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彝尊 > 朱彝尊文集4 | 上頁 下頁
釋圭


  圭之為制不同,而用之亦異。天子大圭長至三尺,土圭尺有五寸,鎮圭、裸圭、四圭尺有二寸,琬琰九寸。鄭康成謂琰大者度尺二寸,穀圭七寸,雨圭五寸,而命圭則自九寸以下。《爾雅》:「圭大尺二寸,謂之玠。」《詩》:「錫爾介圭,以作爾寶。」說者曰:非諸侯之圭,故以為寶也。是凡尺有二寸以上,皆天子之圭矣。《記·贊大行》曰:圭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而琰圭以易行除慝。鄭眾謂其有鋒芒,則其厚且殺之,又王所搢圭,插於紳帶之間。蓋其銳與劍相類,所謂終葵首也。《考工記》曰:「天子圭中必。」鄭氏謂以組約其中央,以備失隊。而典端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則以組穿聯六玉。是凡為圭,宜鑿好於肉,然後可以組穿聯之也。宛平孫先生藏古玉一,相傳盜發成湯墓得之,傳世已久。先生出以示予,其光黝然若山玄而水蒼,長尺有二寸,博二寸,中鑿以孔,可以穿組,剡其上若芒刃。殆古琰圭之屬,而尺寸過之,疑即康成所大琰者也。昔湯既伐三朡,俘厥寶玉,誼伯仲伯作典寶。而考父之頌曰:受小球大球。又曰:受小共大共。釋之者曰:小玉,尺二寸圭。由此觀之,是玉也。焉知非《詩》《書》所,而成湯既沒,納諸其墓者乎?客有先予觀者,為賦《玉劍歌》,予考桃氏為劍,未聞攻玉,玉劍之載於六經者無之,遂定以為圭,作《釋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