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彝尊 > 朱彝尊文集2 | 上頁 下頁
合刻《集韻》、《類篇》序


  六藝其五曰書,書有六體,比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聲成文,謂之音。保氏以書教國子,大行人屬瞽史諭書名,聽音聲。六體,形聲獨多,左右下上外內,審其形而聲從焉。國史六書著錄,次於經典,唐宋小學恒與太學並設,分教弟子,紹興中猶然。淳熙以後,更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為小學,徽國文公,別撰書一編,頒諸學官。功名之士,習四子書,粗通一經,足以應舉,開口代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之言,朝士取其辭為諸生法式,古文奇字,安所用之。昌黎韓子有:「凡為文辭,宜略識字。」江都李氏亦:「人讀書須是識字。」其亦不得已而言之也與?今夫聲音文字之學,講之正非易易已。五方之民,風土各異,發於聲不能無偏,輕土多利,重土多濁。北人詆南為舌,南人詆北為荒傖,北人不識盱眙,南人不識盩厔,此限於方隅者也。《楚》、《騷》之音,殊於《風》、《雅》;漢魏之音,異于屈、宋,此易於時代者也。書文既同,而音之不一者,統歸於一,斯聲音文字,必相輔以行,而義始備也。聖天子文軌之盛,包海內外,野無遺賢,終始典學,香廚中簿之藏,分授詞臣,編摹會粹,而通政司使、巡視兩淮鹽課、監察禦史曹公,奉命編髃《全唐詩》,曆五年所,較舊本廣益三百餘篇,鋟諸棗木,用呈乙覽。複念詩之醇疵,一本乎韻;韻之乖合,原於六書。既鋟《玉篇》、《廣韻》,又求《集韻》、《類篇》善本,讎勘雕印以行,學詩者得而誦習之。既免四羊三豕之失,而音無奪倫,紐分畛域,注相引證,庶乎取諸左右逢源矣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