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衡 > 張衡文集 | 上頁 下頁 |
渾天儀 |
|
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則一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覆地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繞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其兩端謂之南北極。北極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則北極上規經七十二度,常見不隱。南極,天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極下規七十二度,常伏不見。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強。天轉如車轂之運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故曰渾天也。。赤道橫帶天之腹,去南北二極各九十一度十九分度之五。橫帶者,東西周天之中腰也。然則北極小規去赤道五十五度半,南極小規亦去赤道出地入地之數,是故各九十一度半強也。。黃道斜帶其腹,出赤道表裡各二十四度,日之所行也。日與五行黃道無勸。月行九道,春行東方青道二,夏行南方赤道二,秋行西方白道二,冬行北方黑道二,四季還行黃道,故月行有虧盈,東西隨八節也。日最短,經黃道南,在赤道外二十四度,是其表也。日最長,經黃道北,在赤道內二十四度,是其裡也。故夏至去極六十七度而強,冬至運河有百一十五度亦強也;冬至,日行南至鬥二十一度,則去極一百一十五度少強,是故日最短,夜最長,景極長,日出辰,日入申,晝行地上一百四十六度少強,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強。夏至,日在井二十五度,去極六十七度少強,是故日最長,夜最短,景極短,日出寅,日入戌,晝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少強,夜行地下一百四十六度少強。然則黃道斜截赤道者,即春、秋之去極也。斜截赤道者,東西交也。然則春分,日在奎十四度少強,西交於奎也。秋分,日在角五度弱,東交於角也。此黃、赤道二之交中,去極俱九十一度少強,故景居二至長短之中。奎十四,角五,出卯入酉,日晝行地上,夜行地下,俱一百八十二度半強,故晝夜同也。今此春分去極九十一度少強,秋分去極九十一度少強者,就夏曆晷景之法以為率也。上頭橫行第一行者,黃道進退之數也。本當以銅儀日月度之,則可知也。以儀一歲乃竟,而中間又有陰雨,難率成也。是以作小渾,盡赤道黃道,乃調賦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從冬至所在始起,令之相當直也。取北極及沖,各針穿之為軸,取薄竹篾,穿其兩端,令兩穿中間與渾半等,以貫之,令察之與渾相切摩也。乃從針半起,以為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盡沖針之半焉。又中分其針篾,拗去其半,令其半之際正直,與兩端針半相直,令篾半之際從冬至起,一度一移之,視篾之半際少多,赤道幾何也。其所多少,則進退之數也。從北極數之,則去極之度也。各分赤道黃道為二十四氣,一氣相去十五度十六分之七,每一氣者黃道進退一度焉。所以然者,黃道直時,去南北極近,其處地小,而橫行與赤道且等,故以篾度之,於赤道多也。設一氣令十六日者,皆當率四日差少半也。令一氣十五日不能半耳,故使中道三日之中差少半。三氣一節,故四十六日而差令三度也。至於差三之時,而五日同率者一。其實一節之間,不能四十六日也。令殘日居其策,故五日同率也。其率雖同,先之皆強,後之皆弱,不可勝計耳。至於三而複有進退者,黃道稍斜,於橫行得度故也。春分、秋分所以退者,黃道始起更斜矣,於橫行不得度故也。亦每一氣一度焉,故三氣一節,亦差三度也。至三氣之後,稍遠而直,故橫行得度而稍進也。立春、立秋,橫行稍退矣,而度猶雲進者,以其所退,減其所進,猶有盈餘,未盡故也。立夏、立冬,橫行稍進,而度猶雲之退者,以其所進,增其所退,猶有不足,未畢故也。以此論之,日行非有進退也。而以赤道量度黃道使之然也。本二十八宿相去度數,以赤道為距耳,故黃道亦有進退也。冬至在鬥二十一度少半,最遠時也。而此曆鬥二十度二十一,俱一百一十五度,強矣,冬至宜與之同率焉。夏至在井二十一度半強,最近時也。而引曆井二十三度一十四,俱六十七度,強矣,且與之同率焉。 (《續漢·律曆志》注補,《開元占經》一。案:《開元占經》引作「渾儀圖注」。) 天市二十二星,帝座有一耳。(《開元占經》六十五) 以銅為器,再疊差置,實以清水,下各開孔,以玉虯吐漏水入兩壺,右為夜,左為晝。(《初學記》二十五。案:以下二條引俱作「漏水轉渾天儀注」。) 蓋上又鑄金銅仙人,居左壺;為胥徒,居右壺,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別天時早晚。(《初學記》二十五,《文選·陸佐公新刻漏銘》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