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奏稿 | 上頁 下頁
欽奉四次諭旨複陳折


  (咸豐十年七月二十三日)

  奏為欽奉四次諭旨,恭折複陳,仰祈聖鑒事。

  竊臣於七月十四日,承准軍機大臣字寄,七月初一日奉上諭:

  周天受奏,旌德等處賊匪竄犯甯國,郡城被圍,急盼援師一折。甯國為江、浙屏蔽,倘有疏失,則蕪湖等處之賊,得與蘇、常聯絡,剿辦愈難著手。曾國藩已抵祁門,著即調派勁旅,前往甯國,與周天受內外夾擊,藉解城圍。其蘇、常等屬,應如何速籌進剿,一俟鮑超等到營,並著即行籌辦。等因。欽此。

  又於七月十五日,承准軍機大臣字寄,七月初三日奉上諭:

  王有齡奏:「逆匪竄入於潛,勢將內犯省城,請飭該大臣迅速赴援。」等語。曾國藩若由淳安、嚴州轉戰而東,先將此股逆匪剿除,則皖、浙可以保全。然後進兵削平江蘇諸郡縣。如曾國藩尚未能督兵前往,即催調張運蘭、鮑超等,迅速到齊,兼程前進,以顧全局。等因。欽此。

  又於七月十七日,承准軍機大臣字寄,七月初五日奉上諭:

  龐鐘璐奏:「由浙至蘇,必須先複吳江;由滬至蘇,必須先複昆山;由江北至蘇,必須由常熟進兵,再由丹陽、溧陽追躡其後,庶可殲除賊匪。請飭曾國藩迅速統師南下。」等語。蘇常等郡縣,被匪蹂躪,民團尚能殺賊,亟望官軍援剿。若任久陷賊中,恐民心易懈,賊守益堅,辦理愈難措手。著曾國藩體察情形,應由何路進兵,迅圖規複地方,並將辦理情形迅速具奏。至所稱常、昭兩縣捐餉已竭,請飭協濟。等語。並著曾國藩飭令該地方官,就附近完善之區,勸捐接濟。庶使民團踴躍,得以相機攻剿。該大臣務當統籌全域,迅掃逆氛,以慰朕望等因。欽此。

  又於二十一日,承准軍機大臣字寄,七月初九日奉上諭:

  據瑞昌等奏,於潛大股賊匪,疊陷臨安、余杭二縣,並由余杭塘竄逼省垣。雖經總兵劉季三一軍擊退,而省城兵勇,能守而不能戰。張玉良攻剿嘉興之軍,正在得手,亦難撤調。福建江西之兵,雖經催調,到尚需時。待援情形,自屬非常緊迫。著曾國藩仍遵前旨,迅速取道入徽,即由淳安、嚴州轉戰而東,先將此股逆匪撲滅,保全浙省,再圖規複江蘇諸郡。設或該大臣不能親往,亦須先派得力之兵,前往救援,以冀挽回大局等因。欽此。

  仰見聖謨廣運,籌示精詳,曷勝欽感。臣於七月十二日,遵籌全域折內,業將甯國危急、廣德失陷等情,複奏在案。伏查目下軍情,自以規復蘇、常為要。而由皖南進兵,必須能保甯國、能複廣德,乃有進兵東下之路。則必以急援甯國、急攻廣德為要。二者力不能兼辦,則又以專救甯國為要。然由祁門、徽州而入寧郡,須分走旌德、涇縣、石埭等處,現已一片賊氛,必須節節掃蕩,以分賊勢,而清後路。則欲援寧郡,又以先剿旌,涇,石三縣為要。臣自聞甯國被圍之信,續撥銀五千兩,由張芾派弁轉解,因無路可達,中途折回。臣催調各軍,急切難來,日夜旁皇,莫知所措。茲幸接據鮑超稟稱:已於七月初五日,行抵宜昌府。

  張運蘭稟稱:十一日行抵江西省城。李元度於十二日亦抵江省,計七月底,均可趕到祁門。臣擬俟該鎮道等到齊,派鮑超率霆營六千,由黟縣以攻石埭。張運蘭率老湘營四千,由太平以攻涇縣。又飭李元度先往廣信,佈置防務,仍由徽州、旌德前進。必俟旌、涇、石三路肅清,直抵寧郡,然後臣軍之立腳始定,皖南之局勢始安。皖南安,則浙江亦安,而蘇、常亦有可圖。若使皖南不安,則臣軍且岌岌自保之不暇,又何能屏蔽浙江,更何能規復蘇、常。臣之棉力,必俟八、九月間大戰數次,然後視打仗之利鈍,定入蘇之遲速。目下兵力未齊,上不能慰聖主宵旰之憂,下不能答蘇人雲霓之望。此臣之寸心負疚,惶悚無地者也。至龐鐘璐所稱,由浙至蘇,先複吳江。此張玉良一路之事。必先克復嘉興,然後能達吳江。由滬至蘇,先複昆山。此薛煥一路之事。必先克復松、太,然後能進昆山。由江北至蘇,取道常熟。此李若珠一路之事,必先分兵過江,然後能趨常熟。

  此三路者,聞方自保之不暇,未必能遽圖進取。若臣軍南赴吳江,仍須由皖南下手。北赴常熟,仍須從淮揚下手。行軍本有次第,賊情時有變更,既難僥倖于不可必成之功,又豈敢臆斷於不可逆料之事。臣惟有嚴督皖南諸軍,速戰一日,速進一步,以期仰副聖廑。至常昭捐餉已竭,應飭該地方官勸捐妥辦。惟祁門距常熟等處,相隔過遠,文報不通。臣當劄飭州縣,兼函商紳士,設法籌捐,以資接濟。至月前竄杭之賊,當經擊退,由原路退回,竄陷廣德,臣已迭次奏明。淳安、嚴州現俱無事,臣自無庸分兵赴援。所有欽奉四次諭旨,恭折由六百里複奏,伏乞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