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彝尊 > 朱彝尊文集4 | 上頁 下頁
答蕭山毛檢討書


  日者王百朋秀才過梅會裡,語及《書》今古文本末。既行,慮答之未晰,乃遺以書。中及魏博士高堂隆所稱,「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建皇授政改朔」一十五字,證「重華」以上九字,不始於大航頭。鄙見思移此文置在「璿璣玉衡」之前為《舜典》之首,然不敢自信,即屬秀才質之左右。隨接足下書,亹數百言,援《孟子》、《史記》、前、後《漢》、《晉書》,謂《堯典》當至「四海遏密八音」而止,自此而下,則為《舜典》,足下之言是也,僕已悔前言之失矣。

  來書亦,姚方興本二十八字不始於大航頭,第謂魏王肅注《古文尚書》,晉范寧注古文《舜典》,俱有其文。則僕以為不然,當梅賾奏上《孔傳》,時亡《舜典》一篇,購不能得,乃取王肅注今文《堯典》,從「慎徽五典」以下,分為《舜典篇》以續之。其後范寧為今文集注,俗間或取《舜典篇》以續孔氏,故《正義》曰:「《舜典》亡失,甯為解時,已不得焉。」又曰:「多用王範之注補之,而皆以『慎徽』已下為《舜典》之初。」其補以王範之注者,蓋言「慎徽」已下之注也。是時方興之書未上,此二十八字,王、范安得有其文而注之。矧王、範所注本皆今文也乎?足下據《釋文序錄》,信二十八字出之王注。然陸氏言方興所上止十二字,其餘一十六字,乃曰:「或此下更有凡二十八字異,聊出之,于王注無施也。」其辭若有深疑焉,使浚深哲知等訓,果出之王注,則亦何必施以「聊」字及「無施也」字。足下截而取之,恐非《釋文》致疑之初義矣。陸氏《序錄》,於《書傳》以孔氏為正,惟《舜典》一篇用王肅本,二十八字之訓,無一錄者,明非肅注也,然則今學官所頒大航頭二十八字,注者為誰?吾意開皇后得方興本,爰取其所造孔傳實之,其餘仍用肅注,想當然矣。由今論之,百篇之序,原有《舜典》,自不必複濟南生之舊,當如足下之說,以月正元日為《舜典》之初。與其冠以方興之文,不若取信高堂隆之議。蓋方興采馬、王之注造《孔傳》,近于有心作偽。而「浚哲」已下,方興不以奏上,殆未必盡出其《書》。故檮昧之見,擬以隆一十五字冠之篇首。雖「建皇」二字無證文,而月正元日改朔之義存焉。「詢于四嶽」以下則授政之大端也,敢再質于講席。

  僕見近時攻《古文尚書》者不一,足下力為《孔傳》辯冤,愛惜古人已至,若因梅賾之冤,而並欲白方興之冤,則天下皆冤民,而辯之不勝其辯矣。僕非好為難駁也,朋友相規,於分則爾。昔者,陳君舉嘗撰《毛詩解詁》,以朱元晦《集傳》去序為非,元晦移書求其說,答:「公近與陸子靜辯無極矣,又與陳同甫爭論王霸矣,某未敢注詩。不過為門弟子講說,今已毀棄之。」蓋不欲滋其辯耳,或謂君舉善全朋友之道,然責善之義謂何?足下行年八十矣,僕今亦七十有四,舉一時尚刀錐鹽穀紛爭子母之利,而頹然二老翁,獨以經義相考證,即鄙言未合,度足下必一笑置之,斷不效朱、陸之囂囂聚訟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