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
第五回 九紋龍翦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1) |
|
【金批:吾前言,兩回書不欲接連都在叢林,因特幻出新婦房中銷金帳裡以間隔之,固也;然惟恐兩回書接連都在叢林,而必別生一回不在叢林之事以間隔之,此雖才子之才,而非才子之大才也。夫才子之大才,則何所不可之有? 前一回在叢林,後一回何妨又在叢林?不寧惟是而已,前後二回都在叢林,何妨中間再生一回復在叢林?夫兩回書不欲接連都在叢林者,才子教天下後世以避之法也。若兩回書接連都在叢林,而中間反又加倍寫一叢林者,才子教天下後世以犯之之法也。雖然,避可能也,犯不可能也,夫是以才子之名畢竟獨歸耐庵也。 吾讀瓦官一篇,不勝浩然而歎。嗚呼!世界之事亦猶是矣。耐庵忽然而寫瓦官,千載之人讀之,莫不盡見有瓦官也。耐庵忽然而寫瓦官被燒,千載之人讀之又莫不盡見瓦官被燒也。然而一卷之書,不盈十紙,瓦官何因而起,瓦官何因而倒,起倒只在須臾,三世不成戲事耶?又攤書於幾上,人憑幾而讀,其間面與書之相去,蓋未能以一尺也。此未能一尺之間,又蕩然其虛空,何據而忽然謂有瓦官,何據而忽然又謂燒盡,顛倒畢竟虛空,山河不又如夢耶?嗚呼!以大雄氏之書,而與凡夫讀之,則謂香風萎花之句,可入詩料。 以北《西廂》之語而與聖人讀之,則謂「臨去秋波」之曲可悟重玄。夫人之賢與不肖,其用意之相去既有如此之別,然則如耐庵之書,亦顧其讀之之人何如矣。夫耐庵則又安辯其是稗官,安辯其是菩薩現稗官耶? 一部《水滸傳》,悉依此批讀。 通篇只是魯達紀程圖也。乃忽然飛來史進,忽然飛去史進者,非此魯達於瓦官寺中真了不得,而必借助于大郎也。亦為前者渭州酒樓三人分手,直至於今,都無下落,昨在桃花山上雖曾收到李忠,然而李忠之與大郎,其重其輕相去則不但丈尺而已也。乃今李忠反已討得著實。而大郎猶自落在天涯,然則茫茫大宋,斯人安在者乎?況於過此以往,一到東京,便有豹子頭林冲之一事,作者此時即通身筆舌,猶恨未及,其何暇更以閒心閒筆來照到大郎也?不得已,因向瓦官寺前穿插過去。嗚呼!誰謂作史為易事耶! 真長老云:便打壞三世佛,老僧亦只得罷休。善哉大德!真可謂通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也。若清長老則云:侵損菜園,得他壓伏。嗟乎!以菜園為莊產,以眾生為怨家,如此人亦複匡徒領眾,儼然稱師,殊可怪也。夫三世佛之與菜園,則有間矣。三世佛猶罷休,則無所不罷休可知也;菜園猶不罷休,然而如清長老者,又可損其毫毛乎哉!作者于此三致意焉。以真入五台,以清占東京,意蓋謂一是清涼法師,一是鬧熱光棍也。 此篇處處定要寫到急殺處,然後生出路來,又一奇觀。 此回突然撰出不完句法,乃從古未有之奇事。如智深跟丘小乙進去,和尚吃了一驚,急道:「師兄請坐,聽小僧說。」 此是一句也。卻因智深睜著眼,在一邊夾道:「你說!你說!」 於是遂將「聽小僧」三字隔在上文,「說」字隔在下文,一也。智深再回香積廚來,見幾個老和尚「正在那裡」怎麼,此是一句也,卻因智深來得聲勢,於是遂於「正在那裡」四字下,忽然收住,二也。林子中史進聽得聲音,要問姓甚名誰,此是一句也,卻因智深鬥到性發,不睬其問,於是「姓甚」已問,「名誰」未說,三也。凡三句不完,卻又是三樣文情,而總之只為描寫智深性急,此雖史遷,未有此妙矣。】 *** 話說魯智深走過數個山坡,見一座大松林,一條山路;隨著那山路行去,走不得半里,抬頭看時,〔金夾批:一個看時。〕卻見一所敗落寺院,〔金夾批:離了一個叢林,要到一個叢林,未到那個叢林,先到這個叢林。又兩頭兩個叢林,極其興旺,中間一個叢林,極其敗落。寫得筆墨淋漓,興亡滿目。○前篇吾言出一叢林,入一叢林,便令兩回書接連都在叢林中,故特特幻想出一個新婦房中、銷金帳子,以間隔也。乃作者忽又自念叢林接連,正複何妨,亦顧我之才調何如耳。我誠出其珠玉錦繡之心,回旋結撰,則雖三叢林接連,正自橫峰側嶺,豈有兩叢林接連,便成棘手耶?是以遂有此篇也。○又為新打禪杖未曾出色一寫,故有此篇,讀者又應留眼。〕被風吹得鈴鐸響;〔金夾批:七字補出抬頭之故,謂之倒句。〕看那山門時,〔金夾批:兩個看時。〕〔袁眉批:寫幾番看來,舊寺如在眼中。〕上有一面舊朱紅牌額,內有四個金字,都昏了,〔金夾批:只用三個字,寫廢寺入神,抵無數牆塌壁倒語,又是他人極力寫不出,想不來者。〕寫著「瓦官之寺。」〔金夾批:魯達本不識字,今忽敘出四字,乃眼有四字之形,非口出四字之文也。〕又行不得四五十步,過座石橋,入得寺來,便投知客寮去。〔金夾批:是五台僧人。○看他節節次次。〕只見知客寮門前,大門也沒了,四圍壁落全無。 〔袁眉批:前前後後,形容敗落寺院如畫。〕 智深尋思道:「這個大寺如何敗落得恁地?」 直入方丈前看時,〔金夾批:三個看時。○節節次次。〕〔袁夾批:又看入去,映帶前文。〕只見滿地都是燕子糞,〔金夾批:下五台是二月天氣,恐讀者忘卻,特用燕子糞隱隱約約點出之。〕門上一把鎖鎖著,鎖上盡是蜘蛛網。智深把禪杖就地下搠著,〔金夾批:禪杖。〕叫道:〔袁夾批:像。〕「過往僧人來投齋。」 叫了半日,沒一個答應。回到香積廚下看時〔金夾批:四個看時,○節節次次。〕鍋也沒了,灶頭都塌了。智深把包裹解下,放在監齋使者面前,〔金夾批:魯達主意是尋飯吃,故特將全副行李,坐住在監齋使者身上,妙絕。〕〔袁眉批:好摹寫。〕提了禪杖,到處尋去;〔金夾批:禪杖一。〕尋到廚房後面一間小屋,見幾個老和尚坐地,一個個面黃肌瘦。智深喝一聲道:「你們這和尚好沒道理!由洒家叫喚,沒一個應!」 那和尚搖手道:「不要高聲!」〔金夾批:奇文。〕 智深道:「俺是過往僧人,討頓飯吃,有甚利害?」 老和尚道:「我們三日不曾有飯落肚,那裡討飯與你吃?」 智深道:「俺是五臺山來的僧人,粥也胡亂請洒家吃半碗。」 〔金夾批:遂至於此。○此一物料定魯達生平未嘗,寫英雄失路可歎。○粥字漸引而出,不欲作突然之筆也。〕〔袁夾批:伏。〕〔袁眉批:餓語可憐。〕 老和尚道:「你是活佛去處來的,我們合當齋你;爭奈我寺中僧眾走散,並無一粒齋糧。老僧等端的餓了三日!」 智深道:「胡說!這等一個大去處,不信沒齋糧?」 老和尚道:「我這裡是個非細去處;〔金夾批:于文殊相國又何如?前映後帶,興亡在目,誦之心傷。〕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雲遊和引著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了。〔袁眉批:寺院有房頭,既不好,作十方常住,又有此等弊病,如此小節目處,亦有關係。〕他兩個無所不為,把眾僧趕出去了。我幾個老的走不動,只得在這裡過,因此沒飯吃。」 智深道:「胡說!量他一個和尚,一個道人,做得甚麼事?卻不去官府告他?」 老和尚道:「師父,你不知;這裡衙門又遠,便是官軍也禁不得的。他這和尚道人好生了得,都是殺人放火的人!如今向方丈後面一個去處安身。」 智深道:「這兩個喚做甚麼?」 老和尚道:「那和尚姓崔,法號道成,綽號生鐵佛;道人姓邱,排行小乙,綽號飛天夜叉。——這兩個那裡似個出家人,只是綠林中強賊一般,把這出家影占身體!」 〔金夾批:于老和尚口中述二賊也,卻偏似直罵魯達者,奇絕妙絕。〕〔袁眉批:凡出家者,以影占身體四字反勘,必當魂(愧)。〕 智深正問間,猛聞得一陣香來。〔金夾批:瞥然截住,轉出奇文。〕智深提了禪杖,〔金夾批:禪杖三。〕踅過後面打一看時,〔金夾批:五個看時。〕見一個土灶,蓋著一個草蓋,氣騰騰透將進來。智深揭起看時,〔金夾批:六個看時。〕煮著鍋粟米粥。〔金夾批:土灶土字,草蓋草字,粟米粥粟米字,皆寫荒涼。〕智深罵道:「你這幾個老和尚沒道理!只說三日沒飯吃,如今見煮一鍋粥。出家人何故說謊?」〔金夾批:是受戒過人語。○出家人何故飲酒?出家人何故吃狗吃蒜?出家人何故毀像壞寺?出家人何故打人?出家人何故入婦女房中,坐婦女床上?出家人何故破人婚姻?出家人何故偷人酒器?出家人何故後山逃走?〕那幾個老和尚被智深尋出粥來;只得叫苦,把碗、碟、缽頭、杓子、水桶,都搶過了。〔金夾批:妙絕。○餓極矣,尋出粥來,已是絕處逢生,卻又搶過碗碟勺子,遂令生處又絕,行文險仄,令我心驚。○碗碟勺子,是吃粥傢伙,搶過可也,至於水桶,亦都搶過,作者險仄之情,何其奇妙乎!至於水桶都搶過,而人急計生,生出春台來,則豈一時所能料哉!〕〔金眉批:此一回文中,看倉尋出粥,又搶去碗;背後腳步響,又不敢回頭;拖杖便走,又趕鬥幾合;避卻兩個,又撞著一個;問姓名不肯答,又鬥十四五合,皆務要逼到極險極仄處,自顯筆力,讀者不可不知。〕智深肚饑,〔金夾批:句。〕沒奈何;〔金夾批:句。〕見了粥,〔金夾批:句。〕要吃;〔金夾批:句。〕沒做道理處,〔金夾批:句。○行文至此,絕矣,更無路矣。〕只見灶邊破漆春台只有些灰塵在上面,〔金夾批:奇絕,何關吃粥哉!〕智深見了,「人急智生;」便把禪杖倚了,〔金夾批:禪杖四。〕就灶邊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塵;〔金夾批:奇絕。〕雙手把鍋掇起來,〔金夾批:奇絕。〕把粥望替台只一傾。〔金夾批:奇絕,文情如火如錦。〕〔袁眉批:奇想奇景,可畫,甚好看。〕那幾個老和尚都來搶粥吃,〔金夾批:看手。〕被智深一推一交,倒的倒了,走的走了。智深卻把手來捧那粥吃。〔金夾批:如火如錦。〕〔袁眉批:竟吃一桌,不止半碗。〕才吃幾口,那老和尚道:「我等端的三日沒飯吃!卻才去那裡抄化得這這些粟米,胡亂熬些粥吃,你又吃我們的!」 智深吃了五七口,聽得了這話,便撇了不吃。〔金夾批:實是智深不喜吃粥,非哀老和尚數言也。〕〔容夾批:佛。〕〔袁眉批:慈悲肚腸。〕只聽得外面有人嘲歌。〔金夾批:陡然接過,真正奇文。〕〔袁夾批:好接。〕智深洗了手,〔金夾批:細。〕提了禪杖,〔金夾批:禪杖五。〕出來看時;破壁子裡〔袁夾批:又見古寺光景。〕望見一個道人,〔金夾批:從廚房後聞歌聲,方奔出來,故奔不及也,奔不及而又要望見,則趁勢在廢寺上,借一句破壁子張著,此行文巧妙之訣。〕頭戴皂巾,身穿布衫,腰系雜色絛,腳穿麻鞋,挑著一擔兒,一頭是個竹籃兒,裡面露出魚尾,〔金夾批:是望見語。〕並荷葉托著些肉;一頭擔著一瓶酒,也是荷葉蓋著。——口裡嘲歌著,唱道: 你在東時我在西,你無男子我無妻。 我無妻時猶閑可,你無夫時好孤淒! 〔金夾批:並不說擄掠婦女,卻反說出為他一片至情,如近日有諧語云:有人行路見幼婦者,抱持而嗚咂之。婦怒,人則謝曰:我複何必,誠恐卿欲此耳。是一樣說話。○猶閑可三字,說得好笑。〕〔袁眉批:四句全為擄婦,而作倒說,轉情愈深。〕〔餘評:智深聽見歌聲,後殺死二人,此樂極生悲,天使深受滅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