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殘水滸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柴進探懷中鑰匙,將鎖開放,帶領三人轉過堂後,跨梯子上樓。樓兩邊房間,都藏的周太祖、世宗、恭帝的手書文詔,以及御用器械。中間堂上紫檀長案,供的宋朝太祖、太宗兩代賜的鐵券丹書,和仁宗皇帝封崇義公柴詠的手詔。柴進見三人左顧右盼,現出矜持的樣子,笑道:「我看帝王也沒甚和人不同處,何況剩下來的敗鱗殘甲,諸位何妨飽看一頓。」〔革命家的口脗歟?厭世派口脗歟?〕 親手便把東西間房門推開,讓他們走進,逐件細看。又將案上香楠木匣蓋抽開,丹書鐵券一一捧出。三人看到匣底,還有卷白綾,只當誥命軸子。柴進早就手拿過,對石勇道:「這個你該識貨?」 石勇一想,不覺點頭。楊林、段景住兀自茫然。柴進把綾幅一展,露出標題四個隸字來,是:「還我河山」,再看後面,都寫的「重扶周室、再興柴氏」的話頭,乃是一幅盟書。後面是江湖豪傑按訂盟的前後,順著年月日下去,具名簽押。 最先列名是梁山泊首領王倫,以下許多人有識有不識的,單梁山上從晁蓋、吳用、林沖、宋江以下,共有三十多人,連石勇也在其內。〔這一干人等果足與謀匡復大計乎?宜乎?柴進之心灰意冷也。〕眾人從頭看完,柴進笑道:「你們一向知道有這件東西麼?」 楊林道:「在梁山上,自來也傳說有這件事,但模糊影響,哪裡知道是大官人。」 柴進長歎道:「我如今也不作此想了。可是你們公明哥哥真好手段,聲聲口口,替我在江湖上招攬人才,誰知道,人才總招攪在他一身。我到忠義堂以後,晁天王不忘記香火情,他箭頭刻字,借史文恭害了晁天王性命。〔宋江在晁蓋死後,不云乎。〕晁哥哥雖死,肉尚未冷,安敢為主?又說今日權居此位,原來都是詐偽!幾回出兵,陷我重地,都虧眾頭領照應。一次攙毒酒內,被我發覺,便先敬他一杯,他從容接過,說要先奠亡友,把酒潑了。我豈不知?」 楊、段、石三人齊道:「這件事,的確是我們親眼所見,便是打開大名,回來慶功之時。我們奇怪,怎地公明哥哥忽然想起晁天王來?原來有這段故事在內。」 柴進頓足道:「我如今省悟了!皇帝不是沒有雄才大略的人所能做的,就是歷代帝王,也只強吞計取,本沒有道理可說。區區一個龍位不曾登,已有朱溫等候,以後可想而知。」 〔這幾句話包括一部二十四史。〕 楊林道:「這上邊還有方臘的名字,他現在不是很得勢嗎?」 柴進道:「不必罷。人情一樣,誰肯把氣力打來的江山,現現成成雙手捧給別人。」 說著,手中「支例」一聲響,盟書早已撕做兩半,隨手蓋上香楠匣,和三人一齊下樓,回到書齋,點起火來,把盟書燒成灰燼,〔了得最乾淨。〕只將梁山諸位所簽的花押,個個剪下,寫封委委婉婉親筆手書,致謝宋江,連花押一同托三人帶去。三人見柴進如此神情,也不好再添枝葉,只依言帶了,一路回去。 無幾日,到山泊忠義堂上,把北邊的事體說了一遍。段景住道:「公孫先生是無處尋覓,倒是無意遇見一位舊時販馬同行,說起大金王子尼瑪哈,四處出榜,訪尋照夜獅子那匹坐下馬,如有人尋得送去,賞黃金百兩,並五品官職。〔有志投金,是禍是福,請讀者掩卷以思之。〕我們看形勢,女真是准入中原,只怕為尋馬的緣故。將來保不定是山寨的禍事呢!」 吳用問:「柴進如何不來?」 三人呈上書和花押,許多頭領在旁,不勝感慨。〔「不勝感慨」一語,令人有無窮慨喟。〕 吳用道:「這是柴大官人聰明,他到底明白了。他祖宗姓柴的白坐了幾十年江山,還想和趙家算帳。以前的秦、漢、隋、唐,又同哪個算帳呢?」 〔大軍師明見萬里,誠然不錯。當日為什麼要在盟書上簽押呢?〕 宋江問:「柴大官人有什麼話說?」 石勇道:「也無什麼,只說皇位不是沒有雄才大略的人所能爭的。如今省悟,不作恢復之想了。」 吳用問:「盟書在何處?」 三人道:「藏在公府御書樓上,同鐵券放在一個匣內,只墊在底下,鐵券蓋在上面。據柴大官人說,因為鐵券的緣故,官府不敢搜查,所以始終不曾破露。」 宋江道:「他寫信來還要接嬸子和妻小回去,軍師你看該允許麼?」 吳用道:「這是可以允許的。柴大官人的功勞,是誰也比不上。不說其他,〔照應人一方面不好說,只得不說。〕就八十多萬家私,捐助我們的軍餉,梁山上尋不出第二個。」〔醜。〕 宋江道:「軍師說的是,我們替天行道,忠義為本,只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還要。〕當下就叫石勇歇息一天,送柴大官人家小到滄州去。吳用忽又想起一件事來,和宋江退到機要室,詳細計議已定。次早,傳令段景住,再到北邊一趟,探聽消息,兼帶紫髯伯皇甫端同去買馬,仍取滄州水路和石勇同行。分撥才定,忽馬軍五虎上將董平,請宋、吳二頭領,有話面談。究竟所談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 柴進已走,連石勇此後也不回來,梁山泊上整剩百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