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國藩文集 | 上頁 下頁
紀氏嘉言序


  士之修德砥行,求安於心而已。無欲而為善,無畏而不為不善者,此聖賢之徒中有所得而不惑者也。自中智以下,不自能完其姓之分,大抵不勸不趨,不懲不改。聖人者,因而導之以禍福之故,如此則吉,不如此則凶咎。使賢者由勉以幾安,愚者懼罰而寡罪。故易稱余慶、餘殃,書戒惠,逆影響。先王所以利民,其術至巳。自秦氏以力征得天下,踵其後者,率小役大,弱飼強。強橫之氣充塞,而聖哲與奸宄同流轉於氣數之中,或且理不勝氣。善者不必福,而不善者不必抵於禍。於是浮屠氏者,乃乘其間而為輪回因果之說。其說,雖積惡之人,立悔則有莫大之善。其不悛者,雖死而有莫酷之刑。民樂懺悔之易,而痛其不經見之慘虐,故懼而改行十四五焉。

  今夫水無不下也,而趵突泉激而上升;火無不然也,而鹽井遇物不焚,燭至則滅,彼其變也。戾氣感而祥降,順氣感而災生,亦其變也。君子之言福善禍淫,猶稱水下火然也,道其常者而已。常者既立,雖有百變,不足以窮吾之說,是故從乎天下之通理言之,則吾儒之言不敝而浮屠為妄;從乎後世之事變、人心言之,則浮屠警世之功與吾儒略同,亦未可厚貶而概以不然屏之者也。

  河間紀文達公博覽強識,百家之書靡不辨其原而究其歸。所著《閱微草堂筆記》五種,考獻徵文,搜神志怪,眾態畢具。其大指歸於勸善懲惡,崇中國聖人流傳之至論,亦不廢佛氏之說。取愚民易入者,委曲剖晰,以聳其聽。海以內幾家置一編矣。宛平徐春泉大令好之尤篤,擇其彌精而足以警世者,別錄一帙,名曰《紀氏嘉言》。其無關於勸懲者,則皆闌而不入。梓人畢役,以授國藩讀焉。世風日漓,無欲而為善,無畏而不為不善者,不可得已。苟有術焉,可以驅民于醇樸而稍遏其無等之欲,豈非士大夫有世教之責者事哉?

  今餘盜食天祿,曾不能絲毫補救於斯世斯民,觀徐君之汲汲於此,其使餘增愧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