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殘水滸 | 上頁 下頁


  武松領命,自和李逵領二千步兵去了。吳用再喚項充、李兗帶領藤牌手五百,如此這般。項充、李袞領命去了。吳用道:「鄆城縣那方面,一聞警報,自不能不虛張聲勢的接應。兼防別處還有救兵,須得預備兩支人馬,分頭截住才好。」

  便點呼延灼、關勝。一言未了,呼延灼、關勝同時立起身來,向宋江、吳用道:「公明哥哥和軍師在此,小將們〔不稱小弟,已有心矣。〕失律喪師,潛身水泊,原為公明哥哥有言在先,暫行待罪,等候招安。究竟對國家,不是有什麼寇仇,怎好輕易便反顏去劫軍餉?望公明哥哥和軍師諒察!」

  〔從此不應點,梁山泊分裂矣。二人是大將口脗,與魯智深截然不同。〕

  宋江、吳用望眾人一望,一時無言可答。只見林沖立起身道:「二位將軍〔也不敢稱頭領。〕所言極是,可是人馬已經調撥出去,不便中止。軍師能否許小弟下山一遭,權當接應?」

  吳用道:「這也可以。」

  便授計林沖,撥馬軍五百、步軍一千帶領前去。宋江道:「往常出兵,都是我和軍師親出押隊,今日我們不去,恐其太偏勞諸位。我看還是請軍師下山同林兄長去,或是我去,如何?」

  〔兩人看情形,都不敢輕離巢穴,只因疑慮變生肘腋耳。〕

  吳用道:「此去路途不遠,就煩盧員外下山一遭何如?好在公明哥哥做副頭領時候,對晁天王也是如此。員外有例可援,不須謙讓!」

  〔並非擁戴員外,只是要他抗拒官軍一番,杜了招安之路,便不得不跟宋江、吳用一路走耳。〕

  盧俊義忙道:「小弟怎敢比公明哥哥。公明哥哥才高識廣,又山寨裡許多弟兄們,都由公明哥哥挈帶,自然指揮如意。小弟白手上山,〔無意中表明形跡。〕又兼才疏識淺,怎能當此重任?」

  宋江、吳用齊道:「員外過謙。」

  盧俊義再三再四,執意不肯。〔執意不肯,筆有斷制。〕

  吳用道:「論當年聚義之時,林武師原是老輩;今就請林武師擔任指揮,也無不可。」

  林沖慨然應諾,下山而去。吳用傳令,從明日起,報馬從前敵來,每隔一個時辰報告一次。

  到了次日,眾頭領都在水泊裡山頭了望消息。一到了傍午,報馬上山,知道官軍輜重將到。不多一會,先聽得隱隱馬蹄之聲。塵頭起處,幾十匹馬隊,人人都全裝鎧甲,腰懸弓箭,手執長槍,一對一對過去。一面大旗,紅地中間,一個白「王」字,字方五尺有餘。馬上一員軍官,鑌鐵爛銀槍,黃金鎖子甲,頭上鏨金兜鍪,映著日光,耀人眼目,很是魁梧威武。將官後面,便是駕兩馬的輜重車——車身高不過五六尺,寬約四尺有零,都漆得透亮非常。每十輛後,便是二百步兵跟隨。後面又是車子,又是步兵,一連十幾隊兵車過去。壓後是三員偏將,高頭大馬,明盔亮甲,擁著好幾百火槍兵,背槍提刀,一路直下。〔文贍而事詳,是班孟堅本色,勿徒以小說目之。〕

  吳用看了,對眾頭領道:「這馬上將軍,果然了得,只可惜太隔遠了,看不清面目。」

  山寨上好幾個頭領都道:「這廝身段,好像從何處見來,只是恨不能上前細看。」

  到得次日,天才亮,已有許多嘍囉,受了傷抬上山來,絡繹不絕。吳用看了,便知不很得手,卻是抬人的嘍囉,走得並不急促,不消問得,前方總不曾大敗下來。〔不很得手,不曾大敗,所謂遠山無皺,遠水無波者,非耶?〕便點撥花榮、孫立、孫新,〔此三人是軍官而甘心為匪者。〕添帶人馬,火速接應。此時李逵也因傷抬回。原來武、李兩人奉軍師將令,先到黑松林裡,看清道路才入,把大路兩邊的松樹,一齊砍斷。〔板斧發利市,果然。李逵之程度,哪能為將,所以於此處用之。〕卻用繩暗暗絆住,不許它倒下。〔暗抄《左傳》武城人取邾師方法,欺左丘明是瞎子麼?〕果然一行兵餉車子穿進樹林。只見那馬上將軍一聲號令,步兵頓時分成左右,亮起兵械,夾車子兩邊擁護著行走。車子從中間首尾相銜,旌旗行列十分整齊。

  武松遵照吳用吩咐,便和李逵不出來要截,只等兵車過去,便割繩倒樹,逕分頭從後面掩襲過來。那時,前面的項充、李袞蠻牌突然從坡陀底一躍而前,猛衝狂吼,趕車牽馬的,果然嚇得亂跳。只馬上那將軍,卻勒住不動。望一望,便指揮軍士退到車後。項充、李袞趕近前時,一聲號炮,火槍子彈,暴雨般從車後直轟出來。那些蠻牌,只好遮箭,哪能擋槍,嘍囉兵便推骨牌一般,紛紛倒下。項充、李袞急忙約束住,望後退下百步之遙。卻見車子排列開來,人馬都在車後,槍也不響,箭也不發。再衝上去試試看,到五六十步光景,又被火槍打出。項充、李袞兩人都受槍傷,幸喜不重,只好停軍相對。

  武松、李逵見前面車子沒動靜,耳中只聽見槍響,便從後面掩上。到得相去不遠,忽然一陣亂箭,從車廂裡頭橫七豎八地射出,嘍囉兵吃他射倒許多。李逵性發,舞動雙斧,撥箭直入。車後又是一排槍,李逵肩臂腿上連著幾槍,撲地就倒。武松捨命上去,搶救出來時,身上也著了一槍,幸虧不重。〔前書寫王進只一武士,此處特地寫他將材。〕一直戰到半夜,林沖也到,便遵依軍師的吩咐,將迎面大道,掘得陷下,引塘水灌進。林沖自己策馬挺槍,上前觀望形勢。

  天色漸漸的大明,官軍中也有數騎從車隊裡轉出,相離一箭之路。為首的馬上將軍,突然喚聲:「林教頭,別來無恙!」

  倒把林沖吃了一驚。只見那將軍已掛住槍,笑容拱手,原來是十幾年前共事的好友,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是也。此時兩馬都已迎湊上來,林沖翻身下馬。王進哪肯怠慢,兩個人相對剪拂過了,各話別後情形。林沖的蹤跡,王進倒還略知一二;王進的蹤跡,林沖全然不知。原來王進在老種經略部下,屢次和夏人苦戰,積功做到兵馬都監;母親卻已死了一年多,這趟差使完後,還要告假安葬。兩人談得親熱,漸漸的林沖說到梁山泊的事情,王進只替晁蓋歎惜。〔上文光如杲日,此處如升旭日,神品逸品兼而有之。〕林沖又說宋公明哥哥的忠義,就邀王進上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