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六十二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
|
梁中書、李成、聞達正走之間,又遇雷橫等殺一陣,雷橫收軍回城。吳用傳令,出榜安民,救滅了火。把府庫金銀寶貨都裝上車,載回大寨。開倉廒將糧米賑濟被火之家。將李固、賈氏釘在陷車內,班師回梁山泊。報知宋江,接到忠義堂上,與盧俊義施禮曰:「不佞欲請員外同聚大義,不想遭此大難,寸心如割,皇天垂祐,今日得見,大慰平生。」 俊義拜謝曰:「深感兄長並眾頭領之德,齊心並力,救拔殘生,雖肝膽塗地,難以報答。」 俊義便請蔡福、蔡慶謝曰:「若無二位,焉有今日。」 宋江要讓盧俊義為尊。俊義拜曰:「蒙恩未報,敢為山寨之主?得與兄長執鞭墜鐙,報答救命之恩,寔為萬幸。」 只見李逵叫曰:「哥哥若讓別人做寨主,我便殺將起來。」 武松曰:「哥哥只管相讓,卻冷了弟兄們的心腸!」 俊義拜曰:「若是兄長苦苦相讓,盧某安身不牢。」 吳用曰:「且請盧員外安歇,賓客相待。日後有功,卻再讓位。」 宋江大喜。就教燕青同居。另撥房屋與蔡福、蔡慶安置老小。薛永已取關勝老小到山寨。宋江即令設宴請賀,重賞三軍。俊義起身曰:「淫婦姦夫擒捉在此,聽候鈞命。」 宋江笑曰:「且將兩個綁在將軍柱上,請員外自行發落。」 俊義手拿短刀,下堂審問明白,就將二人剖腹剜心,凌遲處死,上堂拜謝眾人。連日筵宴。 卻說梁中書聽知梁山泊軍馬退去,再和李成、聞達引殘軍回城來看家小,十損八九。夫人躲在後花園中,逃得性命。教丈夫申奏朝廷,就報太師知道,調兵勦賊報仇。抄寫民間被殺死者五千餘人,部軍共折三萬有餘。使命呈上密書與太師備說,賊寇浩大,難以抵敵,打破北京。蔡京大怒。次日申奏道君皇帝,聞奏大驚,與眾臣計議。諫議大夫趙鼎奏曰:「前者差蒲東關勝,領兵收捕,又被失陷。以臣愚意,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詔取赴京,封為良臣,以防邊境之害。此為上策。」 蔡京大怒曰:「汝為朝廷諫官,反滅綱紀,當得死罪。」 天子曰:「如此,目下便令出朝,無宣不得入朝。」 奏貶趙鼎為庶人去了。天子問蔡京曰:「此賊猖獗,再命誰人勦捕?」 蔡京奏曰:「臣舉凌州二人,一人姓單名廷珪,一人姓魏名定國,見為團練使之職。伏乞聖旨差調,要克日掃清水泊。」 天子大喜,即命樞密院調取,本院即差官齎奉聖旨,投凌州去訖。探事人到寨報知宋江:「梁中書奏朝廷。諫議大夫趙鼎奏請招安,被蔡京讒奏,罷職還鄉。又奏天子,差人往凌州調取單廷珪、魏定國領本州軍馬,前來征討。」 宋江遂計議迎敵之策。關勝曰:「關某上山,深感仁兄重待,無有報効。久知單廷珪善用浸兵之法,人皆稱為聖水將軍。魏定國熟精火攻兵法,人呼為神火將軍。小弟不才,借五千兵,先往凌州路上接住他。彼若肯降,帶上山來,如不肯降,生擒來獻。」 宋江大喜,便教宣贊、郝思文同去。關勝領五千人馬下山去了。吳用便教林冲、楊志、孫立、黃信帶軍馬隨後接應。李逵曰:「我也去走一遭。」 宋江阻擋不允。次日小校來報:「李逵昨日不知那裡去了?」 宋江驚曰:「是我昨日阻他不允,必定投別處去了。」 吳用曰:「兄長放心,李逵雖是鹵夫,義氣則重,此去必然成功。」 宋江使戴宗去趕,又教時遷、王定六、樂和、李雲分四路接應。 卻說李逵提雙斧徑投凌州去。路上尋思曰:「兩個鳥將軍,何消許多軍馬!我便獨自便要成功,與宋哥哥爭氣。」 行不一日,見一大漢看著李逵,喝曰:「你這廝看著老爺怎的?」 那漢曰:「你是誰的老爺?」 李逵便搶將入來。那大漢手起一拳,把李逵打個搭墩。李逵大怒,正跳起來,又被那漢一腳踢倒了。李逵叫曰:「贏他不得!」 扒起來便走。那漢問曰:「黑漢,你姓甚名誰?」 李逵曰:「我是梁山泊黑旋風。」 那漢聽了拜曰:「小人原是中山府人氏,祖傳三代相撲為生。山東、河北都叫我做沒面目焦挺。今寇州有座枯樹山,山上有一夥強人,為首的姓鮑名旭,號作喪門神。我要去那裡入夥。」 李逵曰:「你有這等本事,何不來投我哥哥?」 焦挺曰:「今遇兄長,伏乞引進。」 李逵曰:「我和你去枯樹山,說了鮑旭,同去凌州,殺得單、魏二人,出作頭功。」 焦挺曰:「便去。」 正說之間,時遷趕到叫曰:「哥哥憂得你苦!如今分四路去趕你,請兄長回去。」 李逵曰:「我和焦挺,先往枯樹山捉了鮑旭,方才回來。你先回去報與哥哥知道。」 時遷自回。焦挺和李逵往枯樹山,說合鮑旭歸順,相留在彼。 卻說凌州太守迎接敕旨,請團練使單廷珪、魏定國商議。二將受劄付,便點軍馬即日起行。忽報:「蒲東大刀關勝,引軍來迎敵。」 單廷珪、魏定國大怒,披掛引軍來迎。鼓聲響處,只見皂旗上書:「聖水將軍單廷珪。」 紅旗上書:「神火將軍魏定國」。兩員虎將出陣前。關勝見了說曰:「二位將軍,別來久矣!」 單、魏二將罵曰:「昔反狂夫,上負朝廷,下辱祖宗,尚敢引軍到來,有何理說?」 關勝答曰:「二將軍差矣!目今主上昏昧,奸臣弄權,宋公明替天行道。特令關某到此,招請二位將軍同歸山寨。」 單、魏二將大怒,驟馬齊出。關勝卻待迎敵,左右飛出宣贊、郝思文出迎。正鬥之間,單、魏二將撥馬便走。郝思文、宣贊沖入陣中。宣贊去趕魏定國,五百軍,都是紅旗,圍裹將來,撓鉤齊下,活捉去了。那郝思文追趕單廷珪,只見五百步軍,都是黑旗甲,眾軍齊下撓鉤,把郝思文生擒去了。各領五百精兵,殺出陣門,關勝舉手無措,勒馬便走。單、魏二將引軍趕來,前面沖出二將,林冲、楊志,合兵一處。隨後黃信、孫立都到,下寨。 水火二將捉得宣贊、郝思文回城,張太守大喜,置酒作賀。一面教人造陷車,差兩員偏將,連夜解上東京。來到一個去處,撞出一夥強人。當先李逵、焦挺截住去路,便搶陷車。偏將急待要走,背後又撞出鮑旭,把偏將砍下馬來。李逵看是宣贊、郝思文,便問來由。宣贊將被捉一事說了。便問李逵曰:「你因甚在此?」 李逵曰:「哥哥不肯與我來凌州,自走下山,遇見焦挺,引我同見鮑旭。正商議去打凌州,忽嘍囉來報:『有人馬監押陷車到來。』不想是二位。」 鮑旭邀上山寨,置酒相待。郝思文曰:「兄弟既有心投順,何不去凌州攻打,先獻頭功。」 鮑旭欣然應允,便領七百嘍囉來到凌州。,五籌好漢,一齊來打凌州。推陷車的軍士逃回報與太守:「強人奪去陷車,殺了首將。」 又報:「關勝引兵搦戰。」 單廷珪引一彪軍馬出城迎敵。怎生打扮?有詩為證,詩曰: 鳳目臥蠶眉,虯髯黑面皮。 錦袍籠獬豸,紅纓鳳翅盔。 馬跨東洋獸,手擎北斗旗。 凌州聖水將,英勇單廷珪。 單廷珪出馬,與關勝戰到二十余合,關勝勒馬便走,單廷珪拍馬趕來。關勝回頭喝曰:「何不下馬受降!」 單廷珪挺槍直取關勝。關勝使出神威,一刀背已撥單廷珪落馬於地。關勝下馬,扶起叫曰:「將軍恕罪。」 單廷珪惶恐納降。關勝曰:「某在宋公明面前,曾舉保二位同聚大義。」 珪曰:「不才願施犬馬之勞。」 關勝相邀回陣,林冲接見,便問其故。關勝只說:「山僻之內,訴舊論新,招請歸降。」 林冲等大喜。廷珪回至陣前,招其部下去訖。軍人報知太守,魏定國大怒。次日,領軍出城交戰。單廷珪與林冲、關勝直到陣前。看魏定國怎生打扮?詩云: 朗朗明星露雙目,團團紫面如紫玉。 錦袍花繡荔枝紅,襯襖雲鋪鸚鵡綠。 紅旗好似火千團,部兵絳衣軍一簇。 人間都號火將軍,此是凌州魏定國。 魏定國出馬大罵單廷珪:「負義匹夫!」 關勝拍馬迎敵。鬥不十合,魏定國望本陣便走。關勝追去,單廷珪叫曰:「將軍休趕!」 關勝勒馬看時,陣內飛出火兵,湧出五十輛火車,車上都裝引火之物。軍人背上各拴鐵葫蘆,內藏硫黃焰硝,一齊點著,飛搶出來。關勝軍兵四散奔走,四十里紮住。魏定國收軍,只見城中火起,卻是李逵與焦挺、鮑旭部領人馬,先去凌州攻打北門,殺入城中,放起火來。魏定國知了,不敢入城,被關勝隨後追殺。魏定國退走中陵縣,關勝引軍把縣四下圍住攻打。定國堅閉不出。單廷珪對關勝曰:「此人乃一勇之夫。若攻太急,他寧死而不辱。小弟願往城中,用好言招撫來降,免動干戈。」 關勝大喜。單廷珪入城,見魏定國說曰:「目今主上不明,奸臣弄權,有功不賞,無功必誅。宋公明忠義為主,請仁兄暫且歸順,待朝廷招安,未為晚矣。」 魏定國曰:「若要我歸順,須要關勝親自來請,我便投降他。」 單廷珪回說前事,關勝曰:「大丈夫作事,何故疑惑。」 直到縣衙。魏定國接入禮畢,便領五百火兵,都來大寨與林冲等相見了,便收軍回梁山泊。只見段景住到來,關勝等問曰:「你有何事到此?」 畢竟段景住說出甚事來?且聽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