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五十五回 公孫勝芒碭降魔 晁天王曾頭中箭 |
|
背後之言不可聽,得饒人處且饒人。 雖收芒碭無家鬼,殞卻梁山寨主身。 諸將縞衣先後斷,九泉金鏡恨難伸。 可憐蓋世英雄骨,權葬荒城野水濱。 公孫勝獻出孔明陣圖:「四面八方六十四隊,中間大將居之,其像四頭八尾,左盤右旋,按天地風雲之機,龍虎鳥蛇之狀。待他沖入陣來,只看七星號帶起處,把陣變為長蛇之陣,教這三人陣中,無門可出。卻於地上掘一陷坑,兩邊埋伏撓鉤手伺候。」 宋江大喜,傳令而行,擺開陣勢,搖旂擂鼓。 芒碭山上三個好漢,那一個為主的,姓樊名瑞,乃濮州人氏,慣使流星錘,會行妖法,神出鬼沒,號混世魔王。騎疋黑馬,領了項充、李袞立於陣前。看了宋江軍馬擺成陣勢,心中暗喜曰:「中我計了。」 分付項充、李袞:「若見風起,你二人便引眾刀手殺入陣去。」 樊瑞左手挽定流星錘,右手仗著寶劍,口中念詞,喝聲道:「疾!」 只見狂風大作,走石飛砂。項充、李袞引五百滾刀手,殺將過來。 宋江軍馬分開兩邊。宋江坡上望見項充、李袞已入陣裡,陳達把七星號帶一招,紛紛滾滾變作長蛇之陣。項充、李袞正在陣中尋路不見。公孫勝拔出松文古錠劍來,口中念動咒語,只見天昏地暗,殺氣濛濛。樊瑞、項充、李袞奪路回陣。正走之間,三個塌了雙腳,攧下陷馬坑,兩邊撓鉤手,搭將起來,綁縛解上山坡。宋江揮三軍掩殺過去,小軍敗回山寨。宋江收兵,教解了樊瑞、項充、李袞綁索,親自把盞曰:「久聞三位大名,欲來禮請上山,同聚大義。」 三個拜伏於地曰:「久慕及時雨大名,只是無緣拜識。今日被擒,萬死猶輕。若蒙收留,必當死報。請眾位頭領同到芒碭山寨宴待。」 樊瑞拜公孫勝為師。宋江令公孫勝傳授他五雷天心正法。樊瑞收拾山寨錢糧,燒毀寨棚,跟宋江回梁山泊。 正待過渡,只見岸上一個大漢,望宋江便拜。宋江扶起問曰:「足下是誰?」 那漢曰:「小人姓段名景住,因赤發黃須,人都呼小人為金毛狗。祖居涿州人氏。常去北邊販馬,帶得一疋千里馬,喚做照夜玉獅子。久聞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進獻。來到凌州曾頭市過,被那曾家五虎奪去。小人稱說是宋公明的,他不肯還,特來告知。」 宋江看這人,骨重肉粗,生得奇怪。便曰:「既然如此,同到山寨商議。」 宋江教樊瑞、項充、李袞、段景住和眾頭領都相見了,設席慶賀。飲酒中間,段景住又說起那馬好處,宋江教戴宗去曾頭市打聽那消息。即回來報曰:「曾頭市上共有三千餘家。內有一家,喚做曾家府。原是大金國人,有曾長者生下五子,號為曾家五虎:長子曾塗,次子曾參,三子曾索,四子曾魁,五子曾升。教師史文恭,副教師蘇定。聚有五七百人馬,造五十輛陷車。立下誓願,要捉山寨頭領。那疋千里馬,見今史文恭騎坐。教市上小謠歌曰: 搖動鐵環鈴,神鬼盡皆驚。 鐵車並鐵鎖,上下有尖釘。 掃蕩梁山清水泊,勦除晁蓋上東京。 生擒及時雨,活捉智多星。 曾家生五虎,天下盡聞名。 晁蓋聽了大怒:「這畜生如此無禮!我親去捉他。」 宋江曰:「哥哥是寨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 晁蓋曰:「你下山多次,今番讓我去。」 宋江苦諫不從。晁蓋點五千人馬,二十個頭領,卻是:林冲、呼延灼、徐甯、穆弘、劉唐、張橫、三阮、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歐鵬、鄧飛、楊林、白勝,部領人馬進發。宋江、吳用、公孫勝就金沙灘餞行。飲酒之間,忽起一陣旋風,把中軍旂吹折,眾人失色。吳用諫曰:「此不祥之兆,兄長改日出軍。」 晁蓋曰:「天地風雲,何足為怪。趁此春暖,正好進兵。」 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已,只得回寨,且教戴宗去探消息。 晁蓋引領人馬,來到曾頭市,對面下寨。次日引眾頭領來看曾頭市地勢,果然倚山靠險。晁蓋等正看之間,只見竹林中飛出一彪人馬來,乃是曾家第四子曾魁。高聲喝曰:「你等梁山泊草寇,自來送死。」 晁蓋大怒,令林冲出馬,戰上二十餘合,不分勝敗。曾魁料戰林冲不過,回馬便走,林冲不趕。晁蓋引軍回寨商議。林冲曰:「明日引人,向市前平川之地列成陣勢,便見虛實。」 忽聽炮聲響處,七個好漢披掛,教師史文恭彎弓插箭,坐下千里玉獅子馬,手執方天畫戟。三通鼓罷,曾家陣裡推出數輛陷車,放在軍前。曾塗罵曰:「反國草寇,我曾府裡正要來捉你活的,陷車解京請功。」 晁蓋大怒,挺槍直取曾塗。眾將怕晁蓋有失,一齊掩殺。曾塗退入村裡,林冲見路途不好,收兵回寨。 每日挑戰,曾頭市上不見一人。第四日,兩個和尚到晁蓋寨裡投拜曰:「小僧是法華寺僧人,被曾家不時來寺裡擾害。知他出沒去處,特來請頭領入去劫寨。除得他實乃天幸。」 晁蓋大喜,重賞和尚。林冲諫曰:「哥哥休聽,其中有詐。」 和尚曰:「小僧是出家人,安敢妄語。久聞好漢所過之處,並不擾民。」 眾將皆曰:「哥哥休聽他謬言,恐有失誤不便。」 和尚曰:「小僧實被曾家擾害,因此特來拜投,頭領何故相疑。」 晁蓋曰:「疑人誤事,今晚自去走一遭。」 林冲曰:「哥哥休去。我等分一半人馬去劫寨,哥哥外面接應。」 晁蓋堅意自去。當下點十個頭領:劉唐、三阮、呼延灼、歐鵬、燕順、杜遷、宋萬、白勝。當晚三更時分,馬摘鑾鈴,軍士悄悄跟和尚到曾頭市上,絕無更點之聲。黑影裡不見和尚。四下路雜,軍士卻慌報與晁蓋知道,急教取舊路回走,不到百步,只見四下金鼓齊鳴。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來,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呼延灼、燕順死拚,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林冲等引軍接應,兩軍混戰到天明,各自歸寨。三阮、杜遷、宋萬水裡逃得性命。歐鵬回到帳中。眾頭領看晁蓋,急拔出箭來,血暈倒了。林冲敷上藥末,令三阮、宋萬送回山寨。其餘頭領在帳中,待宋公明將令回軍。這場大敗正應折旗之兆。有詩為證: 威鎮邊陲不可當,梁山寨主是天王。 最憐率爾圖曾市,遽使英雄一命亡。 當日眾頭領悶悶不已,小校忙報:「前面四五路人馬殺來,火把不知其數。」 林冲等一齊上馬,拔寨而起。曾塗、曾索當先殺來,林冲回身來迎,兩下交戰。鬥上數合,因是夜間,林冲不敢戀戰,回馬便走,曾家軍馬卷殺將來,林冲軍馬退走五六十里,方才得脫。又折五七百人,望梁山泊來。回到半路,迎著戴宗傳令:教眾頭領引軍回寨,別作良圖。 晁蓋飲食不進,渾身虛腫。宋江等至床前痛哭,敷藥調理。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宋江囑付曰:「賢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與吾報仇,死亦瞑目。你自立為寨主。」 言訖而亡。宋江見晁蓋死了,哭得昏悶。吳用、公孫勝勸曰:「生死分定,何故痛傷。且請理會大事。」 宋江哭罷,教備辦棺槨收殮,停在聚義堂上。眾頭領都舉哀掛孝。把那枝箭,就供養在靈前。請僧追薦晁天王。宋江每日領眾舉哀,無心管理事務。吳用與公孫勝、林冲並眾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為梁山主。次日,焚起香燭,林冲為首,與眾人請出宋公明,在聚義廳上坐定。吳用曰:「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今晁蓋頭領歸天,今日請哥哥為寨主。」 宋江曰:「晁天王雖死,肉尚未冷,安也為主?」 李逵叫道:「哥哥休說做梁山泊主,便做大宋皇帝也做得!」 宋江曰:「休胡說!」 焚香已罷,權居主位。上首軍師吳用,下首公孫勝。左一帶林冲為首,右一帶呼延灼居長。眾人參拜坐下。宋江曰:「小可今日權居此位,全賴眾弟兄同心合意,替天行道。山寨人馬數多,可請眾兄弟分作六寨駐紮。聚義廳改作忠義堂,前後左右立四個草寨,前山三座關隘,山下一個水寨,兩灘兩個小寨,就今日各請兄弟分投去管,其餘頭領各分次序。」 分撥已定,各自遵守。 自宋公明為寨主,盡皆歡喜。一日,宋江聚眾商議興兵,欲與晁天王報仇。吳用曰:「庶民居喪,尚不輕動。待百日之後,方可興兵。」 宋江欲追薦晁天王。請到一僧,法名大圓,乃北京大名府龍華寺僧人,雲遊濟寧,經過梁山泊,就請寨內做道場。完滿,宋江問和尚曰:「汝北京亦聞知有豪傑否?」 和尚答曰:「頭領如何不聞河北玉麒麟之名?」 宋江猛然忖起曰:「北京城裡是有個盧大員外,雙名俊義,綽號玉麒麟,善使槍棒。梁山泊若得此人,何怕官軍緝捕!」 吳用笑曰:「若要此人上山,有何難哉!」 宋江曰:「他是北京第一長者,如何肯來落草?」 吳用曰:「略施小計,便教此人上山。」 宋江曰:「人稱先生為智多星,端的不虛傳。敢問先生用甚計策?」 吳用說出計來。且聽下回分解。 新刻全像水滸傳卷之十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