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奏稿 | 上頁 下頁
核辦永定河工程款項折


  (同治八年九月二十一日)

  奏為核明永定河工程酌擬辦法,請撥款項,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維永定河北下四汛堤岸,於五月二十一日漫決,接連伏秋二汛,未克合龍。八月間奏派候補道蔣春元前往署理,籌度興工,並飭周曆下游,詳加察勘下口是否疏通,中洪是否無阻,一一勘明,免致此處甫經合龍,彼處又報決口,仍蹈近年之覆轍。茲據蔣春元稟稱,自八月二十一至二十五等日,督同文武員弁周曆查勘。

  查永定河自南北七汛以下,河道寬至數十裡,由道光二十三年至今,所謂下口者或傍南岸而行,或傍北岸而行,或歸中道而行,均下抵鳳河以達於海,遷徙不常。茲勘得舊傍北岸之河北七頭號至三十一號,均系河身寬深,距堤亦遠,形勢極順,無如三十一號以下河距堤身太近,其形甚窄,至四十八號以下,並無堤身,水出則漫淹武清、東安,是改歸北岸之議,未可舉行。其舊行中道之河,若由北七工三四號向望河樓調河頭,仍引入中道,距南北兩堤均遠一線,順流無所依傍,直達鳳河,形勢亦順。無如間段淤墊太長,漸成平陸,有並無河影者,所需經費過巨,是引歸中道之議亦未可行。惟近年水傍南堤之河,即系道光二十二年以前之故道,目前水入下口,不能不循此道而行,人力稍覺易施。惟下口既傍南岸而行,則南七各號即系初近下口吃重之地。

  查南七五號同治六年漫口,秋後堵閉,因限於經費,未將攔河大壩修復合龍。之後淩汛漲發,即已鼓裂塌陷,幸去年南四決口,該處未經過水,今年南上合龍,大溜甫過,該處水上埽面與堤相平,岌岌可危。現在堤身受病,堤內坑塘太深,頭分引河太窄,是南七之六七號實為下游第一險工。茲據向前第五村之東南隅另挑引河,工長七百丈,下與舊挑之河身相接,並于南七工頭二號做一截水大壩,鑲埽簽樁,工長百丈,撇水入新引河,不入坑塘,仍於壩根兩傍作一圈墊,工長千丈,以衛前辦之堤。估計土埽各項需銀一萬六千兩有奇。此南七初近下口預防危險,擬辦引河壩墊之工也。至龍王廟上下河身甚窄,並未刷寬,須加挑至十二丈寬。竇店窯以下五百丈,亦宜挑寬加深,估需實銀一萬八千兩有奇。其餘河槽稍寬,及離鳳河較近之區,姑置後圖。此疏通下口之工也。南六、南五、北五兩岸以上至張家墳西頭工段甚長,迂曲過多,水來則壅積難下,以致上游抬高,急應節節挑挖,或裁灣取直,或切坎順軌,只存南五十七號、北六十三號兩處次險之工,其餘一切險工,皆已撇去。盛漲來時,或可勢同建瓴,徑行無滯,估需實銀二萬二千兩有奇。此挑挖中洪之工也。至北下四壩工,均皆蟄陷堅實。惟秋汛以來,金門口刷寬,現尚有十二三丈,應行進占。金門口水深一丈一二尺、一丈三四尺不等,新估背後之土加寬加高,又添做養水盆河頭,則須向南展寬,以順來流。引河又須加挑,以通去路。並前此搶辦時用過之費,共估需銀二萬四千兩有奇。此堵合北四決口之工地。此數者,惟北下四汛堵口系屬正案,其餘皆系另案。然不辦中洪,下口則合龍後水勢不能下行,不惟新工吃重即凡水經過之處,堤身處處堪虞,四項工程共估需銀八萬餘兩。伏乞源源發款,及時趕辦。至向來方價料價皆有常例,此次剔除積習,核實力減,以求撙節等情,具稟前來。

  臣查永定河工近年多系由外捐辦,去歲經署督臣官文奏請帑項十一萬,仰荷聖恩允准。臣春間到工,又于南七、南四引河增撥銀二萬三千兩,已屬非常之舉。今冬又需專款八萬,殊覺糜費過巨。第既據該道暨各員勘明,不辦中洪下口,則水勢不能暢行,仍恐合龍之後,旋即失事。堤身受病已久,本屬在在堪虞,臣不得已劄飭核減銀九千兩,准其一面興辦。至由外勸捐,歷年成案皆系由司庫借撥現銀,再于歲修項下按年攤扣歸款,歲修等銀久經裁減,又加扣去捐款,則河員之領項愈微,到工之實銀愈少,河務所以日壞,皆在於此。

  臣愚以為,欲整頓河務,必須停止攤捐,發給現銀,免致廳汛有所藉口,即以作弁兵夫役之氣。合無籲懇天恩,飭部撥銀四萬兩下少三萬餘兩,臣即於江南協直項下撥發。今年直隸水旱報災近七十縣,民力窮困,藩庫無可動撥,伏希聖慈亮鑒。如蒙俞允,臣當分別辦理張家墳一帶挑挖中洪,龍王廟以下疏通下口。二者皆多年失修之工,即用部撥之款,其北下四汛堵塞決口,南七六號添做壩墊,系近日應辦之工。即用外籌之款,如此區別造報,庶不失慎重帑項之義。所有核明永定河工程酌擬辦法、請撥款項緣由,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