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百七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


  萬里長江水似傾,東歸大海若雷鳴。
  滔滔雪浪人驚懼,渺渺洪波鬼亦驚。
  竭力祗因清國難,勤王端拱耀天星。
  潛蹤斂跡金山下,斬將擒王在此行。

  話說這楊子江有九千三百里,遠接三江,直至大海,中間通多少去處,叫做萬里長江。地分吳楚。江心內有兩座山,一座金山,一座焦山。金山有寺,寺繞山起蓋,謂之寺裹山。焦山上一寺,藏在山凹裡,不見形勢,謂之山裹寺。這兩座山生在江中,正占著吳頭楚尾。一邊是淮東楊州,一邊是浙江潤州,今是鎮江。

  且說潤州城郭,卻是方臘手下東樞密使呂師囊守把江岸。此人原是歙州富戶,因獻納錢糧與方臘,封為東廳樞密使。幼年會習兵書戰策,慣使丈八蛇矛,武藝出眾。部下管領十二統制官,號十二君,卻是:

  擎天神福州沈剛,
  游奕神歙州潘文得,
  遁甲神睦州應明,
  六丁神明州徐統,
  霹靂神越州張近仁,
  巨靈神杭州沈庠;

  太白神湖州趙毅,
  太歲神宣州高可立,
  吊客神常州範疇,
  喪門神潤州萬里,
  豹尾神江州和潼,
  黃旙神蘇州沈能。

  話說呂師囊共統領五萬南兵,據住江岸,擺列著戰船三千餘隻。江北岸卻是瓜洲渡口。此時宋江兵將水陸並進,已到淮安,約至楊州取齊。宋江與吳用計議:「此江南岸上,便是賊兵守把,誰人先去打探消息,可以進兵?」

  帳前轉過四將:柴進、張順、石秀、阮小七。皆云:「願往!」

  宋江曰:「你四個人分作二路,直到金、焦二山打探回話」四人扮做客人,先投楊州。分別,石秀和阮小七投焦山去了。柴進、張順走奔瓜洲來。此時正是初春天氣,日暖花香。到得楊子江邊,憑高一丈,滔滔雪浪,滾滾煙波,有詩為證:

  萬里煙波萬里天,紅霞遙映湧東邊。
  打魚舟子渾無事,醉帶青蓑自在眠。

  柴進二人見北固山下,都是青白旌旗,岸邊擺著船隻。瓜州路上雖有屋宇,並無人住。又無渡船,怎知隔江消息。柴進、張順兩個奔到江邊,見有草房,盡皆關閉。張順掇開入去,只見個白頭婆婆。張順曰:「婆婆,因甚不開門?」

  婆婆答曰:「不瞞客人說,朝廷起大軍來與方臘廝殺,人都搬走了,只老身在此守屋。」

  張順曰:「我二人要渡江,哪裡有船麼?」

  婆婆曰:「近日呂師囊聽得大軍來,把船隻都拘官過潤州去了。」

  張順曰:「借你家宿歇一宵,與你店錢。」

  婆婆曰:「安歇不妨,只怕大軍來。」

  張順曰:「自會回避。」

  再來江邊,望那金山寺。但見:

  江吞鼇脊,山聳龍鱗。
  爛熳銀盤,湧出青螺軟翠堆。
  遠拖素練,遙觀金殿,受八面之天風。
  遠望重樓,倚千層之石壁。
  梵塔高侵滄海日,講堂低映碧波雲。
  無邊閣看萬里征帆,飛步亭納一天秀氣。
  郭璞墓中龍吐浪,金山寺裡鬼移燈。

  張順看了一會思忖曰:「呂樞密必到這山,我且今夜去寺裡必知消息。」

  回來和柴進商量道:「如今來到這裡,一隻小船也沒有,怎知隔江之事。我今夜把衣服打拴了兩個大銀,頂在頭上,直赴過金山寺去。把些賄賂與那和尚,討個虛寔回報。你們在此間等候。」

  柴進曰:「事完快回。」

  是夜星月交輝,水天一色。張順脫了衣服,拴縛在頭上,帶一口尖刀,從瓜州下水,直到金山腳下,見石岸邊纜著一隻小船。張順扒上船,穿了衣服。聽鼓打三更,見一隻小船搖將下來。張順曰:「這船來得蹊蹺,必有奸細。」

  張順又脫了衣服,拔刀再跳下水,直赴船邊。卻從水底,扳住船隻,把兩個搖櫓的殺下水去。張順跳上船,那船艙裡鑽出兩個人來,張順一刀,又砍一個下水。那個唬倒在艙裡。張順喝曰:「你是甚人?寔說饒你性命。」

  那人曰:「小人是楊州城外陳將士家幹人,到潤州投到呂樞密獻糧,那裡使個虞候和小人同回,要索白米五萬石,船三百隻,作進奉之禮。」

  張順道:「那虞候姓甚名誰,見在那裡?」

  幹人道:「恰才被好漢砍下水去的便是。今年正月初七日渡江,呂樞密叫小人去蘇州見禦弟三大王方貌,關了號色旌旗三百面,並主人官誥,封為楊州府尹。更有號衣一千領,及紮付一道。」

  張順問曰:「你的主人家有多少人馬?」

  吳成曰:「人數千,馬百疋。兩個孩兒,陳益、陳恭。」

  張順問了備細,一刀把吳成砍下水去。搖船到瓜州來見柴進。把前事一一說了。就船裡取文書並號旗,雜色號衣,做兩擔,把船再搖到金山腳下,取了衣裳,再搖到瓜州岸邊,天色方曉。

  張順把船砍漏沉水,來到屋與伴當挑擔,徑回楊州。此時宋江軍馬,俱屯楊州城外。本州官員迎接入城赴宴。張順來館驛中見宋江備說了一遍。吳用曰:「既有這個機會,取潤州易如反掌。先拿陳觀,大事便定。只要如此而行。」

  宋江曰:「正合吾意。」

  即喚燕青扮做葉虞候,解珍、解寶扮做南軍,三人依計而行。取路投定浦村,來到陳將士莊前,有二三十莊客,都是一般打扮。燕青便改作浙江人鄉談,與莊客相見。莊客曰:「客人那裡來的?」

  燕青曰:「從潤州來此。」

  莊客見說,便引燕青來見,陳將士曰:「閣下何處來?」

  燕青曰:「教閒人回避,方敢對相公說。」

  陳將士曰:「這幾個都是我心腹人,但說不妨。」

  燕青曰:「小人姓葉名貴,是呂樞密帳前虞候。正月初七日,接得吳成密書,樞密甚喜。特差小人引吳成到蘇州,見禦弟三大王,啟奏主上,就封相公為楊州府尹。吳成因感傷寒病症,不能起。樞密特差小人送到相公官誥、文書等項,克日要糧食、船隻,前赴潤州交割。」

  言訖便取官誥、文書遞與陳將士,看了大喜。便喚二男陳恭、陳益出來相見。燕青教解珍、解寶二人取出號衣、號旗到廳交付。陳將士便教設席相待。陳益將酒與父親慶賀,燕青把眼教解珍、解寶行事。解珍取出蒙汗藥放在酒壺裡。燕青勸曰:「葉貴借相公酒果,權為上賀之意。」

  便斟一大鐘酒勸陳將士藥酒,便勸陳益、陳恭各飲一杯。燕青把酒與眾莊客,各飲一鐘。那解珍去尋了火種,放起引炮。燕青見眾人都倒了,掣出短刀,和解寶動手,都砍下頭來。莊門外十個好漢殺將入來:魯智深、武松、史進、楊雄、李逵、項充、李袞、鮑旭、楊林、薛永等。眾莊客都走,燕青、解珍、解寶,將陳將士父子首級出到門外,又到來六員將佐:朱仝、索超、張清、樊瑞、李忠、周通圍住莊院,把陳將士一家盡皆殺了。拿住了莊客,引去浦裡看時,泊著三四百隻船隻,裝載糧米在內。眾將飛報宋江,便與吳用計議進兵。

  辭了張招討,部領大隊人馬,到陳將士莊上。吳用曰:「選三百隻快船,各插方臘降來的旗號。軍漢各穿號衣。船內埋伏二萬餘軍。差穆弘扮做陳益,李俊扮做陳恭,各坐一大船。穆弘帶十個偏將:項充、李袞、鮑旭、薛永、楊林、杜遷、宋萬、鄒淵、鄒潤、石勇。李俊帶十個偏將:童威、童猛、孔明、孔亮、鄭天壽、李立、李雲、施恩、白勝、陶宗旺。第二撥船上,張橫、張順各帶六個正將:曹正、杜興、龔旺、丁得孫、唐貢、士隆。次後張順船上帶六個偏將:孟康、侯健、湯隆、焦挺、張瑾、鬱正。第三撥船上帶十員正將:史進、雷橫、楊雄、劉唐、蔡慶,、張青、李逵、解珍、解寶、柴進。分撥已定,宋江把船隻裝載馬疋、將佐渡江。水軍頭領阮小七、阮小五總行催督。

  卻說潤州哨軍見三百戰船,都插護送衣糧旗號,報入。呂樞密聚集統制,各帶領精兵,自來江邊下馬,坐在交椅上。十二個統制官把住江岸。看見前面有船傍岸。穆弘、李俊見呂樞密,起身聲喏。左右虞候喝令住船。前一百船,後二百船,做兩下擺定。客帳司下船來問曰:「船從那裡來?」

  穆弘曰:「小人姓陳名益,兄弟陳恭。父親陳觀特遣獻納白米五萬石,船三百隻,來謝樞密保奏之恩。」

  客帳司曰:「前日樞密相公,使葉貴虞候同來,怎不來見?」

  穆弘曰:「葉貴和吳成染時疫,在莊上養病,今將關防文書在此。」

  客帳司接了文書,上岸稟知,樞密看了教喚二人上岸。穆弘、李俊上岸,隨後二十個偏將都跟上去。排軍喝曰:「卿相在此,閒雜人不得近前。」

  穆弘、李俊參拜了,跪在案前。呂樞密曰:「你父親如何不來?」

  穆弘曰:「父親聽知宋江領兵到來,未敢擅離。」

  呂樞密曰:「你兄弟曾習武藝否?」

  穆弘曰:「托賴恩相,幼曾習練。」

  品樞密曰:「你們來到,恐有他意。」

  穆弘曰:「小人父子,一片赤膽忠心,怎敢半點外意?」

  呂樞密曰:「吾觀你船上軍漢非常,不由不疑。你兩個只在這裡,吾差四個統制官下船搜看,但有分外之物,決不輕恕。」

  言猶未了,只見探馬報曰:「有聖旨到南門外,請相公去迎接。」

  呂樞密上馬,分付:「把住江岸,那陳益、陳恭跟隨我來。」

  穆弘、李俊等跟呂樞密先去了。到南門外接著天使,乃是方臘駕前引進使馮喜,密告呂樞密曰:「近日司天太監奏曰:『夜觀天象,有無數罡星入吳,就裡為為禍不小。』天子特降聖旨,教樞密緊守江岸,仔細盤詰。」

  呂樞密驚曰:「恰才這一船人,我十分疑忌。如今卻得這詔。」

  即請馮喜到行省開讀聖旨。飛馬又報:「蘇州有使命齎敕來,禦弟三大王令旨到了,說你前日楊州陳將士投降一事,未可准信,近日奉旨,司天臺內,照見罡星入吳。可以牢守江岸。」

  呂樞密曰:「大王亦為此事掛心。」

  即令人牢守江岸,分付:「休放糧船上一個人上岸。」

  設宴款待使命。

  三百隻船上人,看了沒動靜。左船上人,張橫、張順帶十二個偏將,提軍器上岸。右船上十員正將,都拿槍刀上岸來。守岸軍士攔當不住。李逵和解珍、解寶便搶入城。李逵輪起雙斧,砍翻把門軍官,解珍、解寶各提鋼叉一時發作,那裡閉得城門。先在城邊二十四個偏將,各奪軍器就殺起來。十二個統制官聽得城中發喊,各提兵馬來救。史進早招起三百隻船內軍兵,脫了南軍號衣上岸。船艙裡埋伏軍兵齊殺上岸。為首統制官沈剛、潘文得引軍到城門內,被史進、張橫殺死二人。十個統制官退入城去保家。穆弘、李俊在城中酒店奪得火種,放起火來。呂樞密急上馬,得三個統制官救應。城裡火起。瓜州望見,先撥一軍過江來接應。城裡四門混戰,城上豎起宋先鋒旗號。江北岸早有戰船傍岸,為首十二員大將登岸,卻是關勝、呼延灼、花榮、秦明、郝思文、宣贊、單廷珪、魏定國、韓滔、彭玘、苗道成、陸招。正偏戰將五十員,部領二千軍馬,衝殺入城。此時呂樞密大敗,引中傷人馬,徑走丹陽縣去了。

  大軍奪了潤州,教救滅了火,迎接宋先鋒,船都到南岸。入城出榜安民。計點將佐,都到請功。史進獻沈剛首級,張橫獻潘文得首級,劉唐獻沈澤首級,孔明、孔亮生擒萬里,項充、李袞生擒和潼,郝思文箭射死徐統。殺死牙將軍兵極多。宋江點本部將佐,折了宋萬、焦挺、陶宗旺、武能。宋江見折了四將,十分煩惱,吳用勸曰:「生死人之分定,且喜得了江南第一州。」

  宋江泣曰:「我等一百八人,上應天星。五臺山設盟,但願同死。回京之後,先去了公孫勝,御前留了金大堅、皇甫端。太師用了蕭讓。王都尉討去樂和。今日渡江,又折去四人。想起宋萬,雖然未建奇功。梁山泊開創之初,多虧此人。」

  宋江教軍士就于宋萬等死處,接建祭台,生擒到統制官軍卓萬里、和潼,宋江親自斬首瀝血,享祭四個英魂。祭畢,將屍葬於潤州西門外。

  卻說呂樞密和六個統制退守丹陽縣。申告急文書,與三大王方貌求救。蘇州差元帥邢政,領軍到來。呂樞密接見入縣,備說陳將士詐降緣由。邢政曰:「三大王知罡星犯吳地,特差下官領兵到來,與你報仇,樞密當以助戰。」

  次日,邢政來奪潤州。

  卻說宋江領兵來取丹陽差下十員正將:關勝、秦明、呼延灼、董平、花榮、徐甯、朱仝、索超、楊志,部領五千途遇邢政軍馬。兩馬相對,邢政挺槍出馬,六個統制相護。關勝縱馬舞刀來戰,戰到十五合,將邢政砍于馬下。

  此一回折了四將:宋萬,焦挺,陶宗旺、武能。

  新刻全像水滸傳卷之二十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