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陳忱 > 水滸後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一七 |
|
國母道:「他母子二人偏不要眾公卿子弟,遵盧二員外治命,要你為婚。當年拴在金營,卿竭力周旋,得有今日,故對我說,定要知恩報恩。戴通政,聞你在大名府時節就一句相訂,你是原媒,須為完美。」 戴宗道:「果是在大名府二安人就要招燕青為婿,彼時推託,臣說:『倥傯之際,未便結婿,日後在我身上。』今蒙國母為主,自然沒得說了。」 燕青道:「臣向受東人之恩,二安人有難,自然該周旋的。若如此說,不唯有礙東人,當初便有私意。」 國母道:「他是冒姓盧,與東人何礙?遲至今日,老身作主,有甚私意?請國主與眾公卿在此為證,使卿推託不得。小姐雖有二安人,已拜我為母,妝奩俱備,一同呂小姐送嫁。」 燕青再要開言,國主急止住道:「賢弟不必開言。你忠義兩全,又承國母慈旨,何用多講。你前日勸我納妃,何等正論!若再不允,你責人則明,恕己便昏了。」 燕青頓口無言,叩頭謝恩。國母大喜,傳旨:「至吉日,燕少師、呼延鈺、宋安平、徐晟一同在金鑾殿上結親。老身同觀花燭。一切禮儀,敕有司速備。」 對花駙馬道:「你又多兩個姨夫了。」 國主、公卿辭出。燕青一向同居元帥府,今有了家眷,就撥附近甲第一所,器皿俱備不題。 到了吉期,有司在殿上結彩鋪錦,香案龍花,樂部儐相,繡幄珠簾,整飭得極其華麗。先一日,迎呼小姐、蕭小姐進宮,聞妃亦到,饋送珠翠香粉助妝。聞妃與蕭小姐久不相會,分外綢繆。到了次日吉時,國母穿戴欽賜的珠冠霞帔,只見聞煥章、呼延灼、戴宗前導,燕青、宋安平、呼延鈺、徐晟都是大紅袍,烏紗帽上插兩朵金花,披紅騎馬,到金鑾殿上立定。一派竹簫細樂。先是國母、二安人、聞妃、公主出來,國母南面而坐。序班鳴贊喝禮,一簇宮娥擁出四位天仙,鳳冠霞帔,先拜了天地,捉對兒夫妻交拜,轉身同拜國母,回了半禮。同拜國主、聞妃,又拜公主、二安人,盡皆回拜。宮娥捧出金樽果盒,每人敬了三杯酒。羽林軍擺隊,鼓樂喧天。四位新人乘轎,四位新郎騎馬,迎歸府第。國母排鑾駕送呂小姐、呼小姐,二安人送盧小姐,花駙馬送蕭小姐。看官從不見四對仙郎玉女在金鑾殿上結親,恁般富貴,真是古今希有。有詩為證: 高控金鉤玉漏長,西宮夜靜百花香。 今宵雨露都滋遍,四朵新紅褪海棠。 金鼇四島皆來慶賀,各家置酒,一連幾日。國母又傳李國主併合朝文武都到,拜畢,國母開言道:「前日變故,賴李國主文武之力,得複大仇,已無憾了。李國主受朝廷冊立,為暹羅國王,凡境內之事,皆從李國主令旨了。老身豈可還在宮中,李國主反居元帥府?今日老身即出宮與公主同居,請李國主進宮,方成體統。」 國主要辭,眾文武一齊道:「國母真是女中堯舜,事事達禮。竟從懿旨便了。」 謝恩而出。國母收拾到駙馬府,國主擇吉入宮,事權歸一,太平無事。 一日燕青道:「還有一事未完,可發令旨施行。」 國主道:「還有何事?」 燕青道:「男女之欲,問人無之?我兄弟們少年時都負氣使酒,習學槍棒,把女色不放在心上。又為官司逼迫,上了梁山,後來征討四方,無暇及此。今托國主洪庇,建立國都,同享富貴。除了柴進、關勝、李應、朱仝、費保、蕭讓、金大堅、宋清、孫立、孫新、蔡慶、呼延灼等各有宅眷,其餘盡是孤身。不要說衾寒枕冷,無人侍奉,後來絕了嗣息,祖宗血食也就斬斷了,豈不可憐?趁他們年紀正壯,還可生育,將來扶助世子。不然,吾輩亡過,朝元勳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依舊屬之他人了,豈不可惜!眾位公卿未有室家的,見我等各完配偶,心中未必不起念頭。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宜妙選名門,使各諧淑偶,以慰眾心,以固邦本。」 柴進、裴宣道:「少師之言正合儒推己及物之道。」 國主道:「少師之論極是,當速議依行。只是哪裡尋出許多做夫人的來?」 燕青道:「我還有一個大道理。」 正是:英雄自古多情事,富貴安能不起奢。不知燕青有甚道理,且聽下回分解。 *==*==* 國主納妃,四美完配,已成體統。尤妙在盧小姐之配燕青,國母作媒,撮合風流華藻,盡態極妍。前傳無此細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