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殘水滸 | 上頁 下頁
一六


  卻聽見吶喊之聲,和槍炮連珠聲響,端的十分緊急。將近城邊,已望見城上豎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替天行道」旗幟高豎,兗州城得矣,只用吶喊之聲和「槍炮連珠聲」二語,將苦戰狀況寫出。高手作文能以少許勝人多許,可於此見之。〕城裡兀自巷戰未休,三將趕進城來,城中官兵,已有一大半跟統將奪門而去,少數的各街頭巷尾一場混戰,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也有上百人。

  宋江、吳用到知府衙署駐馬,計算各位頭領,兩次入城,探得消息,被擒受苦,失口不招,是石秀的功勞。跟石秀混進城中,暗暗在水關底下,用小船火藥炸開水關,是楊雄、王英的功勞。奮勇先登,占住城頭,是武松、魯達的功勞。進城以後,搜殺殘兵,肅清街市,是林沖、楊志、李應的功勞。救回石秀,是郭盛、呂方、周通的功勞。鎮壓軍士,破城之際,不擾百姓,是裴宣的功勞。劉唐攻城受傷,先回山泊養病,也算有功。〔諸將敘功,文筆整飭而有變化。〕孔亮、孔明,前日攻城未下,夜半遇敵劫營,不奉將令,私自追趕,致落陷坑被擒,幸接應兵到隨即救回,功罪兩抵。〔又是徒弟出醜。〕楊志因追王定不獲,自請免除功績,〔微意。〕吳用不許。這晚,吳用傳令:武松、楊志輪流領五百兵士,巡查各處,以備意外。

  次早,宋江傳令,一面盤查府庫錢糧,一面在城裡適中之地,設立平糶局兩處,城外四門,各設粥廠,就派李應會同裴宣,管理其事。果然各處飢民,聞風而集。每日四城吃粥的人,如潮似浪,前推後擁。〔料理善後。〕佈置甚妥,引得各處飢民聞風而至,蓋民苦苛政久矣幸虧各頭目用心照應,不曾有爭奪踏傷的事。

  宋江十分歡喜,對眾頭領道:「你們看趙頭兒高拱九重,省得什麼?放著許多好事不做,只是歌舞太平,任那些貪官污吏,激成民變,還不在意。你看我們,一到此地,小小賑濟點子,每日救活成千整萬的人。將來這些人,怕不替我們各處傳揚麼?此後我們『替天行道』的名譽,加一倍高,弟兄們面上,也加一倍光彩。不要看輕區區山泊,將來托諸位弟兄們的努力,前途真正不可限量呢!」

  又過了好幾天,外邊沸沸揚揚地傳說官兵要大舉前來攻打城池。宋江和吳用商量。吳用道:「他要攻打,來攻打好了。目今城外滿坑滿谷的飢民,讓他塗炭一次,才見得我們的仁義呢。」

  說著,外邊傳進盧俊義的信來:「李逵失蹤,不曾覓得;蕭讓骽傷才好,和金大堅下山試馬,又是三日不回。」

  宋江看了,不免也有些躊躇。吳用道:「他兩人手無縛雞之力,去了也罷。只是蕭讓、金大堅有妻女,可囑盧員外好生看顧。」

  宋江道:「軍師看盧員外如何?」

  吳用道:「上回紙條上那話兒發現之時,不是已探過了。〔時遷。〕他老實倒還老實,好在有朱武相幫,一切無慮。」

  宋江道:「失蹤的事,和那話兒怕是也有點關係?」

  吳用搖頭道:「不是,不是!那話兒不在小處著眼。他果然有心,此刻早已大張旗鼓,難道山泊裡當真有人能阻住他麼?只是時機未到罷了!」

  宋江問道:「這是為何?」

  吳用道:「這也沒別的。他們怕輕易動手,官家倘不承認,他怎麼處?那時地位只好和我們一樣,更擔個反覆的聲名,未免太不上算。因這一點,我們趁這時候,還可以想法收拾轉來。你看漢朝韓、彭,哪裡是服服帖帖地,不過高祖善於用將,便籠絡得住。公明哥哥,你地位自在,且休著急。」

  宋江道:「我怕還有那方面。」

  吳用搖頭道:「放心!那方面魄力更小。近幾年經我們的鎮壓和訓練,他的人差不多都上我的路,怕什麼?倒是眼前欒廷玉這廝,死命和我們作對,此人志不在小,且是將才,倘不剿滅,日後必成大患。」

  宋江道:「軍師能設法弄這人入伙麼?」

  吳用道:「這大大不必!難道嫌他們人少,鬧不夠嗎?〔軍師作法自斃,於今也怕了。〕好在昨天已探得那廝剿穴,便在甑山,去此不遠。我們移得勝之師,取他也還容易。近來留心看過,飢民之中,也有些精壯。過兩三天,便好設法部伍起來,又添幾千精兵。」

  宋江道:「可是軍餉格外多了,日久怎生區處?」

  吳用道:「我別有辦法。城外人民,多是城裡大家佃戶,只消對他說,你們窮到這般,都為城裡大戶收租太狠,弄得平日全無積蓄的緣故。他們城裡安富尊榮,生活有餘,你們鄉間,辛辛苦苦,生活不足,你們不會繳租麼?我們是替天行道的,專一幫助窮人,給你們兵器,教你們武藝,你們去辦團練,我還可以叫幾個得力頭目,助你力量。一者防外來盜賊,二者好對付田主。如此這般,怕不是我的兵麼?官兵到來,怕他們不出力抵擋麼?我們既得兵力,還可加官兵一個殘殺的聲名,不是一舉兩得!」〔好毒計。〕

  宋江連連說好。次日,正待如法進行,忽然裴宣氣呼呼來報告一件事,宋江、吳用,齊吃一驚。欲知此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

  欒廷玉報仇,足補正《水滸》之所不及,描寫入神,以石秀、蔡九為陪襯,見出此老的身分。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見梁山泊首領設立平糶與粥廠,幾有爭奪踏傷之事,則其歡喜神態不言而喻。值民生凋敝之際,貪官污史而不能絕跡,鮮有為野心家所利用而操縱者矣。(湘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