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第八十七回 公孫勝再訪羅真人 沒羽箭智伏喬道清


  萬古交馳水似傾,滔滔名利足亡身。
  常疑好事成虛事,卻想閒人是貴人。
  老逐少來終不了,辱隨榮後定須均。
  勸君莫去誇頭角,夢裡相逢總未真。

  葉清領命來辭國舅,國舅置酒餞行。葉清回到宋寨,對宋江曰:「張清事已成矣,尚不能救得四人。」

  宋江曰:「奈何?」

  清曰:「不若先打蘇林嶺,後打白虎嶺。這蘇林嶺西有一條小路,徑到大寨後,其路將石塞斷,我只做逃回,說宋兵從後來取嶺。我卻引兵守把,卻得一人在關下來暗約為號,度上關來取轟天雷炮,從關下放起火來。我便打開小門,可令敢勇步軍殺入去捉喬道清,方才救得此四人。」

  宋江大喜曰:「此計甚妙!」

  即喚池方曰:「小路汝熟,可去助戰。」

  方曰:「願往。」

  即引王定六、蔣敬並步軍三千去了。宋江再令時遷帶火炮先去小路等候,一面撥將十四員,引步軍三千去打小路:魯智深、李逵、武松、雷橫、李袞、解珍、解寶、陶宗旺、張青、孫二娘、劉唐、朱仝、鬱保四、段景住。又令關外接應將佐二十四員,引馬軍三萬去打蘇林嶺:盧俊義、公孫勝、吳用、秦明、花榮、呼延灼、李應、楊雄、董平、史進、徐甯、楊志、關勝、黃信、馬麟、周通、楊春、孔明、孔亮、孫立、孫新、顧大嫂、鄒淵、鄒潤。分撥已定,其餘將佐和宋元帥守寨。

  且說葉清回到關下大叫:「開門!」

  關上見是葉清單槍獨馬回來,連忙開關放入,來見脫元帥,告曰:「小將一時被擒,今得逃回。今有池方引兵來打山後石門,清徑來報知,乞折前罪。」

  脫元帥就令葉清部軍守把後關。卻說盧俊義引兵打前關,吳用曰:「喬道清有妖法,今日一清兄弟可使天心正法,不可有失。」

  俊義卻令董平引軍五千關下搦戰。脫招大怒,引軍下關,排開陣勢。南陣董平出馬,脫招大罵提槍直取董平,戰三十合不分勝敗。花榮拈弓搭箭射死脫招,喬道清便舞雙刀,直取董平,董平復搶來迎。公孫勝仗劍作法,喝一聲,只見陰雲四起,雷聲大吼,喬道清笑曰:「你用妖法,偏我不會?!」

  亦口中念呪,仗劍四面一指,只見雲收霧卷,風靜雷息。公孫勝又步罡鬥,關召五雷六十七聖神將,引天兵從空殺來。道清一呼,亦有天神乘雲駕霧空中大戰,並無高下。兩邊各自收兵。道清與眾將回寨,忽報山後火起,原來時遷在石門外放起轟天炮。葉清就把石門砍開,大縱軍馬入關。葉清叫曰:「軍士順者生,逆者死!」

  眾皆願隨。宋軍殺奔上山,葉清曰:「眾將不可輕敵,喬道清的法非同小可。」

  李逵不聽,引五百牌手橫搶上山。道清急引眾將上馬,正遇李逵,道清吹一口氣來,人人皆倒。李逵李袞五百牌手,都被活捉。眾不能救,俱走下山。喬道清將所捉之人監收,分撥軍將緊守前後關口。

  卻說吳用和公孫勝收兵回寨,忽報李逵、李袞並五百牌手俱被擒捉。吳用曰:「如之奈何?」

  一清曰:「除非去問吾師羅真人求法,方可勝他。只是路遠,若得戴宗和他作法去,一二日可到。」

  盧俊義令史進到宋江寨中,將前項破關被擒之事說知。宋江大驚曰:「似此奈何?」

  史進曰:「今一清要往問羅真人求法,奈路遠不能前去,令我來問戴宗回否?」

  正說間,小校來報:戴宗頭領回來。宋江忙教喚入,戴宗入見曰:「哥哥,宿太尉舉保眾將,皆得指揮之職。又帶空頭誥一百張來。」

  戴宗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宋江會意曰:「一清與喬道清比法不勝,要你同去羅真人處,賢弟意下何如?」

  宗曰「願往。」

  即辭宋江,同史進到盧元帥寨相見。一清與戴宗作起神行法,不數日,到二仙山見羅真人。二人下拜告曰:「弟子自從與兄長參謁師父,回京之後要辭宋公明,不想朝廷又命征伐,軍情緊急,不允告辭,有失師信,恕違法旨之罪。」

  真人曰:「你今回來,有甚話說?」

  公孫勝再拜告曰:「弟子隨征田虎,遇敵喬道清,法術甚高,不能取勝,今不遠千里而來,告求妙法。」

  真人曰:「喬道清原與我一同學道法,因他破戒,逃在江湖,今助田虎。他的法與我一般,你施五雷之法,他也會收。雖有天兵,只是紙剪的,可以破得。還有迷魂法水甚高,人不能破。此人和我最好,我教你一宗天心正法,可以勝他。我修書一封與你招安他,他若不從,便用此法。可用醋一碗,仗劍步罡,念呪七遍,將赤豆一升用醋浸了,迎敵之際,你望空將豆撒去,粒粒成火,燒散天兵。他若敗走,可使勇士活擒,不可殺害。」

  一清曰:「師父,再有何法旨?」

  真人曰:「只是如此,你後往淮西,要從東鷲山過,有一獨火鬼王,神通廣大,凡人難敵。」

  一清曰:「用撒豆為火退得他麼?」

  真人曰:「他半通仙骨,燒他不著,若得三昧真火,可以敵之。」

  一清曰:「三昧真火如何可得?」

  真人曰:「山西地面有座清涼山,過去有一座馬耳山,山上有座華光廟,要去此處求他可破。」

  一清曰:「他是泥神,如何求得?」

  真人曰:「我與你一道符命,關請火龍纏身,火鴉相隨,腳踏風輪,頭帶火輪,左執金磚,右執金槍,此人可破獨火鬼王。」

  公孫勝拜受,即同戴宗辭別真人下山,有詩為證:

  妙訣真言不易傳,當時一語透玄關。
  殷勤記取留胸臆,此去成功馬耳山。

  一清同戴宗回家,老母曰:「吾兒小心收伏蠻夷,早回伏侍老身。」

  一清拜辭母親,和戴宗作起神行法,數日回到大寨參見,將前事告訴。宋江大喜。二人辭了,來到盧俊義寨。相見畢,盧元帥問曰:「先生求得法否?」

  一清曰:「原來喬道清是我師父同學道的師弟,特令小弟將書一封招安他,他若不從,和他決戰,活捉他來,不可殺害。如無此人,眾弟兄難救。」

  元帥傳令:不許殺害喬道清,只要活捉。人報孫安搦戰。盧俊義挺槍來迎,鬥上五十合,不分勝敗。花榮見盧俊義戰孫安不下,拈弓搭箭,射中孫安頭盔。孫安大驚,被俊義逼過雙刀,對胸揪住。孫安撇了刀,也揪住俊義。二人扭做一團,被徐寧鉤鐮槍拖翻馬腳。鄂全忠輪刀出馬,接住徐寧廝殺。楊志和俊義活捉孫安,綁投宋江大寨。孫琪見兄被捉,與喬道清齊出,夾攻徐甯,關勝便縱馬舞刀迎敵。兩下大戰,鄂全忠被徐甯活捉,孫琪被關勝一刀砍為兩段。

  喬道清出陣,一清見到,下馬便拜告曰:「師叔休罪。小道有書上達。」

  道清恐是計,不敢下馬,便曰:「請起。有何書?」

  一清曰:「薊州二仙山羅真人有書奉達。吾是羅真人徒弟。」

  道清曰:「我別羅師兄年久,如何知吾在此?」

  一清曰:「觀書便知。」

  道清恐有毒在書中,便曰:「你讀與我聽。」

  公孫勝讀曰:

  忝兄羅澄書奉師弟道清真人座前:
  未睹台範,徒切思慕。適幸愚徒一清隨宋公明奉詔征田虎,求法於吾,詢知左右。我大宋天子聖德,賢弟何不歸順?乃屈身於匪人,深可恥也!敬修寸禇上達,乞望裁焉。

  道清聽罷,教取書來,曰:「賢侄,既有師兄書到,本欲遵依,奈君恩難忘,你可回去,來日決戰。」

  一清笑曰:「陣上與師叔爭鋒,皆為君事,倘有唐突,切勿見罪。」

  各收兵回寨。次日大戰,孫立打扮出陣。但見:

  襆頭黃裹氣昂昂,手執鋼鞭孰敢當?怒目睜開神鬼懼,凶心才起魅魑降。馬蹄到處狼煙息,旗幟來時寇虜亡。渾似趙公明在世,天兵隨從出丹房。

  孫立出陣大叫曰:「賊道!吾乃趙玄壇,欽奉天差,問你背逆之罪,快出投降!」

  小校報知,喬道清領將十員,披掛出陣。但見:

  芙蓉冠頂用金鑲,羽扇翩翩拂玉驂。
  三尺龍泉生殺氣,一身素體立心胸。
  使令鬼神如使僕,愛惜軍兵勝子孫。
  大宋將軍應有分,綸巾羽扇入金門。

  喬道清出陣,見孫立笑曰:「汝為大軍,始從吾正法,何敢冒犯?」

  孫立曰:「吾奉天命敕,特來問罪,尚不知死!」

  言畢,提鞭直取喬道清,戰到三十合,不分勝敗。一清大怒,喝聲:「官將何在?」

  頃刻天兵從空而下。喬道清見了,亦念法咒,天兵從空大戰。一清取出咒退法豆,望北一撒,烈火滿天,他兵皆成紙灰。喬道清見了,便走入關,堅閉不出。宋江收兵。

  且說張清在白虎嶺和郡主每日飲酒取樂。忽一日,丈人染病。張清暗忖曰:「不如乘勢結果了他,好圖大事。」

  即與醫士商議,如此而行。醫士曰:「將軍之命,有何不可?只恐事泄。」

  張清曰:「有我主張不妨。少刻看脈,只說難治,待我來逼你下藥。」

  先議定了。那郡主出來請醫士入去看脈,張清引進。看了脈息,醫士告曰:「此病不能治。」

  張清曰:「望先生調理。」

  便教郡主取銀五十兩作開箱錢。醫士堅意不受。郡主曰:「便死也不關你事。」

  醫士見說,方肯下了慢藥辭去。過幾日,烏利國舅命盡,郡主痛哭。張清曰:「賢妻休哭,且理大事。」

  張清即備棺槨收殮,即令人去請喬道清主行醮事。

  卻說喬道清在寨中納悶。小校報曰:「白虎嶺烏利國舅身死,請軍師作醮。」

  喬道清大驚,分付眾將堅守營寨,不要出戰,即與從人來到白虎嶺寨中,見了郡主,說與一清比法交戰之事,「他有天兵助戰,不能取勝。」

  郡主曰:「軍師且作大醮,又作商議。」

  做了七日七夜功果,安葬已畢,道清即問郡主借兵二萬,防備蘇林嶺。郡主曰:「法師先行,我隨後發兵來。」

  喬道清自去。張清對郡主曰:「如今岳父已故,宋兵勢大,不若挈兵一同歸順大宋,且宋江乃是仁義之士,不知賢妻意下如何?」

  郡主應允,即喚眾將分付了。張清曰:「若得法師同去,必有功勞。」

  郡主曰:「我同領兵去蘇林嶺見喬法師,與他商議,又作理會。」

  隨即引兵投蘇林嶺來,眾將接入寨中。郡主分付曰:「今有一事與你眾位商議:我思田虎乃草頭之君,大宋皇帝真命之主,我今棄暗投明,願去者同往,不願去者各回自家。」

  眾將皆曰:「願從郡主之命。」

  郡主大喜。

  張清又曰:「我欲喬軍師同去,不知他意如何?」

  山士奇等曰:「他若不從,就縛他去作進見之功。」

  郡主教設宴,令人去請喬道清來見郡主,當日即同眾飲酒。郡主曰:「我眾計議要歸順大宋,不知軍師意下如何?」

  喬道清尋思曰:田虎又是他姊妹尚且背棄,我不如歸順,得個全生。便曰:「小道亦聽郡主之令。」

  張清曰:「何不先救擒來宋將,以作進身之禮。」

  喬道清即與張清到山後看時,李逵、李袞如醉人一般。張清曰:「可先救這一夥人去。」

  道清教解了縛索,取水一碗,咒了,望眾人一噴,人人都醒。李逵開眼見了張清問曰:「兄長如何到此?」

  張清連忙關節他。李逵會意曰:「我眼花了,認差人,我只道是李大哥,原來卻是郡馬。」

  張清曰:「我今欲引兵歸順大宋,如今救你們同去。」

  李逵曰:「若歸順我大宋,必當重用。」

  次日,張清使人到魯智深營裡報知投降之事。智深大喜,隨即同葉清來到嶺上。張清聽知,迎接入寨。張清故意問李逵曰:「這和尚是誰?」

  李逵曰:「便是花和尚魯智深。」

  張清忙答禮曰:「久聞師父大名,不想今日相會。」

  魯智深忙答禮曰:「郡馬若肯歸順我哥哥,小僧必當重保。」

  張清設宴款待眾將,一面使李逵報知盧俊義。俊義便教安排隊伍迎接,一面使人報知宋元帥。卻說張清同郡主等離了蘇林嶺,望宋元帥寨中而來。

  有分教:宋朝真主,收一時宰輔良臣;河北草君,不半載身亡國滅。 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