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國藩文集 | 上頁 下頁 |
葛寅軒先生家傳 |
|
先生諱大賓,字興森,號寅軒,葛姓。先世自蘇州徙居湖南,遂為湘鄉人。曾祖世珍,祖生霞,父長添,世有隱德。先生幼而端重,動止異于常兒。長而益自檢制,終日危坐,言笑不妄。盛暑不袒,焚香把卷,默識恬吟。性耐劇飲,雖醉不亂;或久無酒,終亦不索,怡然若有以自得也。 乾隆之末,海內文人以靡麗辯博相高。昆明錢南園侍禦灃,獨以剛方立朝,視學湖南,以正誼篤行風楚之人,所取率多端士。先生既受知于錢公,補縣學生員,益折節自繩,跬步必衷於古訓。學徒游其門,則先教之以忠孝大節,下至飲食起居,出處語默,取與毫釐,各有法式,從則貞吉,違則恥辱,至不得齒於人。聽者往往汗下。常稱錢公及其師湘潭朱聲越之學行,以勉其門人弟子。弟子高第者,我先大夫竹亭公及陳君道著籍最早。晚歲又得黃君星平,鄒君魯道,皆登甲科,知名于時,各秉師說,以教授鄉里,傳嬗賡續,篤守矩鑊。吾鄉風氣淳古,士人循循,不敢背越禮法,以自放其亡等之欲。論者以為淵源一本于先生。彼南面民上司政教之柄,其流風餘韻,得比于一諸生被人之深且久如此者,曾幾人哉? 先生四歲喪父,哀毀若成人。年十三,值父忌日,出主以祭,主動僕地,粉面剝落,脫去葛字,微露周字,蓋木工飾周姓廢主為之者也。先生痛哭引咎,告墓易主,蔔日乃祭。事寡母左孺人也,巨細必躬,疾必嘗藥。生徒有饋,必歸以獻。嘗隆冬獨坐,心動,急自館所馳歸。入門,數呼母,母方與仲兄負暄後院,聞聲趨出,而屋後山忽頹,壓坐席破碎。裡之人以謂先生誠孝之所感也。母歿,勺飲不入口者五日。既葬,衰服終其身,腰以下無複存寸縷。服闋,每祭必泣,盡哀,以為常。兄弟五人,既分居矣。逋負累累,無以自存。先生則請于母,複同居如初。即有所入,絲發不以自私。兄弟沒,則庀翼喪;無子,為之立後。群從諸婦,各受職業,室以大和。 道光二年,朝廷開孝廉方正之科,有司舉先生應詔,或勸之一詣京師誆選。先生曰:「是可以躁求耶?」 十二年壬辰十月二十九日,卒於家,春秋七十有一。 配左氏,前卒。時先生年才三十有奇,終身不更娶。 子二:長榮蔭,早沒;次榮館。 孫三:封泰、先晉、封梁。孫女二人,其一歸吾弟國華。 曾孫鎮堡、鎮嶽。 先晉,縣學生員,後其世父榮蔭,先生命也。篤慎而好學。積善之報,殆將於是乎在。 前史官曾國藩曰:「人之品類,至不齊也。唐代設科取士,名目繁多。宋司馬光請開十科以求賢,其目至為賅簡。今世官人,專出於進士之一途,蓋有科而無目矣。會典所著,特科有三:曰博學鴻詞,曰經學,曰孝廉方正。鴻博科再開,經學科一開,當時皆稱得人。孝廉方正之科,詔開六七次,而由之以踐曆顯仕者特少。或舉天下而無一人赴部應試者,則何也?豈朝廷所以旌別此科,其法有未善與?抑有司者漫不矜慎,舉非其人與?以湘鄉言之,道光初元舉先生,咸豐初元舉羅君澤南,未可謂都非其人也。夫誠得其人,在上者固當思所以致之耳!彼膺斯舉者,豈汲汲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