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奏稿 | 上頁 下頁
預籌明年協甘餉銀折


  (同治六年十二月初三日)

  奏為遵旨籌解明年協甘餉銀,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臣先後承准軍機大臣字寄同治六年九月初七日奉上諭,飭臣將每月應協甘餉解到湖北糧台後,即飭轉交穆圖善委員史敬銘收領。等因。欽此。

  同治六年十月初七日奉上諭:

  穆圖善奏請飭催各省協甘餉銀,並籌撥雷正綰軍餉,飭臣迅將奏定協甘餉銀按月如數撥解,以收飽騰之效。等因。欽止。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三日奉上諭:

  「張之萬奏,以金陵厘局月協甘餉三萬兩之款,于本年十二月可將江海關借項抵清,擬自明年正月為始,於此款內勻撥一萬五千兩以顧清淮餉需,下余一萬五千兩仍協甘省。著曾國藩斟酌緩急,妥為籌撥。」等因。欽此。

  臣查清淮餉需,從前吳棠在任時,並無常協之款。本年五月起,臣按月協濟四千兩。嗣經漕臣張之萬奏請每月撥銀二萬兩,續又函複臣處減為每月六千兩,已於十一月由運庫解過一次,此後仍當源源撥解。漕臣辦理清淮防務,稍有疏失,是江蘇境內切近之災,亦微臣分內難寬之責,臣斷不敢稍存漠視。惟前次張之萬增餉之謀,實為添兵之計。目前任逆就殲,淮軍屢捷,六塘河守局已定,無須添兵。就清淮本有之餉,加以臣處協濟之款,已可按月敷衍,無庸另籌。至江南協甘之三萬兩,本系指定江北厘金一款,去年以來,水旱頻災,厘金減色。臣回任後,以他款籌補,仍足三萬之數。本年四、五、六、三個月奏明以一萬兩解陝西,以二萬兩解甘肅。

  七月以後,左宗棠有洋商借款,在江海關劃抵扣,至十二月,借款十八萬,業已抵解完竣,明年自應另行籌議。若以一萬五千兩分給清淮,就本境之錢協本境之軍,多寡尚可通融於臣,豈不甚便?惟甘肅艱險隋形,實為各省至苦之區,權衡緩急,不能不先盡甘餉。臣擬從明年正月起,每月仍籌足三萬兩,全數解交甘肅,以一萬兩協濟穆圖善軍營,遵旨解至湖北轉交穆圖善委員史敬收領,以二萬兩協濟左宗棠軍營,交留滬委員胡光墉領解。其張之萬軍餉如實缺乏,臣仍當設法籌濟,以免貽誤。所有籌解明年協甘餉銀緣由,理合繕折複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