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
第八十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1) |
|
話說高太尉在濟州城中帥府坐地,喚過王煥等眾節度使商議:傳令將各路軍馬,拔寨收入城中;教現在節度使俱各全副披掛,伏於城內;各寨軍士,盡數準備擺列於城中;城上俱各不豎旌旗,只於北門上立黃旗一面,上書「天詔」二字。高俅與天使眾官,都在城上,只等宋江到來。 當日梁山泊中,先差「沒羽箭」張清,將帶五百哨馬,到濟州城邊,周回轉了一遭,望北去了。須臾,「神行太保」戴宗,步行來探了一遭。人報與高太尉,親自臨:月城上,女牆邊,左右從者百餘人,大張麾蓋,前設香案。遙望北邊宋江軍馬到來,前面金鼓,五方旌旗,眾頭領簸箕掌,栲栳圈, 翅一般,擺列將來。當先為首,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在馬上欠身,與高太尉聲喏。高太尉見了,使人在城上叫道:「如今朝廷赦你們罪犯,特來招安,如何披甲前來?」 宋江使戴宗至城下回覆道:「我等大小人員,未蒙恩澤,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胄。望太尉周全。可盡喚在城百姓耆老,一同聽詔,那時承恩卸甲。」 高太尉出令,教喚在城耆老百姓,盡都上城聽詔。無移時,紛紛滾滾,盡皆到了。宋江等在城下,看見城上百姓老幼擺滿,方才勒馬向前。鳴鼓一通,眾將下馬。鳴鼓二通,眾將步行到城邊,背後小校,牽著戰馬,離城一箭之地,齊齊地伺候著。〔芥夾:添(袁夾:)嵌此數句,有意思。〕鳴鼓三通,眾將在城下拱手,聽城上開讀詔書。那天使讀道: 制曰:人之本心,本無二端;國之恒道,俱是一理。作善則為良民,造惡則為逆黨。朕聞梁山泊聚眾已久,不蒙善化,未複良心。今差天使頒降詔書,除宋江、盧俊義等大小人眾,所犯過惡,並與赦免。〔容眉:「除宋江」這等想頭,從天而墮,把好(奸)吏心肝都寫出。〕其為首者,詣京謝恩;協隨助者,各歸鄉閭。嗚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歸正之心;毋犯雷霆,當效革故鼎新之意。故茲詔示,想宜悉知。 宣和年 月 日 當時軍師吳用正聽讀到除宋江三字,便目視花榮道:「將軍聽得麼?」 卻才讀罷詔書,花榮大叫:「既不赦我哥哥,我等投降則甚?」 搭上箭,拽滿弓,望著那個開詔使臣道:「看花榮神箭!」 一箭射中面門,眾人急救。城下眾好漢,一齊叫聲「反!」 亂箭望城上射來,高太尉回避不迭。四門突出軍馬來,宋江軍中,一聲鼓響,一齊上馬便走。城中官軍追趕,約有五六里回來,只聽得後軍炮響,東有李逵,引步軍殺來,西有扈三娘,引馬軍殺來:兩路軍兵,一齊合到。官軍只怕有埋伏,急退時,宋江全夥,卻回身卷殺將來;三面夾攻,城中軍馬大亂,急急奔回,殺死者多。宋江收軍,不教追趕,自回梁山泊去了。 卻說高太尉在濟州寫表,申奏朝廷說:「宋江賊寇,射死天使,不伏招安。」 外寫密書,送與蔡太師,〔芥眉:邊臣智用往往如此。〕童樞密,楊太尉,煩為商議,教太師奏過天子,沿途接應糧草,星夜發兵前來,並力剿捕群賊。 卻說蔡太師收得高太尉密書,逕自入朝,奏知天子。天子聞奏,龍顏不悅云:「此寇數辱朝廷,累犯大逆。」 隨即降赦,教諸路各助軍馬,並聽高太尉調遣。楊太尉已知節次失利,再於禦營司選撥二將,就於龍猛,虎翼,捧日,忠義四營內,各選精兵五百,共計二千,跟隨兩個上將,去助高太尉殺賊。 這兩員將軍是誰?一個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官帶左義衛親軍指揮使,護駕將軍丘岳,一個是八十萬禁軍副教頭,官帶右義衛親軍指揮使,車騎將軍周昂。這兩個將軍,累建奇功,名聞海外,深通武藝,威鎮京師,又是高太尉心腹之人。當時楊太尉點定二將,限目下起身,來辭蔡太師。蔡京吩咐道:「小心在意,早建大功,必當重用!」 二將辭謝了去。四營內,一個個選揀身長體健,腰細膀闊,山東河北,能登山,慣赴水,那一等精銳軍漢,撥與二將。這丘岳,周昂,辭了眾省院官,去辭楊太尉稟說:「明日出城。」 楊太尉各賜與二將五匹好馬,以為戰陣之用。二將謝了太尉,各自回營,收拾起身。次日,軍兵拴著馬行程,都在禦營司前伺候。丘岳,周昂二將,分做四隊:龍猛,虎翼二營一千軍,有二千余騎軍馬,丘嶽總領;捧日,忠義二營一千軍,也有二千余騎軍馬,周昂總領。又有一千步軍,分與二將隨從。丘岳,周昂到辰牌時分,擺列出城。楊太尉親自在城門上看軍。且休說小校威雄,親隨勇猛。去那兩面繡旗下,一叢戰馬之中,簇擁著護駕將軍丘岳。怎生打扮,但見: 戴一頂纓撒火,錦兜鍪,雙鳳翅照天盔。披一副綠絨穿,紅綿套,嵌連環鎖子甲。穿一領翠沿邊,珠絡縫,荔枝紅,圈金繡戲獅袍。〔芥眉:加料品目,耀燦可觀。〕系一條襯金葉,玉玲瓏,雙獺尾,紅 釘盤螭帶。著一雙簇金線,海驢皮,胡桃紋,抹綠色雲根靴。彎一張紫檀靶,泥金梢,龍角面,虎筋弦寶雕弓。懸一壺柴竹杆,朱紅扣,鳳尾翎,狼牙金點鋼箭。掛一口七星裝,沙魚鞘,賽龍泉,欺巨闕霜鋒劍。橫一把撒朱纓,水磨杆,龍吞頭,偃月樣三停刀。騎一匹快登山,能跳澗,背金鞍,播玉勒胭脂馬。 那丘嶽坐在馬上,昂昂奇偉,領著左隊人馬,東京百姓,看了無不喝采。隨後便是右隊,捧日,忠義兩營軍馬,端的整齊。去那兩面繡旗下,一叢戰馬之中,簇擁著車騎將軍周昂。怎生打扮,但見: 戴一頂吞龍頭,撒青纓,珠閃爍爛銀盔。披一副損槍尖,壞箭頭,襯香綿熟鋼甲。穿一領繡牡丹,飛雙鳳,圈金線降紅袍。系一條稱狼腰,宜虎體,嵌七寶麒麟帶。著一雙起三尖,海獸皮,倒雲根虎尾靴。彎一張雀畫面,龍角靶,紫綜繡六鈞弓。攢一壺皂雕翎,鐵木杆,透唐猊鑿子箭。使一柄欺袁達,賽石丙,劈開山金蘸斧。駛一匹負千斤,高八尺,能沖陣火龍駒。懸一條銀杆四方棱,賽金光劈楞簡。 這周昂坐在馬上,亭亭威猛。領著右隊人馬,來到城邊,與丘嶽下馬,來拜辭楊太尉,作別眾官,離了東京,取路望濟州進發。 且說高太尉在濟州,和聞參謀商議:比及添撥得軍馬到來,先使人去近處山林,砍伐木植大樹;附近州縣,拘刷造船匠人,就濟州城外,搭起船場,打造戰船;一面出榜,招募敢勇水手軍士。 濟州城中客店內,歇著一個客人,姓葉名春,原是泗州人氏,善會造船。因來山東,路經梁山泊過,被他那裡小夥頭目,劫了本錢,流落在濟州,不能夠回鄉。聽得高太尉要伐木造船,征進梁山泊,以圖取勝,將紙畫成船樣,來見高太尉。拜罷,稟道:「前者恩相以船征進,為何不能取勝?蓋因船隻皆是各處拘刷將來的,使風搖櫓,俱不得法;更兼船小底尖,難以用武。葉春今獻一計,若要收伏此寇,必須先造大船數百隻。最大者名為大海鰍船。兩邊置二十四部水軍,船中可容數百人,每軍用十二個人踏動;外用竹笆遮護,可避箭矢;船面上豎立弩樓,另造□車,擺佈放於上。如要進發,垛樓上一聲梆子響,二十四部水車,一齊用力踏動,其船如飛,他將何等船隻可以攔擋!若是遇著敵軍,船面上伏弩齊發,他將何物可以遮護!其第二等船,名為小海鰍船。兩邊只用十二部水車;船中可容百十人;前面後尾,都釘長釘;兩邊亦立弩樓,仍設遮洋笆片。這船卻行梁山泊小港,擋住這廝私路伏兵。若依此計,梁山之寇,指日唾手可平。」 高太尉聽說,看了圖樣,心中大喜。便叫取酒食衣服,賞了葉春,就著做監造戰船都作頭。連日曉夜催並,砍伐木植,限日定時,要到濟州交納。各路府州縣,均各合用造船物料。如若違限二日,笞四十,每三日加一等;若違限五日外者,定依軍令處斬。各處逼迫守令催督,百姓亡者數多,眾民嗟怨。〔容眉:又先輸了。〕有詩為證: 井蛙小見豈知天,可慨高俅聽譎言。 畢竟鰍船難取勝,傷財勞眾枉徒然。 〔餘評:詩味比高俅為井中之蛙,字字切實。〕 且不說葉春監造海鰍等船,卻說各處添撥水軍人等,陸續都到濟州。高太尉分撥各寨節度使下聽調,不在話下。只見門吏報道:「朝廷差遣丘岳,周昂二將到來。」 高太尉令眾節度使出城迎接。二將到帥府,參見了太尉,親賜酒食,撫慰已畢,一面差人賞軍,一面管待二將。二將便請太尉將令,引軍出城搦戰。高太尉道:「二公且消停數日,待海鰍船完備,那時水陸並進,船騎雙行,一鼓可平賊寇。」〔容眉:忒說容易了。〕 丘岳、周昂稟道:「某等覷梁山泊草寇,如同兒戲,太尉放心,必然奏凱還京。」 高俅道:「二將若果應口,吾當奏知天子前,必當重用。」 是日宴散,就帥府前上馬,回歸本寨,且把軍馬屯駐聽調。 不說高太尉催促造船征進,卻說宋江與眾頭領自從濟州城下叫反殺人,奔上梁山泊來,卻與吳用等商議道:「兩次招安,都傷犯了天使,越增得罪惡重了,朝廷必然又差軍馬來。」 便差小嘍羅下山,去探事情如何,火急回報。不數日,只見小嘍羅探知備細,報上山來:「高俅近日招募一水軍,叫葉春為作頭,打造大小海鰍船數百隻;東京又新遣差兩個御前指揮,俱到來助戰。一個姓丘名嶽,一個姓周名昂,二將英勇;各路又添撥到許多人馬,前來助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