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彝尊 > 朱彝尊文集4 | 上頁 下頁 |
說緯 |
|
緯讖之書,相傳始于西漢哀平之際。而《小黃門譙敏碑》稱:「其先故國,師譙贛,深明典奧,讖錄圖緯,能精微天意。傳道與京君明。」則是緯讖遠本於譙氏京氏也。征之于史,如「亡秦者胡」,「明年祖龍死」,「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已為緯讖兆其端矣。 迨新莽之篡,丹書白石,金匱銅符,海內四出。於是劉京、謝囂、臧洪、哀章、甄尋、西門君惠等,爭言符命。遂遣五威將軍王奇等,乘乾文車,駕坤六馬。將軍持節,稱天一之使。帥持幢,稱五帝之使。頒《符命》四十二篇於天下,不過藉以愚一時之耳目爾。 乃光武篤信不疑,至讀之廡下。終東漢之世,以通七緯者為內學,通五經者為外學。蓋自桓譚、張衡而外,鮮不為所惑焉。其見於范史者,無論謝承《後漢書》稱姚浚尤明圖緯秘奧;又稱薑肱博通五經,兼明星緯載。稽之碑碣,于有道先生郭泰則:「考覽六經,探綜圖緯。」于太傅胡廣則:「探孔子之房奧。」于琅邪王傅蔡朗則:「包洞典籍,刊摘沉秘。」于中郎周勰則:「總六經之要,括《河》、《洛》之機。」于大鴻臚李休則:「既綜七籍,又精群緯。」于國三老袁良則:「親執經緯,括在手。」于太尉楊震則:「明《河》、《洛》緯度,窮神知變。」于山陽太守祝睦則:「七典並立。」又:「該洞七典,探賾窮神。」于成陽令唐扶則:「綜緯河洛,咀嚼七經。」于酸棗令劉熊則:「敦五經之緯圖,兼古業核其妙,七業勃然而興。」于高陽令楊著則:「窮七道之奧。」于郃陽令曹全則:「甄極毖緯,靡文不綜。」于槁長蔡湛則:「少耽七典。」于從事武梁則:「兼通河洛。」于冀州從事張表則:「該覽群緯,靡不究窮。」于廣漢屬國都尉丁魴則:「兼究秘緯。」于廣漢屬國候李翊則:「通經綜緯。」至於頌孔子之聖,稱其鉤《河》摘《洛》。蓋當時之論,咸以內學為重,及昭烈即位,群臣勸進,廣引《洛書》、《孝經》緯文。蕭綺所:「讖辭煩於漢末」,不誣也。然鄭康成注《周官》,目《孝經緯》為說。賈公彥疏,以漢時禁緯故,則又未始不禁之矣。 自晉以降,其學浸微,然釋慧皎作《高僧傳》稱法護博覽六經,遊心七籍。沈約作《宋書》,于《天文》、《五行》、《符瑞》,亦備引緯候之說,蕭子顯《南齊書》志亦然。而周續之兼通五經五緯,號為十經。直至隋焚禁之後,流傳漸罕。乃孔氏穎達、賈氏(公彥)、徐氏(彥)猶援以釋經,杜氏(公瞻)、歐陽氏(詢)、虞氏(世南)、徐氏(堅)編輯類書,間亦引證。今則樊英傳注所載,隋、唐《經籍志》所錄,《太平御覽》所采,學士大夫能舉其名者寡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