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殘水滸 | 上頁 下頁
二二


  柴進道:「還有一條水路,為兩方面不留意的。我們滄州有一條減河,東去二百里便是海面,海船趁潮,可以直泊滄州城下。從河口出海,不過一百里,就是沽河河口,這沽口正當南北分界。再過去,全是契丹地面。還有一道河,從薊縣南來,離沽口北邊二十來里。船從此處進口,直抵薊州。往年承平時候,許多私商都從此地來去。大船裝載,南北貨物極多。我們這邊官家原不知道。契丹那邊,因為南邊每每偷運米糧過去,於他有益,非但不禁,而且極力保護。近年契丹兵亂,〔契丹兵亂,指阿骨打崛興之事。〕北貨已是不通;兼之山東一帶又是荒年,米糧也難運出,這路上私商,多半消折了本錢,但是船隻還在。小可和私商有好幾個都是相識,可以記得。只要船到滄州,再換內河船隻,直達梁山泊下,原是一水之便。年老人只在船中隨便坐臥,有何不安?有何辛苦?這不是頂好一條路麼?」

  吳用道:「那一百多里海道如何?」

  柴進道:「那海道只是沿岸,並不飄洋,絕無風波之險,可以放得心的!」

  〔「海道如何」有計劃周詳之意,是大軍師口脗。〕眾頭領都表示贊成,宋江和吳用自無異說。〔不得而已。〕當下議定,次早四人一齊動身。吳用叮囑道:「我聞新起的女真國,攻入遼邦以後,漸漸招攬英雄,〔著眼在此。〕有進窺中原之勢,未知是否。〔要藉金幫為進身之階,這是沒有民族的緣故。〕你們此去,務必留心察看情形,倘能逕出松亭關,看過的實,那便更好。公孫先生果其定不能來,不可象前番李逵那樣鳥強,闖下禍事。」

  〔其實是不定要他來,卻借斧劈羅真人事遮掩。〕

  四人四騎領宋江書信而去。

  一路無話,一日先到滄州,柴、段、石、楊四人進了南門招商客店,柴進和三人說明,回家一看。原來崇義公的府第,就在城裡中市,是柴進的老家。往常柴進歡喜灑落,有許多江湖朋友,城內出入不便,多是城外東西莊往來居住,只是到了歲時祭祀,仍舊在府中舉行。所以家眷總住在府裡。府裡還有一座「御書樓」,藏著歷代敕書,以及鐵券等等,尋常官民,不得輕易進去。

  〔崇義公府第的結構,在寥寥數十字中敘得清清楚楚,著眼在「鐵券」二字。〕

  柴進高唐事發,只抄了邑外莊房,城裡不曾敢動,便是為御書鐵券的原故。高廉死後,殷天錫的案子已含糊了結,所有賜莊因案不曾通天,都仍歸柴氏所有。柴進在梁山泊的事,外間並不曾宣揚。高俅一失勢,柴進更是點事全無。平時,柴家還有幾位本家耆老,在公府裡相幫照應。這些事情,柴進早經探聽明白。這一次放心回去,走出街衢,仰起頭來,看看青天白日,不覺一聲長歎,自言自語道:「柴進,柴進!今番出了虎穴龍潭,再不受江湖豪傑的騙了!〔大徹大悟。〕哎,可是到底騙了!騙了!」

  正在心中輾轉之際,忽然背後叫柴大官人,聲音極熟,回頭看時,是錢米店的掌櫃,昔年受過照應的。柴進不得不敷衍幾句。一條街走下來,倒撞著七八處招呼,〔聽鄉音尚無改故人,大官人回想往事,應作如何感想?〕都道:「我們說官司了後,大官人定然回到府裡,果是不錯。」

  柴進本向不擺架子,一一應答。心中自覺人情不改,該不致有別的意外,也鼓起點興來。

  去公府不遠,一個老管家迎面看見,叫一聲:「大官人!」

  不等柴進問話,飛跑回去。〔老蒼頭神情畢露於紙上。〕比及柴進走到門口,早已大開中門,幾個本家齊出門前迎接。相見之下,悲喜交集。〔悲者不忘備嘗艱苦,喜者重還故土。〕訴說:「外間種種謠言,並且風聞地方官因大周〔大周二字,是柴氏宗人口脗。〕嫡派子孫無人,要將賜莊奏明收回。如今好了,可以放心。」

  柴進撫慰上下一番,走進廳內,打開幾年封鎖的內室,看看樑上燕泥,窗前鼠跡,已有許多,便不再看。回過頭,傳命管家趕備祭品,後日祭祖。又吩咐備馬往客店,將幾位伴當接來,自己就在書齋和三位頭領又盤桓一天。船已僱好,送三位上船,說定在滄州等候接應,三人飄海去了。

  柴進回到書齋,寫上一篇悲悲切切的祭文,敘述自己在外的屈辱,和幾回幾乎不免的險事。如今組織的幾路人馬,都被別人牢籠過去。祖宗的遺業,已無恢復之望。從此心灰氣絕,煙消火滅。都是做子孫的無能不肖,生無面目於世間,死無面目於地下。祭筵備好,親跪讀,大哭一場。付炎焚化。〔傷心得很。〕從此在公府裡安坐了三個多月,也不招結賓友,也不出去打獵,每日只是閉閣靜養。公府上下,有人問說家眷,推說留在京中。人人都說大官人總經過格外傷心的事,只不好追問。

  〔此處見鄉親和家族的情分自然,到底勝似有心籠絡人者。〕

  一直到端陽節近,三個人才從北邊回來。三人談起契丹情形:「現在是格外支持不住了,大金王子已經進住黃龍府,料想契丹不久必為金滅。至於薊州一帶,盜賊和散兵到處皆是。公孫勝母子早已遷徙無蹤。〔漢武帝晚年悔過說:「世間豈真有神仙乎?」不見真人一語,喚醒世人癡迷不少,奈道君皇帝執迷不悟。〕何二仙山上,不見真人,倒有大王幾個,只是他們一味兇殘,不似公明哥哥會講仁義。」〔「會講」二字可見。〕當晚柴進留三人住下。

  次日早飯已畢,邀三人在府內花園,遊賞一過。這花園有假山,有魚池,還有幾畝地茂林修竹。三人跟柴進到三間堂廳裡面,看見堂上排列一圍雀屏,柴進指與他們道:「這是我當日在園裡養馴的幾對孔雀,不想我幾年不回,這孔雀竟死得乾乾淨淨,只留得羽毛在此。」〔借孔雀發洩牢騷,哪得不令人太息!〕

  三人深為歎息。楊林走過一帶桂樹林下,猛抬頭見隔牆矗起一座高樓,都是雕欄朱戶,十分壯麗,便問柴進:「這是什麼所在?」

  柴進道:「這是往常所說過的御書樓,三位便去瞻仰一番,也算不虛來此處。」

  便舉步前導,三人跟在後面,柴進吩咐主管不必跟隨,只在書齋溫茶伺候。一邊指點三人右手轉彎,從紫藤架下,穿過六角牆門,便見高牆當面,兩扇黑漆褪光的高門,門上鏨金獸頭,銜著碗大銅環。〔公府第氣象森嚴。〕柴進招手,教三人推門進去,隨轉身將門從內裡關好。三人看這院落,約十來步寬,兩丈多長。朝南偏東一溜五大間,簷下白石堂階五層,階上兩邊都是嵌雲母的雕窗,中間六扇朱漆槅,上橫雙簧大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