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六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1)


  【金批:看他當日寫十隊誘軍,不分方面,只是一齊下去;至明日寫三面誘軍,亦不分隊號,只是一齊擁起。雖一時紙上文勢有如山雨欲來,野火亂髮之妙,然畢竟使讀者胸中茫不知其首尾乃在何處,亦殊悶悶也。乃悶悶未幾,忽然西北閃出穆弘、穆春,正北閃出解珍、解寶,東北閃出王矮虎、一丈青。七隊雖戰苦雲深,三隊已龍沒爪現,有七隊之不測,正顯三隊之出奇;有三隊之分明,轉顯七隊之神變。不寧惟是而已,又于鳴金收軍、各請功賞之後,陡然又閃出劉唐、杜遷一隊來。嗚呼!前乎此者有戰矣,後乎此者有戰矣。

  其書法也,或先整後變,或先滅後明。奇固莫奇於今日之通篇不得分明,至拖尾忽然一閃,一閃,一閃;三閃之後,已作隔尾,又忽然兩人一閃也。

  當日寫某某是十隊,某某是放炮,某某是號帶,調撥已定。至明日,忽然寫十隊,忽然寫放炮,忽然寫號帶。於是讀者正讀十隊,忽然是放炮;正讀放炮,忽然又是十隊;正讀十隊,忽然是號帶;正讀號帶,忽然又是放炮。

  遂令紙上一時亦複岌岌搖動,不能不令讀者目眩耳聾,而殊不知作者正自心閑手緩也。異哉,技至此乎!

  吾讀呼延愛馬之文,而不覺垂淚浩歎。何也?夫呼延愛馬,則非為其出自殊恩也,亦非為其神駿可惜也,又非為其藉此恢復也。夫天下之感,莫深於同患難;而人生之情,莫重於周旋久。蓋同患難,則曾有生死一處之許;而周旋久,則真有性情如一之誼也。是何論親之與疏,是何論人之與畜,是何論有情之與無情!

  吾有一蒼頭,自幼在鄉塾,便相隨不舍。雖天下之騃,無有更甚於此蒼頭也者,然天下之愛吾,則無有更過於此蒼頭者也,而虞其死也。吾友有一蒼頭,自與吾交往還,便與之風晨雨夜,同行共住,雖天下之騃,又無有更甚於此蒼頭也者,然天下之知吾,則又無有更過於此蒼頭者也,而不虞其去也。吾有一玉鉤,其質青黑,製作樸略,天下之弄物,無有更賤於此鉤者。自周歲時,吾先王母系吾帶上,無日不在帶上,猶五官之第六,十指之一枝也。無端渡河墜于中流,至今如缺一官,如隳一指也。然是三者,猶有其物也。吾數歲時,在鄉塾中臨窗誦書,每至薄暮,書完日落,窗光蒼然,如是者幾年如一日也。吾至今暮窗欲暗,猶疑身在舊塾也。夫學道之人,則又何感何情之與有,然而天下之人之言感言情者,則吾得而知之矣。吾蓋深惡天下之人之言感言情,無不有為為之,故特于呼延愛馬,表而出之也。】

  ***

  話說晁蓋、宋江、吳用、公孫勝,與眾頭領就聚義廳,啟請徐寧教鉤鐮槍法。眾人看徐甯時,果是一表好人物,〔芥眉批:一回一番新,須此處,下讚語,方有朝日之氣。〕六尺五六長身體,團團的一個白臉,三牙細黑髭髯,十分腰圍膀闊。〔金夾批:就眾人眼中看出。〕選軍已罷,便下聚義廳來,拿起一把鉤鐮槍自使一回。眾人見了喝采。徐寧便教眾軍道:「但凡馬上使這般軍器,就腰胯裡做步上來,上中七路,三鉤四撥,一搠一分,共使九個變法。〔金夾批:此一段是鉤鐮變法,是賓。〕若是步行使這鉤鐮槍,亦最得用。先使人步四撥,蕩開門戶;十二步一變;十六步大轉身。分鉤鐮搠繳二十四步,挪上攢下,鉤東撥西;三十六步,渾身蓋護,奪硬鬥強。此是『鉤鐮槍正法。』」〔金夾批:此一段是鉤鐮正法,是主。〕有詩訣為證:

  四撥三鉤通七路,共分九變合神機。
  二十四步挪前後,一十六翻大轉圍。

  〔金夾批:以詩訣總結上二段。○竟似考工記文字。〕〔袁眉批:似考工文字。〕〔芥眉批:不說槍法,既嫌無據;太說得多,又覺厭煩。此獨簡盡,似考工文字。〕

  徐甯將正法一路路教演,教眾頭領看。眾軍漢見了徐寧使鉤鐮槍,都喜歡。就當日為始,將選揀精銳壯健之人曉夜習學。又教步軍藏林伏草,鉤蹄拽腿:下面三路暗法。〔金夾批:又補一句。〕〔芥眉批:又另說一段,文筆才不積滯。〕不到半月之間,教成山寨五七百人。宋江並眾頭領看了大喜,準備破敵。

  卻說呼延灼自從折了彭玘、凌振,每日只把馬軍來水邊搦戰。山寨中只教水軍頭領牢守各處灘頭,水底釘了暗樁。呼延灼雖是在山西山北兩路山哨,決不能夠到山寨邊。梁山泊卻叫凌振製造了諸般水炮,克日定時下山對敵。學使鉤鐮槍軍士已都成熟。

  宋江道:〔金夾批:本是徐甯訓練,吳用調撥,乃反大書宋江者,此篇搞拒王師,罪在不赫,特書盡出宋江之謀,所以深著其惡也。〕「不才淺見,未知合眾位心意否?」

  〔袁眉批:偏出自宋江,而以吳用、徐寧作證,此得不犯正位之妙。〕

  吳用便道:「願聞其略。」

  宋江道:「明日並不用一騎馬軍,眾頭領都是步戰。〔金夾批:是。〕孫、吳兵法卻利於山林沮澤。今將步軍下山,分作十隊誘敵;〔金夾批:是。〕但見軍馬沖掩將來,都望蘆葦荊棘林中亂走。卻先把鉤鐮槍軍士埋伏在彼,〔金夾批:是。〕每十個會使鉤鐮槍的,問著十個撓鉤手,〔金夾批:是。〕但見馬到,一攪鉤翻,便把撓鉤搭將入去捉了。平川窄路也如此埋伏。此法如何?」

  吳學究道:〔金夾批:本是吳用調撥,此反書作吳用答,是春秋筆法。〕「正應如此藏兵捉將。」

  徐寧道:〔金夾批:本是徐寧訓練,此反書作徐寧答,是春秋筆法。〕「鉤鐮槍並撓鉤,正是此法。」

  〔餘評:呼延灼用連環軍,自想天下無對敵之人,豈知有徐甯主教鉤鐮槍,被其使捉。此正強人更有強中手之說。如此凡人者不可以目無敵。〕

  宋江當日分撥十隊步軍人馬。劉唐、杜遷引一隊,〔金夾批:一。〕穆弘、穆春引一隊,〔金夾批:二。〕楊雄、陶宗旺引一隊,〔金夾批:三。〕朱仝、鄧飛引一隊,〔金夾批:四。〕解珍、解寶引一隊,〔金夾批:五。〕鄒淵、鄒閏引一隊,〔金夾批:六。〕一丈青、王矮虎引一隊,〔金夾批:七。〕薛永,馬麟引一隊,〔金夾批:八。〕燕順、鄭天壽引一隊,〔金夾批:九。〕楊林、李雲引一隊:〔金夾批:十。〕這十隊步軍先行下山誘引敵軍。再差李俊、張橫、張順、三阮、童威、童猛、孟康九個九個水軍頭領,乘駕戰船接應;〔金夾批:十一。〕再叫花榮、秦明、李應、柴進、孫立、歐鵬,六個頭領乘馬引軍,只在山邊搦戰,〔金夾批:十二。〕凌振、杜興專放號炮;〔金夾批:十三。〕卻叫徐甯、湯隆總行招引使鉤鐮槍軍士。〔金夾批:十四。〕中軍宋江、吳用、公孫勝,戴宗、呂方、郭盛總制軍馬指揮號令;〔金夾批:十五。〕其餘頭領俱各守寨。〔金夾批:十六。〕宋江分撥已定。是夜三更,先載使鉤鐮槍軍士過渡,四面去分頭埋伏已定。〔金夾批:寫得明畫之極。〕四更,卻渡十隊步軍過去。〔金夾批:明畫之極。〕凌振,杜興,載過風火炮架,上高處去豎起炮架,擱上火炮。〔金夾批:明畫之極。〕徐甯,湯隆,各執號帶渡水。〔金夾批:明畫之極。○此處寫得明畫,以後便縱橫滅沒,不復知其首尾何處,又是一樣章法。〕平明時分,宋江守中軍人馬隔水擂鼓呐喊搖旗。

  〔金夾批:論調撥,則中軍乃居最後;論挑戰,則中軍獨居最先,又是一樣章法。○極似行用中軍,卻獨不用中軍,奇絕。〕

  呼延灼正在中軍帳內,聽得探子報知,傳令便差先鋒韓滔先來出哨,隨即銷上連環甲馬。呼延灼全身披掛,騎了踢雪鳥騅馬,仗著雙鞭,大驅軍馬殺奔梁山泊來。隔水望見宋江引著許多人馬,〔金夾批:奇景如畫。〕呼延灼教擺開馬軍。先鋒韓滔來與呼延灼商議道:「正南上一隊步軍不知多少的。」

  〔袁眉批:此十隊人馬敘得錯綜離合,或眼中見,或口中見,盡變化之妙。〕

  呼延灼道:「休問他多少,只顧把連環馬沖將去!」

  韓滔引著五百馬軍飛哨出去,又見東南上一隊軍兵起來。卻欲分兵去哨,只西南上又擁起一隊旗號,招颭呐喊。韓滔再引軍回來,對呼延灼道:「南邊三隊賊都是梁山泊旗號。」

  呼延灼道:「這廝許多時不出來廝殺,必有計策。」〔金夾批:第一段南方三隊,逐隊寫出。〕

  說猶未了,只聽得北邊一聲炮響,

  〔金夾批:敘十隊誘軍,就便間入炮聲,離奇錯落,筆力奇絕。○十隊擁起之時,即施放號炮之時,既不可單敘十隊,又敘放炮;又不可敘畢十隊,方敘放炮。得此奇橫之筆,一齊夾雜寫出,令人耳目震動。〕〔袁眉批:十隊中兩次間入炮聲,亦見錯落,不囗人。〕

  呼延灼罵道:「這炮必是凌振從賊,教他施放!」〔金夾批:寫出懊惱,令人失笑。〕眾人平南一望,只見北邊又擁起三隊旗號。〔金夾批:第二段北方三隊,一句寫出。〕

  呼延灼對韓滔道:「此必是賊人奸計!我和你把人馬分為兩路:我去殺北邊人馬,你去殺南邊人馬。」

  正欲分兵之際,只見西邊又是四隊人馬起來,〔金夾批:第三段西方四隊,亦一句寫出。〕呼延灼心慌;又聽得正北上連珠炮響,一帶直接到土坡上。那一個母炮周圍接著四十九個子炮,名「子母炮,」響處風威大作。〔金夾批:又極寫炮聲,紙上皆岌岌震動。離奇錯落,筆力奇絕。○十隊既是誘軍,便寫不出聲勢,卻借放炮寫出十隊聲勢來,妙筆。〕呼延灼軍兵不戰自亂,急和韓滔各引馬步軍兵四下衝突。這十隊步軍,東趕東走,西趕西走。〔金夾批:此十三字是敘徐甯、湯隆號帶之功,非敘十隊也。○看他寫得誘敵者、放炮者、招引者,人人用命,色色精神,妙絕。〕呼延灼看了大怒,引兵望北沖將來。〔金夾批:望北第一段。〕宋江軍兵盡投蘆葦中亂走。呼延灼大驅連環馬,卷地而來,那甲馬一齊跑發,收勒不住,盡望敗葦折蘆之中枯草荒林之內跑了去。〔金夾批:又算注,又算畫,注得明,畫得活。〕只聽裡面呼哨響處,鉤鐮槍一齊舉手,先鉤倒兩邊馬腳,中間的甲馬便自咆哮起來。〔金夾批:又算注,又算畫,注得明,畫得活。〕那撓鉤手軍士一齊搭住,蘆葦中只顧縛人。

  呼延灼見中了鉤鐮槍計便勒馬回南邊去趕韓滔。〔金夾批:望南第二段。〕背後風火炮當頭打將下來;〔金夾批:又忽寫炮,離奇錯落,筆力奇絕。〕這邊那邊,漫山遍野,都是步軍追趕著。韓滔呼延灼部領的連環甲馬亂滾滾都顛入荒草蘆葦之中,盡被捉了。二人情知中了計策,縱馬去四面跟尋馬軍奪路奔走時,更兼那幾條路上麻林般擺著梁山泊旗號;不敢投那幾條路走,一直便望西北上來。〔金夾批:望西第三段。〕行不到五六里路,早擁出一隊強人,〔芥眉批:十隊中只抽出幾隊來掩映一番,文字疏中見密,密中見疏。〕當先兩個好漢攔路——一個是沒遮攔穆弘,一個是小遮攔穆春。〔金夾批:前敘十隊不分方面,只是一齊下去,至此忽然在三面閃出六個人來,不必盡見,不必盡不見,正如怒龍行雨,見其一爪兩爪也。〕〔金眉批:十隊伏軍,忽然閃出三段,絕妙章法。〕——撚兩條樸刀,大喝道:「敗將休走!」

  呼延灼忿怒,舞起雙鞭,縱馬直取穆弘、穆春。略鬥四五合,穆春便走。〔金夾批:畫出誘敵。〕呼延灼只怕中了計,不來追趕,〔金夾批:不趕妙。〕望正大路而走。〔金夾批:仍望正北第四段。〕山坡下又轉出一隊強人。當先兩個好漢攔路;一個是兩頭蛇解珍,一個雙尾蠍解寶。〔金夾批:又閃出兩個。〕各挺鋼叉,直奔前來。呼延灼舞起雙鞭來戰兩個。鬥不到五七合,解珍解寶拔步便走。〔金夾批:畫出誘敵。○兩隊如此,余隊可知。〕呼延灼趕不過半里多路,〔金夾批:試趕又妙。○兩段,一段寫不趕,一段寫趕,法變。〕兩邊鑽出二十四把鉤鐮槍,著地卷將來。〔金夾批:畫出無處不是鉤鐮槍,離奇錯落,筆力奇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