。第二隊總兵主將宋先鋒,部領戴宗、李逵、石秀、黃信、孫立、樊瑞、鮑旭、項充、李袞、馬麟、裴宣、蔣敬、燕順、宋清、蔡福、蔡慶、鬱保四。第三路水陸路策應:孔明、杜興、楊林、童威、童猛。分撥已定,各自進發。 中路軍兵關勝直哨到東新橋,不見一個南軍。關勝心疑,退回橋外。使人回覆宋先鋒。宋江使戴宗傳令:「且可徑進。每日兩個頭領出哨。」 頭日是花榮、秦明。第二日徐甯、郝思文直哨到北關門來,見城門大開,兩個來到吊橋邊,城上一聲鼓響,早撞出一彪馬軍來。徐甯、郝思文急回時,城西喊一聲,又起一百餘騎攔住。徐甯死戰殺出,郝思文被捉入城。徐寧回身,頭上中了一箭,途遇關勝救回,血暈倒地,報與宋先鋒知。這宋江急來看徐甯時,七竅流血。宋江垂淚拔去箭鉃,用金槍敷貼。當夜三四次發昏,宋江歎曰:「神醫安道全取回京師,無良醫救,必損吾股肱也!」 令人送徐寧回秀州養病,傷感不已。吳用請宋江回寨議軍情大事,宋江差人去打聽郝思文消息。次日小軍來報:「杭州北關門城上,挑起郝思文頭來示眾。」 宋江見報,傷悼不已。半月後,徐寧已死,申文來報。宋江見折了二將,按兵不動。 李俊等引兵到北新橋,直到古塘深山去處探路。聽得飛報折了郝思文、徐寧。李俊與張順商議曰:「我等這條路,第一要緊,賊兵都在這裡出沒。我等兵少,難以迎敵。不若一發殺入西山深處,卻好屯紮。西湖水面好做戰場,山西後面通接西溪,好做退度。」 便使小校報知先鋒,請取軍令,到來直入西山屯紮。當日張順對李俊說曰:「南兵都已收入杭州城裡,我們在此屯兵半月之久,不見出戰,幾日能勾得勝。小弟今欲湖裡過水過去,從水門暗入城去,放火為號。哥哥便可進兵,取他水門。就報與主將,三路一齊打城。」 李俊曰:「此計雖好,只是兄弟獨力難成。」 張順曰:「把這命報先鋒往日情分。」 李俊曰:「待我先去報與哥哥知道,可去如何。」 張順曰:「一面行事,一面使人報知。」 當夜張順藏了一把尖刀,吃飽了一頓酒飯,來到西湖岸邊,遠望城郭四座禁門:錢塘門、湧金門、清波門、錢湖門。那時西湖十分富貴。皇帝建都之地,西湖游賞景致非常。有詩為證: 三吳都會地,千古羨無窮。 鑿開混沌,何年湧出水晶宮。 春路如描桃李發,秋賞金菊芙蓉,夏宴鮮藕池中。 柳映六橋明月,花香十里薰風。 也宜晴,也宜雨,也宜景淡妝濃。 王孫公子,亭台閣內管弦中。 北嶺寒梅破玉,南屏九里蒼松。 四面青山疊翠,侵漢二高峰。 疑是蓬萊景,分開第一重。 張順來到西陵橋上,看了半晌。時當春暖,西湖水色澄空,四面山光疊翠。張順曰:「我在潯陽江上,大風巨浪,何曾見這一湖好水!便死在這裡,也做個快活鬼!」 便脫下布衫,系口尖刀,鑽在湖裡。已是初更,張順摸到湧金門邊,探頭起來聽時,城上鼓打二更。城上女牆邊,有四五個人。張順再伏在水裡,再抬起頭看時,女牆邊不見人。張順來到水口邊,一帶都是鐵窗檽格,底面都是水簾,著一串銅鈴。窗檽牢固不能入,扯那水簾時,索子上鈴響,城上人發起喊來,張順再鑽入湖底伏了。聽得城上有人說曰:「鈴子響得蹺蹊,不是大魚來游,響動水簾?」 眾軍尋看了一回,各自去睡。張順再聽時,城上已打三更,想軍士們各自睡了。張順料是水裡入不得城,扒上岸看時,城上不曾見一人,便扒上城去,又恐城上有人,卻摸些土撒上城去。不曾睡的軍士忙叫將起來,再下來看水門時,又沒動靜。敵樓上看湖面又沒船隻。眾人曰:「卻是作怪!我們各自睡了,休要睬他。」 盡伏在女牆邊。張順又聽了一個更次,鑽到城邊,不敢上去,又把土石擲上城來,又沒動靜。尋思:四更不上去,更待幾時!卻才扒到半城,聽得一聲梆子響,眾軍齊起。張順從半城跳下水池去,城上硬弓、苦竹槍並將下去。可憐張順英魂,就湧金門外身死。後來人觀到此處,有詩為證: 潯陽江上英雄漢,水滸城中義烈人。 天數盡時無可救,湧金門外已歸神。 卻說李俊飛報說:「張順赴水入城,放火為號。」 報與東門軍士。當夜宋江神思困倦,伏幾而臥。猛然一陣冷風,起身看時,是一個人立於燈下。那人渾身血污,低低曰:「小弟跟隨哥哥多年,恩愛至厚,盡忠報答,死于湧金門槍箭之中。特來辭別哥哥。」 宋江曰:「這是張順兄弟!」 回過臉處,又見三四個都是鮮血滿身。宋江大哭,覺來乃是南柯一夢。帳外聽得哭聲,入來看時,宋江曰:「怪哉!」 與軍師吳用逐一說出夢中緣由。吳用曰:「早間李俊報說,張順要過湖裡越城,放火為號。端的送了性命。張順魂來,與兄長托夢。」 宋江曰:「三四個又是何人?」 吳用議論,不見城中動靜。午後,李俊報說:「張順湧金門越城,被箭射死于水中。城上挑起頭來號令。」 宋江見報,哭得昏倒。吳用等俱皆下淚。宋江曰:「吾喪妣考,亦不如是,痛心透骨!」 差人京師取回安道全。宋江曰:「我必親至湖邊祭奠。」 吳用曰:「兄長親臨險地,若賊兵知,必來攻擊。」 宋江曰:「我帶李逵、鮑旭、項充、李袞引五百步軍去探路。帶石秀、戴宗、樊瑞、馬麟引五百軍士,從西山小路去李俊寨裡報知。」 李俊等接著,請到靈隱寺中內歇下。宋江哭了一場,便請本房僧人誦經追薦張順。 次日,宋江教小軍去湖邊建一白旗,寫道:「亡弟正將張順之魂」,西陵橋上排下祭物。分付李逵埋伏在北山路口。樊瑞、馬麟、石秀左右埋伏。宋江穿了白袍,同僧人到西陵橋上。宋江當中證盟,朝著湧金門下,先是僧人搖鈴誦咒,攝召張順魂魄,降墜神旙。次後戴宗宣讀祭文。宋江正哭之間,聽得橋下一聲喊,南北兩山一齊鼓響。兩彪軍馬來拿宋江。怎地迎敵?聽下回分解。 此回折將三員:郝思文,徐甯,張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