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
第十五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5) |
|
那漢道:「不賣了!休纏!」〔金夾批:波頭只是翻湧,不肯便落,妙。〕這販棗子的客人勸道:〔金夾批:用七個人勸,妙。〕「你這個鳥漢子!他也說得差了,〔金夾批:一句。○是楊志。〕你也忒認真,〔金夾批:一句。○是賣酒人。〕連累我們也吃你說了幾聲。〔金夾批:一句。○是七人。〕須不關他眾人之事,〔金夾批:一句。○是眾軍。〕〔袁眉批:一句一意,醒甚。〕胡亂賣與他眾人吃些。」 那漢道:「沒事討別人疑心做甚麼?」〔金夾批:波頭只是不落,妙。〕這販棗子客人把那賣酒的漢子推開一邊,只顧將這桶酒提與眾軍去吃。〔金夾批:龍跳虎臥之才,有此一筆,不然,則眾軍奪吃既不好,白勝肯賣又不好也。〕〔容眉批:都妙。〕那軍漢開了桶蓋,無甚舀吃,〔金夾批:八個字寫出妙景。○一桶酒,一個桶蓋,十四個人,十四雙眼,二十八隻手,絕倒。〕陪個小心,問客人借這椰瓢用一用。〔金夾批:絕倒。〕 眾客人道:「就送這幾個棗子與你們過酒。」〔金夾批:借瓢送棗,疏密有致。〕 眾軍謝道:「甚麼道理!」 客人道:「休要相謝。都一般客人。何爭在這百十個棗子上?」〔金夾批:只爭十一擔金珠耳。〕眾軍謝了。先兜兩瓢,〔金夾批:匆匆中寫來有體。〕叫老都管吃一瓢,楊提轄吃一瓢。楊志那裡肯吃。 〔金夾批:寫楊志英雄精細,固也,然楊志即使肯吃,亦不得於此處寫他肯吃,何也?從來敘事之法,有賓有主,有虎有鼠。夫楊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與兩虞候,特賓也,鼠也。設敘事者於此不分賓主,不辨虎鼠,雜然寫作老都管一瓢,楊志一瓢,兩個虞候一瓢,眾軍漢各一瓢,將何以表其為楊志哉!故於此處特特勒出一句不吃,夫然後下文另自寫來,此固史家敘事之體也。〕 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兩個虞候各吃一瓢。眾軍漢一發上。那桶酒登時吃盡了。 楊志見眾人吃了無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氣甚熱,二乃口渴難煞,拿起來,只吃了一半,〔金夾批:另自寫,又寫得曲折夭矯。〕〔餘評:楊志既打眾軍,後又自吃酒,此則落其計矣,見志知之不遠也矣。〕棗子分幾個吃了。那賣酒的漢子說道:「這桶酒被那客人饒了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饒了你眾人半貫錢罷。」 〔金夾批:不惟尚有閑力寫此閑文,亦借半貫錢,映襯出十萬貫金珠,以為一笑也。〕〔袁眉批:尚有閑工賣公道,妙。饒半貫,卻取十萬貫。〕 眾軍漢湊出錢來還他。那漢子收了錢,挑了空桶,依然唱著山歌,自下岡子去了。 〔金夾批:寫出即溜。〕 那七個販棗子的客人立在松樹傍邊,指著這一十五人,說道:「倒也!倒也!」 只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一個個面面廝覷,都軟倒了。那七個客人從松樹林裡推出這七輛江州車兒,把車子上棗子都丟在地上,〔金夾批:何爭在這幾個棗子,適已言之矣。〕將這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內,遮蓋好了,叫聲「聒噪」,〔金夾批:四字絕倒。○一十五人應應之云:厚擾。〕一直望黃泥岡下推去了。〔容夾批:妙。〕楊志口裡只是叫苦,軟了身體,掙扎不起,十五個人眼睜睜地看著那七個人〔金夾批:寫來妙絕,三十隻眼,看十四隻腳去了。〕把這金寶裝了去,只是起不來,掙不動,說不得。〔金夾批:九字妙文。〕 我且問你:這七人端的是誰?〔金夾批:奇筆。○如杜詩題下,亦有公自注也。〕〔袁眉批:于末後一問一解,如萬斛舟隨舵而動,文字篇法如此收拾,即古文亦少,況稗官乎?〕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這七個。〔金夾批:明畫。〕卻才那個挑酒的漢子,便是白日鼠白勝。〔金夾批:明畫。〕卻怎地用藥?原來挑上岡子時,兩桶都是好酒,七個人先吃了一桶,〔金夾批:明畫。〕劉唐揭起桶蓋,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們看著,只是叫人死心塌地,〔金夾批:明畫。〕次後吳用去松林裡取出藥來,抖在瓢裡,只做走來饒他酒吃,把瓢去兜時,藥已攪在酒裡,〔金夾批:明畫。〕假意兜半瓢吃;那白勝劈手奪來傾在桶裡:〔金夾批:明畫。〕這個便是計策。那計較都是吳用主張。這個喚做「智取生辰綱。」〔金夾批:直解至題。〕 原來楊志吃得酒少,便醒得快;爬將起來,〔金夾批:前文楊志也吃酒,只吃得一半,我謂既已吃矣,何爭一半,及讀至此,始知前文吃少之妙,便於十五人中,先提出楊志,不與彼十四人者聚頭作計,煩聒不已也。〕兀自捉腳不住;看那十四個人時,〔金夾批:先看一看。〕口角流涎,都動不得。楊志憤悶道:「不爭你把了生辰綱去,教俺如何回去見梁中書……這紙領狀須繳不得。」 ——就扯破了。〔金夾批:領狀。〕——「如今閃得俺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待走那裡去?……不如就這岡子上尋個死處!」 撩衣破步,望著黃泥岡下便跳。〔金夾批:豈有楊志如此,只是作者要住得怕人耳。〕正是: 斷送落花三月雨,摧殘楊柳九秋霜。 畢竟楊志在黃泥岡上尋死,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容評:禿翁曰:楊志是一勇之夫,如何濟得恁事也!須以思結這十四人,方可商量事體,要行便行,要住便住。一味亂打眾人,自然拗起來。雖然由你智勇足備,亦不能跳出這七個人圈套了。徒自作惡耳,蠢人,蠢人!】 【袁評:五星聚奎,是宋室文明之兆;七星聚義,是宋家殺戮之機。一治一亂,良有天意。 又評:生辰輟(輒?)用十萬貫金珠,此必從掊尅得來,卒為綠林中好漢取之,可為貪得者之鑒。】 【王望如曰:梁中書十萬重寶不堪再誤,物色青面獸,望其出死力以相報。夫楊志階下虜耳,東郭鬥武,受國士之知,不敢報常人之遇,極知天下不太平,不肯去,又不得不去。去而為一都管、兩虞候掣肘,只以齎盜糧而辱君命,前失高太尉花石綱,今失梁中書生辰綱。悲哉,楊志之遇也。 又曰:劉唐、公孫勝,不曰不義之財取之何益,而曰不義之財取之何礙。得無以強官劫民,強盜劫官,其報應果相當耶?七輛棗車,兩桶水酒,似各不相照也,七棗客買一桶飲之,十一軍何必不買一桶飲之。學究把瓢兜桶時,酒中有藥,人不知也。白日鼠奪瓢傾桶時,酒中有藥,人更不知也。此種計策,疑神疑鬼,縱無一都管、兩虞候,重負長驅納涼飲酒,亦楊志令不行,禁不止者,況又有掣肘之人在耶!智多星得與諸葛公同時,正未知鹿死誰手。 又曰:黃泥岡之失,一都管、兩虞候掣肘之罪居多。楊志既不敢回報,又不肯尋死,遠循他州,勢固應爾。假使冒昧同來,都管禁軍交口擠排,豈不枉送了一條性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