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奏稿 | 上頁 下頁 |
永定河未能合龍片 |
|
(同治八年七月初一日) 再,查永定河北四下汛漫口,前據該道等以引河淤墊無多,口門亦尚不寬,請就半月內搶辦堵閉,以贖前愆,當經准其試辦,而又料其全無把握,曾於上次折尾聲明在案。茲據永定河道徐繼稟稱,該道自六月初二日起晝夜趕辦,雨壩進佔,澆做夾土壩,挑築背後土工,並鑲做邊埽,加壓頂土,至十六日止共進十二占,連小壩共二十四占,僅留金門口四丈七尺。其河身淤墊處所引河溝工,亦經間段挑挖,本定十八日合龍。因十七日大雨竟日,兵夫不能站立,是以改至十九日,當於是日卯刻掛纜,測量金門口水深一丈二三尺不等,溜勢湍急異常,兩壩十分吃重。該道不惜重資竭力跑買,無如伏水性極洶猛,勢若排山。金門口隨鑲隨蟄,壩前水愈抬愈高,以千餘人搶辦三時之久,迄未能追壓閉氣。又值水適驟漲,勢更難與強爭,只可以保全大壩為急,不得已將金門口土料拆去,俾河流得有去路,免致傷及壩身,俟秋後水弱再將引河加挑寬深,方可合龍。現計大壩、引河均尚如故,已派弁嚴密防守,亦不致虛縻經費等情具稟前來。 臣查此時正交初伏,水力剛勁,本難僥倖成功,特因該道廳等急圖自贖,是以姑准試行,今功敗垂成,實亦意中之事。且全河受病已久,下口太高,無尾閭可以宣洩,中泓太淺,無河身可以暢流。即使北四下汛幸而堵合,而堤墊單薄,處處可考,不決於此,或溢於彼,總坐河無可歸之槽,溜無容受之處,故氾濫為患耳。將來秋冬合龍之後,必須將挑挖中泓,疏浚下口,二者認真籌辦,庶可補救萬一。臣識暗才疏,不克研究河務,胸懷成竹,以致底績無期,曷勝惶悚之至,理合附片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謹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