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殘水滸 | 上頁 下頁
四九


  ▼第八十五回 及時雨猛燒忠義堂 小旋風幾隳崇義府

  話說宋江從吳用去後,恨得只是頓足。太公和宋清走出來,又勸一番,宋江怒氣漸漸收斂。此時梁山上各關各寨,都有經略府來的委員,會同原來頭目,來來往往,查看一切。宋江恐無意中碰到,有點難為情,索性安坐不出。恰好平時親密的頭領劉唐、三阮、白勝,前後過來相看。宋江滿心委屈,就便敘述一番。五人都目瞋眥裂,怒髮衝冠。劉唐便道:「料不到區區酸秀才,偏有如此狡猾。我們前兒雖然吃了一次虧,偏要再試試看。上回對付的是官軍,這回對付的和我們一樣的人,難道又輸與他不成!我們就明知砍頭,也去試試。」

  宋江道:「且慢。如今那廝勾結官軍,聲勢極大。我們這幾個人,嘍囉們的向背,尚未可知。我們就是不服,也沒法奈何他。須多邀幾人來商量才好。」

  果然五個人出去,暗暗邀約。

  到晚間,楊雄、李俊、張橫、張順、穆弘、穆春、孔明、孔亮、歐鵬、鄧飛、馬麟、燕順、楊林、鮑旭、項充、李袞、陳達、周通、楊春、鄭天壽、薛永、李忠、呂方、郭盛、李立、孟康、陶宗旺、朱貴、孫新、顧大嫂都來了,連宋江、劉唐、白勝、三阮,共三十六位。阮小七道:「我們就此招呼嘍囉們,一直殺上忠義堂去,把吳用和什麼經略府的軍官,全行剁了。然後出其不意,殺向頭關,和官軍死戰一場,大家預備同歸於盡,便死也做個爽快鬼。」

  楊雄道:「此事只恐不易。吳軍師平常足智多謀,此刻又有官軍幫助,不見得殺上去便能得手。我們不是怕死,只怕死而無益,白白給這廝快活了。好在山泊內外要地,雖有官軍,船隻還在我們手裡,我們出了山泊,先揀一個地方落草。現在邊疆多事,種經略未必能久駐。等官軍去後,我們回來,同德同心,重整山泊,也還不妨。」

  宋江道:「楊兄弟說得是。我們這番不單爭這口氣,也須設法脫身。〔不單爭氣,須設法脫身,是真情流露語。〕目下官軍駐紮泊裡,內中倒有一半軍官,是我們山泊舊人,道路熟識,馬隊梭巡不絕。我們就使撐拒得,也只限在二關以內。休說陸地難以活動,連水上船隻也被頭關上炮臺和泊外各山嘴炮位禁住。現在事急,只有一法,可以打通一條路出來。」

  說著,就用指頭畫個火字在桌上,眾人都暗暗點頭。

  這時深秋天氣,連日西風甚緊,二更將盡,吳用和李成、聞達、欒廷玉、林沖四人還在忠義堂上,商量次日應做的事。忽呼地一陣風,從堂前過去,門戶都軋軋有聲,手臂粗的紅燭,燄頭一搖,烊得蠟淚四迸。風聲才起,西北角上已是一縷紅光,上沖霄漢。便有一個梁山服色的囉兵,跑到忠義堂報告:「草料堆失火。」

  吳用心下明白,急急吩咐先將來報火的人扣住,對四將道:「今夜恐是內變,將軍作速警備。」

  四將抽身而起。此時恰逢宋萬、杜遷二人在忠義堂值班,吳用吩咐兩人各領神臂弓五十張,分護左右夾道。一時幾趟報火的,都被扣住。火光裡果然有一簇人,奮勇衝來。接連幾陣,俱被神臂弓射退。那火乘風威,風助火勢,著地卷上。

  〔「般若如大火聚,觸著即燒」,佛說此法,令世間一切煩惱斷絕。作者精通內學,藉火燒忠義堂一事,喚醒世人迷夢,是善於說法者。〕

  李成、聞達的部下,早將船隻佔領。從西泊渡上三千官兵,繞道火背後,跟火上來。豈料官兵俱把定水面,其餘原有梁山水師兵丁,全被趕到泊外,只每船留二三人蕩槳。梁山上吳用和欒廷玉、林沖部隊也聯合起來,排成幾道人牆。所有山上男女,盡從弄中脫命,逃上頭關,一隊隊分別上船,渡到泊外種經略大營前面,自有官兵彈壓。

  這一場火從西到東邊,將梁山整個燒通,間有一兩塊火燄不曾到之處,也慢慢地出煙。直到天色大明,火場裡濃厚的煙,騰上去結成幾道黑氣,東山上來的太陽,都被遮斷。

  〔敘火燒狀況,變化莫測,此作者為本書寫照,非等閒筆。〕

  〔前書龍虎山之黑氣,水泊之起源,此番梁山之黑氣,水泊之收局,作者蓋有意耶。〕

  平時最講究的建築忠義堂、山神廟、九天玄女祠,剩一片片敗牆,黃黃黑黑,高高低低地立著。梁山上府庫錢糧,以及男女人等,因一二日內便要下山,都已包裹的包裹,裝車裝擔的裝上車擔。官兵臨時又佈置完密,不許亂撞瞎磕。所以大災之下,竟不曾焚死一人,物件也毀得有限。宋江等帶領嘍囉,竟因無可施展,退上小船,嘍囉們各自分散。三十六人還倚住棹,在僻處觀望。四處官軍弓上弦,刀出鞘,繞定泊外紮一圈子。宋江歎道:「梁山上號令,從上至下,周遍全體,至少也須三四個時辰。如今官軍竟不到半個時辰,便已號令齊整,真是節制之師,迅速已極。」

  火勢從西山漸近東山,千千萬萬火老鴉,群向岸那邊軍官營房撲去。宋江等還指望將營房帶著,豈知官軍一見火起,便就近將水裡濕泥掘將起來,往草房面上塗勻,火鴉上去,立刻熄滅。〔熄火方法,甚為巧妙。〕

  宋江等料想火勢衰後,官軍必來搜查,便從黑煙中渡出水泊,望梁山灑淚而別,〔此淚不徒三十六人,吳用等當亦有之。〕直向北河。

  吳用在紛亂中,因見報火警的人來得太快,而且氣不喘,面不改色,便知是豫定的,故意來擾亂人心,隨後還拿住幾個,事體審實,免不得帶同幾位在梁山頭領,到經略帳前俯伏請罪。經略撫慰道:「過去之事,汝等既經悔過,自可不問。現在事件,顯見是在逃的渠魁,心懷不服而起。這班人背公私黨的習慣,久已養成。平空奪得權柄,如何便能無事過去。此是力量不及,並非有意疏防。昨宵所獲活口具在,汝等無罪,足以證明,不必慌恐!」

  〔吳用鎮靜,經略寬厚,一並寫來,有雙管齊下之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