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陳忱 > 水滸後傳 | 上頁 下頁
一四


  那兩個響馬,便是楊林、裴宣。楊林先與杜興算計,路上結果他。打聽同上東京,杜興不好出面,在十里外等候。裴宣、楊林殺了玉娥、舍人,劫了財物,會著杜興,同到飲馬川。裴宣道:「我等重理寨柵,招集壯丁,再做一番事業。」

  杜興道:「我未限滿,若在此間,必然尋究到李大官人身上。裴大哥,你在此招集整理,我同楊哥到獨龍岡叫了東人來,方才安穩。」

  計議已定,消停兩日,杜興、楊林取路到濟州。

  行了兩日,到一小市鎮上,見一個人與人廝鬧。楊林看時,卻是一枝花蔡慶。攔開眾人,問道:「為甚麼在此廝鬧?」

  蔡慶道:「二位來得正好。昨晚我同這夥人在店中安歇,我先出門,他趕來,賴我拿他甚麼行李。」

  楊林大喝道:「這是我的兄弟,你們為甚賴他?」拽拳便打。

  那夥人道:「不曾賴他。晚上同寓,不見了行李,問他一聲可曾見,這位客官便要廝打。」

  楊林道:「他是清白漢子,可是拿你行李的?」

  看的眾人相勸開了。

  楊林問道:「你到哪裡去?一向在哪裡?」

  蔡慶道:「哥哥沒了,我不願為官,原住在北京。一個舅舅在凌州做知州,總是閑在家裡,思量去打個抽豐。」

  杜興、楊林道:「如此甚好,我們一同行。」

  蔡慶問:「你兩個在哪裡相會?到濟州做甚?」

  杜興把孫立奇書,為著橫事刺配,殺了玉娥、舍人的活潑了。一路同行同歇,不一日到了山東分路的所在。杜興道:「我兩個到獨龍岡、你到凌州住幾時。若回家去,必打飲馬川經過,千萬到山寨裡一會。」

  三人分別。不題。

  卻說馮舍人伴當到彰德府首告,差人到草料場拿那杜興,早已逃去了。星夜趕到東京,馮彪知道兒子被殺,又苦又恨,細問根由。伴當將囚徒杜興勾引響馬的話說了。馮彪道:「既是杜興,自有下落。」

  稟過童樞密,一面行文到彰德緝拿響馬,一面行文到濟州勾攝杜興主人李應,要他身上根捉杜興。說那濟州知府接得樞密院文書,要捉李應,喚緝捕使臣商議。使臣稟道:「那李應有萬夫不當之勇,容易拿不來。必須太爺自去,只說拜他,哄出來方好拿得。」

  知府便擺執事,帶了一百多衙役到獨龍岡。

  卻說李應雖知杜興刺配彰德,有兩三個月不通音信。其時秋末冬初,正在家裡收拾稻子上倉,只見本府太爺來拜,慌忙出迎知府到廳上,正要參見,知府道:「樞密行文,有件要緊事到府間去說。」

  衙役簇擁便行。李應脫身不得,只得隨去到濟州城內。知府升了堂,說道:「你主管杜興,縱容他劫殺了馮指揮舍人,童樞密要你身上送出杜興。」

  李應分辯道:「杜興刺配彰德,隔著三千多里,從來不通音耗,哪裡去尋他!」

  知府發怒道:「你和他同是梁山泊餘黨,自然窩藏在家,推不得乾淨。今日且不難為你,暫時監下。我申文到樞密院,自去分辯。」

  李應到監裡,尋思道:「怎又做出事來,連累著我!」

  只得把銀子分俵獄中。那節級人等曉得李應是大財主,要趁他錢財,並不難為。不在話下。

  卻說那蔡慶到凌州,舅舅已升任去了,盤纏使盡,回去不得。思量列獨龍岡尋楊林、杜興,取路到濟州,卻好會著楊林,說道:「我舅舅升任,沒有盤纏,要回不能,正來尋你。」

  楊林道:「李應已被濟州太守拿去,監在獄裡,杜興先把人眷家資同莊客護送到飲馬川去了。我要到濟州去救李應出獄,正無幫手,你來得甚好。且去尋個客店歇下。」

  楊林道:「莫若如此,方可救他。」

  蔡慶道:「有理。」

  次日下午,來到監邊,對獄卒道:「我們是東京樞密院奉差到濟州公幹,聞得李應監在裡面,與他有舊,要看他一看,煩你開門。」

  獄卒受過李應大注錢的,不敢推託,開門放進。見李應悶悶地坐在牢房,見了楊林、蔡慶,倒吃了一驚。楊林低低說道:「我和裴宣、杜興做了這樁事,恐怕連累你,到獨龍網報信,不料先監在這裡。杜興先把寶眷家資護送到飲馬州了。若解到樞密院,性命難保。不若這裡如此用計,方可脫身。」

  李應大喜,把五兩銀子與節級道:「我不久要解到東京,一向承你們看待,今日有個朋友樞密院差來公幹,順便來看我,要煩你置備酒肴,款待則個。」

  節級依允。不多時,擺列齊整,請楊林、蔡慶和節級、小牢子一同暢飲。又分給牢中一般罪人。節級小心,封鎖獄門停當。吃到歡暢,李應起身向節級、牢子各敬一大杯,不覺口角流涎,昏迷不醒。聽得樵樓上鼓打三更,李應、楊林、蔡慶爬到牆頭上,撥開荊棘,一同溜下。正要移腳,只見兩個人提碗燈籠,手執棍棒,是巡更的。一個喊道:「有人越獄了!」

  李應把那人下頦上一抬,羊撇頭倒在地下,那個再要喊時,楊林早已拔尖刀夾耳一搠,也倒在地。兩下裡並無動靜,蔡慶提了燈籠,李應、楊林拿了棍棒,認作巡更的,公然出了大街,又轉過小巷。

  黑影裡有人輕輕話響道:「此時城門未開,家中倘或追來,怎處?」

  蔡慶搶步向前一照,有個年少婦人,青布兜頭在前,一個漢子,背一包袱跟著。蔡慶大喝道:「背夫逃走麼?」

  那漢丟了包袱,望側邊巷裡一溜煙走了。楊林扯住婦人。那婦人慌了,雙膝跪下,說道:「一時錯見,被他拐出,饒了我罷!」

  楊林問道:「你住在哪裡?那漢子姓甚麼?」

  婦人道:「那漢子姓施,是奴的表兄。丈夫出外經商,奴被婆婆打罵不過,私自要他領到娘家去,不是逃走。」

  楊林道:「分明與表兄通姦逃出,還要抵賴。我們饒你,不扯見官,你快些回到家去。」

  那婦人致謝不盡。楊林提了包袱,笑道:「我門巡更有功,捉得一起姦情。」

  李應道:「且到城門邊看開也未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