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陳忱 > 水滸後傳 | 上頁 下頁
六三


  斡離不下令逼道君皇帝、太上皇後、康王之母韋妃、夫人邢氏、諸妃、諸王、公主、駙馬、都尉及六宮有位號者,皆至金營。獨元祐王后以廢居私第得免。凡法駕鹵簿、冠服、禮器、法物、大樂教功、八寶九鼎、圭壁、渾天儀、銅人、刻漏占器、秘閣三館書、天下州府圖籍及官吏、內人、內侍、伎藝、工匠、優倡、府庫積蓄,為之一空。又遣吳升、莫儔入城,集百官議立異姓為主,眾莫敢出聲。王時雍探知金人之意,以張邦昌姓名入議狀。太常寺簿張浚,開封士曹趙鼎,司門員外郎胡寅,不肯署名,逃入太學,徐皆唯唯。遂立張邦昌為楚帝,朝見百官,署職加稱「權」字。是日風霾,日暈無光,百宮慘沮,邦昌亦變色。王時雍勸邦昌坐紫宸垂拱殿。呂好問道:「相公認真要立為楚帝呢,還是暫塞金人之意徐作良圖?」

  張邦昌道:「說什麼話!我身為大臣,不能匡救國難,今為金朝所立,勉強應命,豈有自立之意!」

  呂好問道:「中國人民共沐大宋恩澤,無日不思其德,特畏金朝兵威,暫時順從。若金兵一去,就不能保如今日了。只看康王為大元帥徵兵于外,元祐皇后垂簾子內,此殆天意欲中興來祚、相公亟宜改圖。且宮省故吏,豈可一旦居正殿!宜寓宿直殿廬,毋令衛士夾陛下。行文書,不可稱聖旨。為今之計,當迎元祐孟太后,清康王早正大位,庶可轉禍為福。天命人心,皆歸康王,相公先遣人推戴,則功在社稷。若貪居天位,遲疑不發,他人聲罪致討,悔之晚矣!」

  於是張邦昌乃遣謝克家至濟州迎請康王還都。

  且說康正在金營逃回,追兵趕來,黑夜之中躲在樹林裡。忽見一匹白馬騰嘶,康王連忙跨上,加了兩鞭,那馬咆哮飛走。到得天明,離金營已遠,那馬便立住不肯走。康王仔細一看,乃是崔府君廟中的泥馬。至今傳說「泥馬渡康王」,可見真命天子百靈自然呵護的。康王不勝奇異,下了馬,東西瞻顧,不知投何處去好。只見旌旗閃動,金鼓齊鳴,塵頭起處,一彪人馬到來。康王只道金兵追到,心驚膽戰,道:「這番姓命休矣!」

  近前一看,乃是東京留守宗澤領一萬人馬來勤王,見了康王大喜,拜畢,說道:「天幸留得殿下,中興有日!」

  即請到濟州,州衙暫作行殿,招集四方豪傑。旬日間,張俊、苗傅、楊沂中、田師中、梁揚祖等一班戰將,皆歸麾下,兵勢大振。當日集各將商議進兵。聞得二帝俱留金營,東京已破,張邦昌立為楚帝,康王大慟。宗澤等功道:「大王當枕戈嘗膽,即日興師,克復京城,以救君父之難,哭之無益。」

  忽報謝克家齎元枯孟太後手詔迎接還都。康王收淚接詔,率眾將開讀,詔云:

  大宋歷年二百,人不知兵,傳序九君,世無失德。雖舉族有北轅之釁,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賢王,越居舊服。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茲乃天意,夫豈人謀!亟嗣統給,以永皇圖。

  開讀詔書已畢,請將皆勸進。宗澤道:「南京乃太祖興王之地,為四路之中,漕運尤便,請幸之以圖大事。」

  康王遂決意趨歸德,改為應天府,命築壇於府門之左。五月庚寅朔,康王登壇受命,慟哭遙謝二帝,尊欽宗為孝慈淵聖皇帝,生母韋氏為宣和皇后,遙立夫人邢氏為皇后,其下文武百官升拜有差,改為建炎元年,是為高宗。

  不說南京即位之事。再說金兵屯在駝牟岡,斡離不因金帛未足,必要勒完。戶部尚書梅執禮道:「天子蒙塵,臣民皆願致死,雖肝膽不計,于金銀何有!實是比屋枵空,無以應命!」

  斡離不大怒,將梅執禮梟首示眾,仍著監禁各餉戶家屬責限比完,士民無不隕涕。

  卻說那戴宗、楊林在燕青莊上,聞知汴京已破,二帝俱留金營,嗟歎不已。戴宗道:「大事已去,我同楊林回到飲馬川去複李應。」

  燕青道:「且再留兩日,更有商量。我想京城已陷,河北、河東皆割與金朝,此間亦不能久住。我欲更尋去向,只是還有一段心事要完,待做了,方送二位還寨。」

  戴宗道:「有何心事,就去做來。」

  燕青笑而不言。正是:亡國孤臣空飲恨,讀殘青史暗銷魂。不知燕青說出甚麼心事來,且聽下回分解。

  *==*==*

  虎頭健兒化作雞皮老翁,良可浩歎。姚平仲騎騾,一夜入青城,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讀之如冰雪一澆。又見郭京一段兒戲,淵聖之棄天下猶棄敝履也。覺平仲之棄官入道,還算不得達人!為之掩卷一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