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殘水滸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第八十回 悼前塵憤揮熱淚 阻通番首抗雄威 話說王進等回到汴梁城裡,孫定自到節度判官任上去了。〔孫定上任,緊接上文。〕欒廷玉部下新編入官軍,急須訓練。扈成已來信催促兩次,兼之巡檢司赴任日期已迫,也到山東去了。〔欒廷玉到山東另有下文,詳後。〕此時燕山城兀自不曾攻開,女真也有從平地松林一路進兵消息。京邑裡傳說,樞密使已下令山東,從速踏平山泊,以清官軍後路。又傳方臘將次討平,不日便移得勝之兵,來剿捕宋江。王進聽得便告訴林沖們道:「照此形勢,梁山萬不可去了。只有在京謀幹,或到經略軍前效力。但是京中武職,多是閒曹。縱然一官,仍是浮沉宦海,不如就此同往經略軍前投效,戡定幽燕,不怕沒有建立功名之處。」 三人都以為然,只慮著將來山泊用兵之時,和宋公明到底有些不好意思。王進道:「種經略用人,我是知道的。這一層只要聲明在先,到也無慮。」 三人都甚願從,便公寫一封婉轉平和的信,叫跟來的一個嘍囉交上公明哥哥,自己卻跟王進去到經略軍前。 信到梁山,宋江看了,不禁心中納悶。 〔梁山泊之組織,林沖為其首功,其崩壞則林沖之先去以為眾望,亦有力焉。〕 吳用勸宋江索性專等段景住、石勇、皇甫端回來再說,〔望段景住來,是望其速死也。〕這信暫且不覆。叵奈俗語說得好,等人容易老,偏偏幾個人一去二個月,沒有消息。 這日,花榮無事,偶然去看看妹子,瞥見妹夫秦明從外邊進來,手裡拿一疊紙片。一見花榮,順便遞一張給他。花榮看時,上面寫道:「謹於元月廿三日,寒族遇難五週年之期,發哀追薦,潔具杯酌,恭邀同情。」 下款是:「待罪秦明率子太平載拜。」〔從前書元宵算來,日期恰好不差。〕 花榮看了,不覺一個寒噤,只得勉強說道:「妹丈!你現在有了孩子,這也是應該的事。」 秦明冷笑道:「你說得是,原是多承令妹!」〔一個釘子。〕 花榮不好再說,敷衍盤桓一會子,抽身來見吳用,將此事備細說知。吳用道:「秦兄弟素來為人是霹靂火,怎會下這冷著。你可知道他在哪裡追薦?」 花榮道:「聽說仍是在山神廟。」 吳用道:「這件小事,雖然於山寨無損,總是人面難堪。〔慢說人面難堪,有勝於此者。〕在我和公明哥哥都不便說什麼,還是你去同令妹商量,阻阻看,可能作罷?」 花榮歎息道:「論他上山的時候,原怪我用計太刻毒些,道他是直性人,事過便罷,誰知道偏會記恨。如今山寨上人心搖搖不定,也不只他一個。不知何故,近來公明哥哥的恩義,竟沒有用處!」 吳用道:「論公明哥哥的恩義,原抵不過朝廷的爵祿。只緣朝廷被一切資格簿書蒙住了,不會得用爵祿;公明哥哥卻會用恩義,所以英雄豪傑都投向公明哥哥。但是這西洋鏡〔「西洋鏡」三字新穎。〕日子多,漸被幾個調皮人拆穿。加上去年林沖們勾結了什麼王進,無端下山送葬,一去不回,又寫信來勸公明哥哥,也去投種經略麾下。你道林教頭和公明哥哥多少年交情,倒說此言,不奇怪麼?」 花榮道:「假如公明哥就此放手,落得好下場,也罷了。」 吳用道:「公明哥的志氣,就不做太原公子,也要象虯髯一流,難道甘心低下頭來,受人支配麼?〔宋江恐配不上張三呢?這是吳用替他捧場的話。〕好在我們現在也另有佈置,眼前大家忍耐著些。就如秦兄弟這件小事,你假如攔不住,也不用放在心裡。」 花榮去後,這裡吳用想起前回跟林沖去的嘍囉,說京城近來的風俗,是娼優最為行時,道君皇帝每每親自出來微行到娼家取樂。蔡太師幾位公子,個個都是串戲的名家。〔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皇帝而曰「道君」,公子而兼串戲。極五光十色之觀。〕很有人在這裡面得好遭際的。便來和宋江商量道:「種師道軍前既然不去,難保林沖們不寫信給別人亂放野火,還是走朝廷的別門路子好。如今京城風俗,既是如此,可著一個口齒玲瓏兼會歌唱的前到京中,設法搭進班裡,於中斡旋。只要保全得我們部分不散,度過這趟難關,將來哪怕沒有進身機會?」 宋江道:「段景住還不曾回來,此事如何?」 吳用道:「我們又不是真正忠臣,〔不是真正忠臣就可私通外國嗎?〕怕什麼?雙管齊下,總有一著。」 宋江道:「我們山上,論武藝的人材,不為罕稀,吹彈歌唱的事,真難選呢!要去,或者只有燕青去得。」 吳用遵:「你忘卻燕青是誰的人?近來看他很有點手段,不好駕馭。〔是董平中毒的事露了才情的緣故。〕更講起他那主人翁,常是那般不即不離地。我們先還道他老實,信他的話,在兗州幾乎鬧出大兵變來,裴宣也因此鬧跑了。我現今省悟,他手段絕高,許多事情,怕都在內,不過一時發覺不出罷了。」 宋江點頭。兩人又商量一回,議定選就一位頭領。 又一天早晨,大家齊集忠義堂上,正當議事,鐵叫子樂和上來告宋江道:「小可有外祖,八十多歲,老病在東京城裡,表兄有信來說,他想看看親人。小弟意欲下山去走一遭,怕去遲之時,不及見面。」 宋江沉吟著,問盧俊義道:「許他去罷!」 盧俊義道:「公明哥哥說了就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