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文正公全集 | 上頁 下頁 |
曾文正公奏稿卷二十五 |
|
湘軍在新野南陽勝仗折 同治五年九月十三日 奏為官軍在新野、南陽等處迎剿張、牛逆股,迭獲勝仗,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皖南鎮總兵劉松山、宣化鎮總兵張詩日,在新野等處剿賊獲勝,臣於八月十二日附奏大概在案。旋據劉松山等稟稱,七月十四日,聞宋慶一軍在刁河被圍,立即拔隊馳援。十五日行抵南陽,探知豫軍業已解圍,該逆向東南竄過瓦店一帶。適白河水勢陡漲,覓船駛渡,十七八等日渡畢。二十一日行抵隱灘,與宋慶相見,籌商會剿之策。是時賊方攻破南陽之尹家寨,屯聚各村。議定宋慶一軍進左路,張詩日一軍進中路,劉松山一軍進右路,行二裡許,步賊大隊分路撲近,馬賊從兩旁包抄,勢甚披猖。我軍三路迎敵,戰未半時,賊悉退守尹家寨,為負隅死拒之計。劉松山揮眾猛攻,一鼓下之,各軍三路跟追至二十余裡之桑莊寨,將賊踞村莊四十五處悉數奪回,該逆大潰,直奔向侯橋寨一路。共計斃賊千餘人,解散脅從甚夥。 是晚趕齊輜重踅宿桑莊寨。二十二日,整隊進抵侯橋寨,張、牛馬步大隊蟻聚對河,相距四五裡,各軍商定仍分中、左、右三路,宋慶居左,張詩日居中,劉松山居右。而于中,右兩路,又各分中、左、右三路,回環策應,蟬聯而進,由河之南轉折向東,追至新野所屬之上仙岡,賊股愈出愈多,兩旁村莊步賊結成圓陣數十起,分列以待;騎賊數千包抄我軍之後。劉松山見賊挾全勢來抗,嚴飭各營屹立穩持,施放槍炮,步步轟擊。未幾,馬賊漸包漸近,而中路賊勢尤厚,先以大股沖撲中路之右,經彭秀清、羅朝雲率兩營抵住,該逆即直撲中路之左,長矛數千,分排林立、我軍當中路之左者,為知府銜浙江同知朱式雲,督率星豫三營,施放噴筒,步賊稍卻,而馬賊又從星右營之後盤旋而入,步賊於煙焰中持矛衝突。我軍以短兵鏖戰,一以當十。血戰半時之久,賊之矛杆摧折者,猶徒手爭先,裹創力戰,星左營受敵最久,幾不能支,朱式雲持刀躍馬,往來督陣,賊勢漸靡。劉松山、張詩日約同宋慶等率隊猛擊,呼聲雷動,立斃悍賊六七百名,合軍追殺十餘裡,遂收隊至上仙岡暫息。是日計殺斃生擒及解散者不下三千名,奪獲騾馬二百餘匹;查點各軍陣亡者,哨官花翎都司鄒明立一名。受傷最重者,副將黃瑞、都司賀大有二名。各勇陣亡者十八名,受傷者二百四十九名。由劉松山等詳細具報前來。 臣查張、牛二逆,前經劉松山、張詩日兩軍敗之于上蔡等處,茲又追及南陽之尹家寨、新野之上仙岡,奮勇鏖戰,雖殺賊不及前此之多,而賊勢之悍,臨陣之猛,亦近來所罕見。劉松山等聞豫軍被圍,即日馳援,及解圍後即與宋慶聯絡一氣,同心苦戰,尤得師克在和之義。除將出力各員,附入上蔡案內匯獎外,其陣亡之花翎都司鄒明立一員,仰懇天恩敕部照陣亡例議恤,以慰忠魂。所有官軍在新野、南陽等處剿賊獲勝緣由,恭折由驛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 再,此案已據河南撫臣具奏,合併聲明。謹奏。 淮軍往來剿賊勝仗折 同治五年九月十三日 奏為劉銘傳、潘鼎新兩軍往來剿賊迭獲勝仗,並現籌防剿事宜,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撚逆東竄,後調兵追剿,臣於八月二十三日奏明在案。劉銘傳一軍於二十七日馳抵城武,潘鼎新一軍於二十六日馳抵濟寧。是時賊正麇集鄆、巨之間,山東撫臣閻敬銘派出之王成謙、王正起兩軍,三次進剿,迭獲勝仗。二十六至三十等日,該逆猛撲運河之袁口、靳口、開河等處,東軍抵禦嚴密,未能搶渡。其長溝以下之運防,李昭慶一軍修築堅固,又經潘鼎新一軍趕至濟寧,軍威頗壯,該逆未敢撲犯。三十日,劉銘傳、潘鼎新會於汶上境內之馬村,探知賊俱盤據梁山前後,火光橫亙數十裡。九月初一日,劉銘傳一軍由蔡家陵進,潘鼎新一軍由方家廟進,分道直薄梁山,賊之馬隊由東至西,包抄而來。張景春、烏爾圖那遜督馬隊迎剿,劉盛藻、唐殿魁率步軍繼進,陣斬悍逆數十名,馬賊敗走。其另股步賊三千餘名,馬賊數百人,自北而南,正與潘鼎新一軍相遇,潘鼎琛、餘在傍等施放炸炮,潘鼎立率隊從旁抄擊,賊即轉向西奔,我軍三面齊進,該逆盡向王莊奪路竄走。烏爾圖那遜追至王莊,徑入賊隊,手斬馬賊,身受矛傷五處,猶不少卻,經張佩之率隊沖進救護回營。北路劉盛藻、唐殿魁從後追到南路潘鼎琛等攔頭擊之,賊不敢戀戰,悉數狂奔。我軍追至二十餘裡,殲賊無算,因天晚俱各收隊。查點旗兵陣亡一名,馬勇陣亡受傷十餘名。 自有此戰,賊已膽落。次日向南回竄,劉銘傳、潘鼎新兩軍並力緊迫,初二至初五等日,在鄆城、菏澤、曹縣、東明等處,或一日一戰,或一日再戰,該逆被躡窮迫,三次整眾來犯,連不得逞,殺傷逃散甚多,牲畜器械遺棄遍地。潘鼎新一軍,初八日趕至杞縣,接仗小勝。劉銘傳一軍,初八日趕至睢州。該二軍於兩旬之間,往來一千六七百里,縱橫追逐,迄未停止,現在杞縣、陳留一帶籌備米糧,仍即跟蹤追剿。此次賊鋒已挫,其勢或可稍衰,既不得志於東,必仍狂竄而西。臣已檄令劉松山一軍,由扶溝以北向前迎剿,並檄鮑超一軍,由南陽至南召、魯山一帶,遮截賊人洛陽之路。如果驅賊南趨鄂境,當一面派兵與鄂軍會剿,一面留兵再辦沙、賈兩河防守事宜,冀收夾擊之效。除劉銘傳等軍初二至初五詳細戰狀另行續奏外,所有淮軍往來追剿獲勝及現籌防剿緣由,恭折由驛五百里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水師報捐請廣學額折 同治五年九月十三日 奏為水師各營報效銀兩,懇請加廣本籍學額,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臣接准兵部右侍郎臣彭玉麟諮稱,所部水師十營積欠餉項,陸續設法籌補,現將同治二、三年分欠餉補發外,尚欠十一個半月。據各營稟稱,從征十餘年,轉戰六七省,公誼私仇,激於義憤,今幸長江肅清,金陵克復,東南漸次廓清,而餉源仍形支絀,乃蒙籌補同治二、三年分薪水口糧,從枵腹習戰之餘,得上馬飽騰之樂,各營感激圖報,特於補領口糧內共捐銀十萬兩以助軍餉,不敢仰邀議敘。惟各將士均籍隸湖南,可否照查成案,以銀三萬兩,加廣衡陽縣永遠文武學額各三名;銀二萬兩,加廣清泉縣永遠文武學額各二名;銀五萬兩,加廣衡州府永遠文武學額各五名。以作士氣,而廣皇仁。 除將所捐銀兩發交水師糧台續發口糧外,相應據情諮請具奏前來。臣查彭玉麟所部水師十營,積年以來,欠餉甚巨,均經該侍郎設法彌補。現據諮稱,同治二、三年分薪糧補發外,尚欠十一個半月,各營將士體念時艱,力顧大局,願於補領薪糧內捐出銀十萬,實屬深明大義,出於至誠。查戶部奏定章程,凡捐輸銀一萬兩者,准加文、武定額各一名。今水師各營合捐銀十萬兩,請加廣衡陽縣永遠文、武學額各三名,清泉縣永遠文、武學額各二名,衡州府永遠文、武學額各五名,共廣定額十名,係數與例相符。 合無仰懇天恩,俯准敕部議複施行。所有水師各營報效銀兩,請廣學額緣由,謹繕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彭玉麟報捐歷任養廉片 同治五年九月十三日 再,臣接准兵部右侍郎臣彭玉麟諮稱:查軍需則例載,各省文職人員調派軍營,自督撫司道以及州縣佐雜,應得養廉銀兩,俱照本任應得養廉之數全分支給,即于軍需項下作正造銷等語。今自咸豐五年七月二十日補授浙江金華府知府之日起,至同治元年正月十七日安徽巡撫開缺之日止,歷任應得養廉銀兩,計金華府知府任內應領銀一千一百二十兩有奇,廣東惠潮嘉道任內應領銀一萬五千五十八兩有奇,廣東按察使任內應領銀二千七百九十九兩有奇,安徽巡撫任內應領銀二千五百六十四兩有奇,共應領養廉銀二萬一千五百餘兩,均未到任支領,亦未在軍營糧台支給。現在各省軍需支絀,自應悉數捐助,聊資補苴,並不敢仰邀議敘等因請奏前來。 臣查彭玉麟帶兵十餘年,治軍極嚴,士心畏愛,皆由於廉以率下,不名一錢。今因軍餉支絀,願將應得養廉銀兩悉數報捐,由各該省提充軍餉,不敢仰邀議敘,實屬淡于榮利,公而忘私。除由該侍郎諮明浙江、廣東、安徽巡撫作正造銷外,理合附片陳明。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敕部查照。謹奏。 續假調理片 同治五年九月十三日 再,臣於八月十二日因病請假,蒙恩允准。一月以來,服藥調治,外症全愈。惟用心稍久,輒複煩燥出汗,夜間尚有盜汗,耳聾亦時作時止。昨初五、六、七等日,李鶴年、張之萬先後過訪臣營,會商軍務,臣尚能勉強酬應。初九日酉刻,忽然昏暈倒地,雖旋即扶坐無恙,而衰頹之態實難支持。據醫者雲:心氣過虧,必須謝絕人客,加意靜攝,或可不再添病。合無仰懇天恩,俯准續假一月,在營調理。至目下群賊西竄,淮軍、湘軍、豫軍,鄂軍或剿或防,徵調紛紛,臣當與各督、撫妥商調度,雖在病中,不敢稍涉大意,請釋宸廑。謹附片陳明。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彙報近日軍情折 同治五年十月十三日 奏為彙報近日軍情,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撚逆全股由山東曹州竄回豫境杞縣、扶溝等處,臣於九月十三日馳奏在案。維時尚不知賊分兩股之說。厥後節據探稟,任、賴一股分竄西北,徘徊黃河南岸黑岡一帶。十一日,賊至滎澤壩。十二日,偷挖河堤。十三日。豫軍炮船趕到,會同陸軍宋慶等將賊擊退。張總愚一股由扶溝分竄西南,十四五等日,攻撲許州,適張樹珊一軍由山東追賊回豫,十五日,聞許州告警,即率隊馳援,一擊敗之。劉秉璋、楊鼎勳兩軍亦馳抵許州之小召鋪,逐賊於潩河東岸,頗有斬擒。由是各賊遂分東、西兩路。其東竄者為任柱、賴汶光一股,西竄者為張總愚全股,牛落紅已死,其子牛喜接管。賊党或雲隨任、賴東竄,或雲隨張逆西竄,尚無確信。臣於九月十七日檄文劉銘傳、潘鼎新、張樹珊三軍馳剿東路一股,鮑超、劉秉璋、楊鼎勳、劉松山專辦西路一股。潘鼎新一軍,九月二十日自朱仙鎮拔隊,四日而馳抵定陶。該逆一日夜行二百餘裡,先於二十一至二十五等日,猛撲運河之袁口、開河等處,經東軍竭力擊退。潘鼎新趕到後,逆蹤盤旋於鄆城、巨野、金鄉等處。二十八、九兩日,潘鼎新在嘉祥剿賊獲勝。劉銘傳於二十九日至巨野之葛店,派張景春等選帶馬隊馳剿賊館。十月初一日,在羊山擊賊獲勝,追至金鄉東北之周圩收隊。現在劉銘傳紮金鄉,潘鼎新紮濟甯之安居,賊在金、濟之間。張樹珊一軍由虞城馳赴單縣。聞賊若不得逞于山東,即竄徐、淮,圖撲運河。李鴻章已至徐州。諸軍畢集,當可保全運防,徐圖兜擊。此東路各軍剿賊之情形也。 賊之西竄者,由襄城、郟縣、汝州一路奔竄。鮑超於九月十六日由南陽拔隊,初聞賊竄襄城,擬由裕州一路進剿。及行抵裕州,知賊已竄汝、郟,即兼程行走。二十一日,馳抵魯山,而賊已遁往汝州之臨汝白沙地方,旋由宜陽、永寧連夜狂奔。鮑超亦由汝州、洛陽跟追,二十九日抵宜陽之韓城鎮,十月初二日至陝州之章茂寨。每日均行八九十裡至百里不等。劉秉璋、楊鼎勳兩軍自許州獲勝後,取道新鄭、鄭州,汜鞏一路,十月初二日行至陝州之觀音堂。賊知追兵將至,遂於閿鄉西南之大峪口繞越潼關以南闌入陝西之商州一帶。各軍餉項未到,米糧罄盡,陝、閿、商、雒,萬山之中,初冬苦寒,士卒寒衣未備,萬難再進,據逃出難民稱:賊以陝西無食可覓,意欲由荊紫關竄往湖北等語。查商州與鄖陽毗連,又近南陽之內鄉、鎮平等處,鮑超現擬由章茂寨回至南陽,劉秉璋擬由觀音堂回至新鄭,一面籌備米糧,一面備剿回竄之賊。劉松山拔隊稍遲,十月初三日甫至汝州,因賊已去遠,即在汝屬暫駐,續候調度。此西路各軍追賊之情形也。 臣查此次賊分兩股奔竄,東路一股,劉銘傳各軍尚能追及邀擊;西路一股,鮑超等奔馳千里,未及接仗,實深焦憤。惟陝西艱苦已極,不特官軍米糧、子藥籌運萬難,即該逆志在擄掠;亦必無所得食,恐不久仍將回竄:同治二年,群賊銳意入秦,三年正月,又棄漢中而回竄鄂、皖,其明證也。臣所慮者,山西防務僅恃一河,賊若北渡竄晉,為患方長,伏乞皇上飭下山西撫臣嚴扼河防,保全完善之區。若僅在秦境,則數月之內又將回竄豫、鄂,臣已檄飭各軍,沿途確探,相機迎剿。除劉銘傳等在山東各戰應由李鴻章詳細具奏外,所有近日軍情緣由,謹繕折由驛五百里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病難速痊請開各缺仍留軍中效力折 同治五年十月十三日 奏為微臣病難速痊,籲懇天恩,准開各缺,仍在軍中效力,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臣因病請假,仰蒙恩准,兩次均賞假一月,在營調理。兩月以來,加意調治,而心氣過虧,不時出汗,不能多閱文牘。說話逾十餘句外,舌端即蹇澀異常,耳亦重聽;不說話時耳鳴,而尚不甚聾,因是終日不願見客。標病則屢有變換,近日右腰疼痛。陝西撫臣喬松年過此,目睹臣狼狽之狀,似此病軀,久膺重任,斷無不僨事之理。再四籌思,不得不仰懇聖慈,請開各缺,安心調理。惟臣受恩深重,有不敢遽請離營者,人臣事君之義,苟有所長所短,皆可直陳於聖主之前。 臣不善騎馬,未能身臨前敵親自督陣。又行軍過於遲鈍,十餘年來但知結硬寨打呆仗,從未用一奇謀、施一方略制敵于意計之外。此臣之所短也。臣昔于諸將來謁,無不立時接見,諄諄訓誨,上勸忠勤以報國,下戒騷擾以保民。別後則寄書告誡,頗有師弟督課之象。其餘銀米子藥搬運遠近,亦必計算時日,妥為代謀,從不誑以虛語。各將士諒臣苦衷,頗有家人父子之情。此臣昔日之微長也。 今臣病勢日重,憚於見客,即見亦不能多言,豈複能殷勤教誨?不以親筆信函答諸將者已年餘矣:近則代擬之信稿,亦難核改;稍長之公牘,皆難細閱。是臣昔日之長者今已盡失其長。而用兵拙鈍,剿粵匪或尚可幸勝,剿撚實大不相宜。昔之短者,今則愈形其短。明知必誤大局,而猶貪戀權位,諱飾而不肯直陳,是欺君也;明知湘、淮各軍相信頗深,而必遽求離營,不顧軍心之渙散,是負恩也。臣不敢欺飾於大廷,亦不忍負疚於隱微,惟有籲懇天恩,准開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實缺,並另簡欽差大臣接辦軍務。臣以散員留營,不主調度賞罰之權,但以維繫將士之心,庶于軍國大事毫無所損,而臣之寸心無忝。即病體亦可期漸愈,感激鴻施,曷有既極。所有微臣病難速痊,請開各缺,仍留軍中效力緣由,謹繕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請暫注銷爵秩片 同治五年十月十三日 再,臣于同治三年七月蒙恩錫封一等侯爵,世襲罔替。祗承恩命,懼弗克勝。維時金陵幸克,初立功績,皆賴諸將之力。朝廷論功行賞,恩賚有差,各將皆邀殊榮。臣忝居統帥,不敢立異固辭。然自拜命以來,無日不兢兢業業,恐負非常之寵,而貽不稱之譏。去歲奉命剿撚,至今已一年零五個月,毫無成效,雖聖主不加譴責,而臣心實覺悚惶,應懇天恩收回成命,敕部將臣所得封爵暫行注銷。此後臣效力行間,如果病體全愈,續有微勞,再當乞恩賞還爵秩,謹法古人自貶之義,以明微臣抱歉之忱,不敢稍涉矯激。合附片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淮軍勝仗詳細情形折 同治五年十月十三日 奏為官軍在鄆城等處追剿屢勝,恭折補奏,仰祈聖鑒事。 竊九月初旬,直隸提督劉銘傳、山東按察使潘鼎新兩軍在鄆城等處剿賊疊勝,臣於九月十三日附陳大概,聲明續報戰狀在案。 旋據劉銘傳等呈稱:九月初一日,該兩軍在梁山破賊後,初二日追至鄆城之季家莊,與賊相隔半程。初三日,行抵安興孔集等處,探知賊在曹州府東之新集。初四日向明,潘鼎新一軍先馳至新集之南約四五裡,該逆正思西竄,我軍沖入賊陣,截殺數段,逆勢奔潰。劉銘傳一軍馬步亦到,追殺十余裡至趙王河沿,賊由曹州城北西奔。兩軍督隊緊迫,截殺多名,並生擒撚首興大剛及賊党二百餘名。初五日,又及賊于曹縣朱家寨。該逆因連日被創窘急先驅,牌尾南走,悉整悍眾迎犯。其馬賊分數股先撲劉銘傳馬隊,步賊分十餘團繼之。劉盛藻、唐殿魁率軍先至,張景春率馬隊由黃集迎剿。馬、步方接戰時,潘鼎新由周集直趨賊後,該逆前後受敵,顧應不暇,陣勢紛亂,盡向西南奔潰。我軍追殺十餘裡,該逆又折而東走,欲抄潘鼎新後路,複經潘鼎琛、潘鼎立等從東路擊敗,追至桃源驛寨,天已昏暮,收隊暫息。是夜,賊不敢停留,即由老黃河向正南奔竄。初六日,由東明界追至新考城之敬勝寨,該逆奔向杞,睢之間,我軍跟蹤緊追,沿途逃散及歸降者無算。初七日,劉銘傳至睢州,潘鼎新至蘭儀。賊於初八日竄至杞縣。潘鼎新從蘭儀南來,行至離城二十裡之陽堌集,正遇賊馬奔馳,當即整隊而前,該逆不意官軍又從北面繞出其前,未敢交戰,棄械亂竄。潘鼎琛、萬國順、潘國揚乘勢掩殺,獲馬百餘匹,擒斬悍匪二百餘名。統計七日之間,大小六戰,縱橫蕩決,無役不勝。由劉銘傳等呈報前來。 臣查逆眾東犯,銳意竄渡運河,自九月初一日梁山一戰,賊勢稍卻,尚思留戀東境,為覓食苟延之計。劉銘傳、潘鼎新兩軍盡力追剿,窮賊所往,遂使悉數敗竄。東省運防無恙,固有守禦之嚴,亦賴追兵之速,其在事出力人員,應即歸入前案匯保。所有淮軍在鄆城等處剿賊詳細情形,恭折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黃翼升回駐江甯片 同治五年十月十三日 再,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於四月間出省巡視駐防各水師,經升任漕臣吳棠奏明在案。該提督由運溯淮,周曆濟寧、臨淮等處,查閱各營。八月中旬,自周家口下駛,行至清江,適署兩江督臣李鴻章帶印出省,該提督即回駐江甯省城,藉資鎮撫。謹附片陳明,伏乞聖鑒。謹奏。 調鮑超劉松山兩軍分路援剿折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二日 奏為恭報近日軍情,並檄調鮑超、劉松山二軍分路援剿,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東西兩路賊情,臣於十月十三日馳奏在案。西竄之匪,十月二十二日以前,臣接各路探報,均稱賊將回竄豫、鄂,自二十二日以後五日中,探報並無西股回竄之說。臣恐該逆深入秦境,遂於二十七日檄令鮑超統帶霆軍由鎮平、內鄉、淅川進荊紫關以達商州入秦援剿。東路一股,劉銘傳、張樹珊等軍二十六日在曹州接仗獲勝,該逆狂奔南竄。二十八日,據報邊馬已至太康。臣恐該逆回至豫境,又將西竄汝洛,圖犯秦晉。晉省防務僅隔一河,陝州之三門茅津渡一帶,河淺石多,冰結成橋,若乘間偷渡,蔓延晉境,尤屬可慮。因檄飭劉松山統帶一軍迅赴汝州,攔頭截擊,遏其西去之路。並至陝州三門等處,與山西臬司陳浞,夾河設守,力保晉省完善之區。惟是霆軍入秦,湘軍防晉,不特秦省米糧極少,有錢無市,即豫省洛、陝一帶,糧食亦艱苦異常。臣已函商兩省撫臣李鶴年、趙長齡請其為該二軍辦糧,並函致陳湜,囑其設法多辦糧米,舟運入渭,接濟鮑超一軍,陸運渡河接濟劉松山一軍,不知能源源購運,無誤軍食否?相應請旨飭下趙長齡採辦解濟,其糧價、運價或由應協臣餉下扣抵,或由臣另籌解還,均無不可。 抑臣更有慮者。鮑超軍中向少明幹之員料理米糧等事,前在皖南,由臣派員辦糧源源接濟,在江西時名者紳亦竭力助糧,全無缺乏,故能專心打仗,所向有功。一離江,皖至福建者,即有上杭缺糧之嘩。赴甘肅者,又有金口棄舟之變。若入秦以後,糧米不繼,深恐滋生事端。從前多隆阿、楊岳斌、蔣凝學諸軍一入秦境,糧貴路遠,勇丁逃回者極多。以僧格林沁之忠勇,辦撚四年有餘,凡撚匪所到之處,該親王無不躬自追剿。惟同治二年撚股入秦,該親王未嘗派兵西追,想亦因米糧難購之故,臣此次檄調鮑超文內有雲,如實元米可辦,到萬分為難之際,亦可中途折回,並許以兵行至西安省城為止,不再西征,仍奏明專剿撚匪、不剿回匪等語與之約定。臣蓋鑒於金口之變,故特參以活筆,預為維繫軍心之地。伏乞皇上曲賜原諒。臣仍一面諄催鮑超西行,得尺則尺,得寸則寸,總期有益秦疆,不生他患,冀副聖主眷顧西陲之意。所有近日軍情,並檄調兩軍援剿緣由,恭折由驛五百里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奉到諭旨先行複陳片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二日 再,臣欽奉十月二十日寄諭:「該大臣勳望夙著,積勞致疾,自系實情,著再賞假一個月在營安心調理,欽差大臣關防著李鴻章暫行署理,曾國藩俟調理就痊,即行來京陛見一次,以慰廑系。」等因。欽此。跪誦之下,感悚莫名。 查統兵大員非身任督、撫有理財之權者,軍餉不應手,士卒即難用命。臣前以侍郎辦賊五年,卒無寸功。後以江督辦賊四年,乃有成效。深知其中之甘苦。現在湘勇及淮北勇月餉須七萬有餘,淮勇月餉須三十萬有餘,皆李鴻章一手籌畫。本年添出清水潭工、江北賑務,需銀近八十萬,軍餉遂形竭蹙。李鴻章或任江督,或任蘇撫,必有實缺一席,乃能籌此每月四十萬之鉅款,一離江南境內,則糧餉軍火均無所出,淮、湘軍心立見渙散,此等情形,臣于上年九月、本年八月曾經兩次詳奏,因諭旨詢及李鴻章能否移紮豫境,不得不再行縷陳,上瀆宸聽。李鴻章既難離江境,則接署關防似可暫而不可久。臣自問行軍太呆,不能平此流寇、精力太衰,不能當此大任,一俟霆軍西行就緒,病體調理稍痊,約計臘尾春初入京陛見,一以謝累歲高厚之恩,一以請辦撚不善之罪,再當面懇鴻恩,准開各缺,並懇于李鴻章,外另簡大臣來豫接辦。臣但求開缺以減事權,斷不求回籍以圖安逸,仍留軍營幫同照料一切,維繫湘,淮各軍之心,聯絡蘇、鄂兩路之氣,既無置身局外之想,亦免病軀戀棧之譏,庶臣之寸心稍安,而於大局毫無所損。除將關防擇日派員送交李鴻章,另疏恭報啟程日期外,所有奉到諭旨,理合先行複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近日軍情片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二日 正封折間,東路股匪由太康竄至陳州所屬之中和寨等處,臣派楊鼎勳一軍及張錫嶸敬字三營出隊追剿,斬擒二百餘人。賊蹤直奔沙河以南,該逆先被周盛波一軍於十月二十八九兩日在柘城、太康,鹿邑境內迎剿數次,俘獲解散頗眾,勢已稍衰。據擒賊供稱:任、賴等逆將由光固以竄鄂境。臣意賊即回竄,或南竄光,固或西竄汝,洛,均未可定。且東股縱不竄陝,亦恐西股由秦回竄洛、陝。劉松山一軍仍令由汝,洛進兵,總以力保黃河,先顧山西為主。至西路之賊,續據陝州、閿鄉等處稟稱,又回竄潼關迤西一帶,並雲已至閿鄉境內。臣察看情形,張逆回竄之說恐不甚確,鮑超一軍仍令從荊紫關一路進兵援秦,不再改調,合併附陳。伏乞聖鑒訓示。謹奏。 酌籌西路軍務派員辦霆營軍米折 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奏為酌籌西路軍務,仍令鮑超一軍援秦,並遴派大員專辦霆營軍糧,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臣檄派鮑超一軍援秦劉松山一軍防晉,曾于十一月初二日馳奏在案。旋接鮑超來文,瀝陳入秦之難。反復辯論,所最慮者有三:一在米糧之難辦,一在餉銀之難解,一在回匪之牽制。兼以口馬尚未到齊。擬在南陽陸續操練,一俟馬隊練成,陝省米糧轉運等事佈置周妥,再行人關,且引上年進援粵省,大吏一面催援,一面代為預備糧草轉運,照料客軍至為周到,故進兵雖遲,而到防未及十日,即能一戰克捷等因諮呈前來,請臣代為陳奏。 臣詳閱該提督所稱,均系實在情形。惟所慮之三端,回匪牽制一節,雖屬意中之事,然臣前次檄文內許其專剿撚匪、不剿回匪,業經奏明,此時尚無庸預慮。餉銀難解一節,該營餉項以江西為大宗,撫臣劉坤一力顧大局,籌解並未稍遲,惟路途太遠,轉折太多,自難免停軍待餉之憂。臣一面諮商劉坤一格外趲趕,一面諮請河南、陝西兩撫臣設法按站接解,當不至十分遲誤。米糧難辦一節,則為軍中最要之事。查有陝州靈寶縣丁憂在籍之江蘇候補道,前任蘇州府知府薛書常,才長心細,熟悉秦、晉、豫三省交界情形,臣已派委該員就近稟請山西撫臣領銀二萬兩,商之臬司陳湜,就地購糧接濟霆軍;並以軍士入秦艱苦,其買糧之價由臣籌款另發,一個月不扣勇丁月餉,一個月之外續辦糧米,由臣加價一半,在勇丁月餉中酌扣一半。事事籌畫清晰,諮複鮑超去後。鮑超未接此諮。因接臣第二次催函,頃已覆信,言俟接江西協餉,日內即可赴秦矣。 查署陝西撫臣劉蓉,先經疊催鮑超入秦,嗣又奏請改派劉松山、劉秉璋、楊鼎勳三軍入秦,不知各軍前在洛、陝未能赴秦先後退回者,皆由米糧太缺之故。若秦中米糧有著,則劉、楊等軍可往,鮑軍亦可前往。現在劉松山一軍業已馳赴汝、洛,與陳湜協防黃河,力扼賊竄晉省之路,楊鼎勳一軍駐防周家口;劉秉璋一軍,臣前調回山東,因行至睢州遇任、賴回竄,跟蹤追剿四百餘裡,現經李鴻章調赴清江接防成子河等處。此三軍者,一時均難更動,惟鮑超一軍人數較眾,約束亦嚴,本年所過鄂、豫境內,臣時加訪問,並無騷擾情事。今又為之酌加米價,廣辦軍糧,自不至更有他虞。相應奏明,請旨敕下河南撫臣李鶴年行知薛書常本籍,催令赴晉領銀,並請旨敕下山西撫臣趙長齡迅籌銀二萬兩,發交薛書常採辦米糧,以濟軍食而利戎行。山西所籌銀兩,或由應協臣餉下扣抵,或由臣另籌解還;仍如上次所奏辦理。 霆軍入秦以後,離臣一千餘裡,離李鴻章二千餘裡,似應由提臣鮑超自行奏報軍情,庶朝廷之見聞較速,調度較靈,並懇寄諭中許以專剿撚匪,不剿回匪,俾鮑超得以安慰軍士之心,免生意外之變。是否有當,恭候聖裁。所有酌籌西路軍務,仍令霆軍援秦,並遴派大員採辦軍米緣由,恭折由驛五百里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欽奉諭旨複陳折 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奏為欽奉諭旨,恭折複陳,仰祈聖鑒事。 竊臣接准兵部火票遞到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一日奉上諭:「曾國藩著回兩江總督本任,暫緩來京陛見。江蘇巡撫一等肅毅伯李鴻章著授為欽差大臣,專辦剿匪事宜。」欽此。 旋准軍機大臣字寄同治五年十一月初八日奉上諭:「著曾國藩即遵前旨,將軍務交李鴻章接辦。該督即回兩江總督本任,辦理餉需軍火,源源籌解,俾李鴻章得離江境統兵進剿。則籌餉與剿匪之功,均為國家倚重,正不必以開缺赴營,始足為朝廷宣力也。」等因。欽此。 跪誦之下,無任欽感。遵即擇於十九日飭派江蘇候補道林桐芳、衡州協副將胡正盛謹齎欽差大臣關防馳赴徐州,交李鴻章祗領。至臣仍回兩江總督本任一節,朝廷體恤下情,不責臣以治軍,但責臣以籌餉;不令留營勉圖後效,但令回署調理病軀,聖恩高厚,感悚交並。惟兩江總督公牘之煩,數倍於軍營,而疆吏統轄文武,尤以接見僚屬為要義。臣精力日衰,用心久則汗出,說話多則舌蹇。不能多見賓客,不能多閱文牘,業經屢次陳奏。數月以來,標病雖除,而此二患者迄未痊可。若非將舌端蹇澀之症醫治全愈,實難勝江督之任。且臣屢陳病狀,求開各缺。若為將帥則辭之,為封疆則就之。則是去危而就安,避難而就易。臣平日教訓部曲,每以堅忍盡忠為法,以畏難取巧為戒,今因病離營,安居金陵衙署,跡涉取巧,與平日教人之言自相矛盾,不特畏清議之交譏,亦恐為部曲所竊笑。臣內度病體,外度大義,減輕事權則可,竟回本任則不可。故前兩次奏稱,但求開缺,不求離營,蓋自抱病以來,反復籌思,必出於此,然後心安而理得也。臣既不能回江督本任,而李鴻章新膺專征之命又難久署,江督之篆亦不可不熟計而兼籌。 查刻下賊分兩股:東殷任、賴等逆竄至光固,非西入鄂,即南入皖。李鴻章或仍駐徐州,或移駐六安,以剿鄂賊;或移駐潁州,以剿皖、豫之賊,皆在兩江轄境之內。是李鴻章暫署江督,於剿辦東股毫無窒礙。至西股張逆在秦,臣現多方籌辦糧米,湘軍防晉業已超行赴洛,霆軍援秦即日亦可入關,似兩三月內李鴻章兼署江督尚無損於大局。合無籲懇天恩,敕下李鴻章以欽差大臣暫行兼署兩江總督,一面料理出省事宜。兩三月後,或請另簡兩江總督,或請另簡欽差大臣,或令李鴻章自薦籌餉大員,佈置後路。該大臣出省之宜遲宜速,均聽皇上權衡定奪,屆時臣再具疏請開江督等缺,目下謹遵諭旨暫緩陛見,仍在周口軍營照料一切,維湘、淮之軍心,聯將帥之情誼。凡臣才力所可勉,精神所能到,必當殫竭愚忱,力圖補救,斷不因兵符已解,稍涉疏懈,致乖古人盡瘁之義,請釋宸廑。所有欽奉諭旨,恭折複奏緣由,理合由驛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刊用木質關防片 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再,臣因病不能回江督本任,留營自效。李鴻章未入豫境,臣經手各件仍須認真籌辦,一切公文照常通行。查咸豐十年以前,臣辦理軍務皆用木質關防。茲擬仍刊木質關防一顆,其文曰:「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毅勇侯行營關防。」十九日送交欽差大臣關防後,即行開用。東、西兩路軍務,目下商同調度。俟李鴻章出省後,臣即不主調度賞罰之權,俾事權歸於畫一,庶將領有所適從,臣仍以散員留營,幫同照料,理合附片陳明。伏乞聖鑒。謹奏。 近日軍情片 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再,東路近日軍情。任、賴股匪自山東被剿,窮蹙回竄豫境。初一日渡沙河,由正陽、息縣、羅山一路狂奔,擾及信陽之南,將入鄂境。鄂軍甫經出隊迎剿,即行折回。周盛波一軍跟蹤前進,初十日遇賊于羅山縣城之東北,逼賊南趨山徑,首尾環擊,擒斬俘獲甚眾。該逆向東南竹竿河一帶驚竄,又為馬隊截殺無算,奪獲騾馬千餘匹。十一、十二日,該匪竄擾光州、光山。十三日竄至固始,探稱圖犯鄂境,此股賊匪先在東省撲運河,傷亡頗多。旋在豐、單、曹、濟一帶,經劉銘傳等軍痛剿,拋棄器械幾盡。此次竄至信陽,斫取青竹新矛,又經周盛波縱橫攔截,沿途遺棄,賊焰實已日衰,現飭張樹珊一軍拔隊追擊。劉銘傳一軍疲勞太久,臣令在周口休息兩旬,亦即赴鄂會剿。又檄李昭慶全軍由潁、亳以達光固、六安,冀與鄂軍一收夾擊之效。除周盛波及東路各軍詳細戰狀,此後均歸李鴻章具奏外,理合附陳梗概,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謹奏。 欽奉諭旨再陳下悃折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三日 奏為欽奉諭旨,再陳下悃,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臣承准軍機大臣字寄,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上諭:「曾國藩請以散員仍在軍營自效之處,具征奮勉圖功、不避艱難之意。惟兩江總督責任綦重,湘、淮各軍尤須曾國藩籌辦接濟,與前敵督軍同為朝廷所倚賴。該督忠勤素著,且系朝廷特簡,正不必以避勞就逸為嫌,致多過慮,著遵奉前旨,仍回本任,以便李鴻章酌量移營前進,並免後顧之憂。」等因。欽此。跪誦之下,欽感莫名。 臣辦撚無效,仰荷天恩不加嚴譴,特令回居優缺,又蒙聖慈垂訓,解釋避勞就逸之嫌,所以曲諒下情者無微不至。臣具有天良,豈不思黽勉圖報?惟兩江總督一缺,事繁任重,察吏、管鹽、籌餉諸大端外,又有洋務交涉之件。臣舌端蹇澀,不能多見屬僚,於察吏二字已不克舉其職;管鹽、籌餉兩者,亦須精神周到,乃能提挈綱領,厘剔弊端。臣用心輒汗,實難多閱文牘。至中外交涉之事,臣素未推究,若剛柔失宜,不特貽誤事機,兼恐有傷國體。細度此缺之繁難,斷非病軀所能勝任。與其勉強回任辜恩溺職,不如量而後入,避位讓賢。臣上次折內請俟兩三月後再行請開各缺,目下察看軍情,東路任,賴一股鄂軍雖獲勝仗,尚未大加懲創。西路張逆一股,已至輞川、藍田等處,鮑超一軍因等候餉銀、馬匹,尚未據報啟程,臣彌深焦灼,若非李鴻章迅赴前敵,恐軍務終無起色。合無仰懇天恩,另簡兩江總督專辦後路籌餉等事,或敕下李鴻章自薦籌餉大員,悉心區畫,奏明某款某款專供湘、淮各軍,俾得出省調度,庶幾上釋宸廑,下慰民望。臣即在周口行營調養病體,暗中商酌軍務,不敢稍存漠視。 抑臣更有請者。臣才力竭蹶,不堪負荷艱巨,曾于同治元年、二年三次具奏,又於三年十月附片密陳衰狀,上年五月十三日瀝陳精力衰頹,舌端蹇澀等情,臣未北征之前業已五次陳奏,並非因辦撚無功而始以引疾為卸責之地。倘必責臣以回任,則開缺之疏將累上而不已,臣咎愈重,宸聽愈煩,輾轉耽延,徒稽時日,大局或因而有損,臣心愈無以自安。惟有籲懇天恩,俯如所請,准開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兩缺,從此安心調治,一二年,幸獲全愈,臣必趨赴闕廷再求簡任,圖報高厚之恩于萬一,伏求聖慈垂察。所有欽奏諭旨再陳下悃緣由,恭折由驛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 再,此次封折仿照駱秉章入蜀之例,即用木質關防,拜發合併聲明。謹奏。 近日軍情片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三日 再,近日軍情。東路任、賴一股,上月十八九等日由黃安、黃陂邊境竄擾孝感:二十二日鄂軍譚仁芳接仗獲勝,逆蹤橫竄德安,適郭松林一軍由隨州疾馳迎剿:二十三夜在德安城外大獲勝仗;二十四日跟蹤追剿:二十五日經過應城,追至王家廟接仗獲勝;二十六日在於皂河苦戰,互有勝負。據曾國荃來函,賊現敗竄鐘祥,恐將由隨州、棗陽回竄豫境等語。臣調劉銘傳一軍由上蔡、遂平至唐縣、新野一帶攔剿。劉秉璋一軍,李鴻章前調之防成子河,後聞清江防務仍由漕臣張之萬督辦,臣檄劉秉璋與銘軍合為一路,探蹤跟剿。又慮賊由汝寧、舞、葉西竄,複檄劉松山一面嚴防晉省黃河,一面截賊入洛之路,不知能否有裨。西路張逆一股,接據喬松年、劉蓉來諮,陝軍張兩翼攻剿,業已屢勝,惟恐賊循南山竄入興安等語。現已檄飭鮑超分兵由商州,山陽扼駐鎮安,以截賊竄興安之路,仍以大隊駐荊紫關防賊回竄楚、豫。鮑超因等候餉銀,尚未據報啟程日期,如東股任、賴賊蹤適至南陽數十裡之內,即應先剿東股,與淮軍會合夾擊;如業已拔隊赴秦,則不可回顧東股而誤西征之期。除檄飭相機辦理外,謹附片陳明,伏乞聖鑒訓示。謹奏。 銘軍攻克黃陂等處五案並保折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三日 奏為劉銘傳一軍攻克黃陂等處五案並保,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直隸提督劉銘傳一軍於四年五月調之剿撚,首先北行濟寧、長溝一戰,正當撚勢極熾之時,力破狂寇,軍威始振。迨後石弓山一戰而解雉河之圍,阜陽一戰而清皖境之賊。旋檄該軍駐紮周家口,約束嚴明,民情翕服。十月間調該軍為遊擊之師,扶溝大捷,立解城圍。本年正月馳援鄂境,正值賊踞黃陂,該軍奮力攻剿,一戰克之,疊次奏奉諭旨准其匯案保獎。自春徂冬,該軍往來追剿,足未停止,無暇辦理保案。臣屢次催令開單請獎,以固軍心。茲據該提督呈請具奏前來。 臣查劉銘傳一軍馬、步二十四營,人數較多,剿撚以來縱橫馳逐,戰功最偉,勞苦尤甚,此次五案並保,尚無冒濫。而臣行營委員,亦擇其勞績較深者酌量匯獎,相應繕具清單,仰懇天恩准照所請給予獎敘,以昭激勸。 除千總以下藍翎等項仍照淮軍向例造冊諮部核辦外,所有劉銘傳一軍攻克黃陂等處五案並保緣由,恭折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暫回本任仍駐徐州並陳下悃折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奏為遵旨暫回本任,仍駐徐州,並再瀝陳下悃,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臣承准軍機大臣字寄,同治五年十二月初九日奉上諭:「前因曾國藩患病未痊,軍營事繁,特令回兩江總督本任,以資調攝。並因其請以散員自效,複疊次諭令迅速回任,俾李鴻章得以相機進剿。曾國藩為國家心膂之臣,誠信相孚已久,當此撚逆未平,後路糧餉軍火無人籌辦,豈能無誤事機?曾國藩當仰體朝廷之意,為國家分憂,豈可稍涉疑慮,固執己見,著即凜遵前旨,克期回任,俾李鴻章得專意剿賊,迅奏膚功。該督回任以後,遇有湘、淮軍事,李鴻章仍當虛心諮商,以期聯絡一氣,毋許再有固請,用慰廑念。」等因。欽此。跪誦之下,感激莫名。 臣受恩極重,剿撚無功,何敢固執己見,不為朝廷分憂?惟臣屢次陳請開缺,實以兩江總督任重事繁,非病軀所能勝任,累疏所陳,均系實情,毫無虛飾,乃蒙聖恩寬假,免以弗涉疑慮,示以誠信相孚,委曲開導,無微不至,揆之古人遇合之隆,無以逾此。臣再四躊躇,欲回任,則自揣一日之精神,難了一日之公犢,終致貽誤地方;欲再辭,則臣一日不回本任,李鴻章一日不出江境,必先貽誤軍事。二重兼權,仍以軍務為重。謹遵諭旨,即於正月初旬回駐徐州,暫接兩江總督關防,俾李鴻章迅速交卸,馳赴前敵,仰副皇上殷殷訓誡之至意! 惟微臣之下忱,有不能不再陳於聖主之前者。江督為疆吏最崇之位,又為目前完善之區。臣一回金陵,則軍事之成敗利鈍不至從責於一身,卸至重之肩,居極優之缺,于臣私計,豈不甚便?惟臣久任將帥,有功則受賞,無功則免罰,既覺無以謝清議,而臣平日教人,常以畏難取巧為戒。今因告病而回任,跡涉取巧,尤覺無以對部曲。豈可便一時之私圖,盡隳平生之素守?且臣曾奏稱撚匪已成流寇,剿辦極無把握,為患方長等語,兩次密陳在案。今又擾及陝西,流竄六省,縱橫三千餘裡,剽疾如風,李鴻章一人接辦,尚恐照料難周,今即萃各路之兵將,竭天下之財力,專辦撚匪,猶難遽滅。縱其不能,亦當遵照上年九月初六日寄諭,東西兩路分別辦理。李鴻章精力方盛,新綰兵符,統籌全域,駐紮則以西路為主。臣駐紮徐州防剿,惟以東路為主,一以為李鴻章後勁之助,一以為微臣補過之資。至臣病體未痊,不能多見賓客,不能多閱文牘,業經疊次詳奏。力疾以圖軍事,斷難兼顧地方重任,惟有籲懇天恩,從容籌議,另簡兩江總督,仍俾臣以散員效力行間,感沐鴻慈,實無既極,兩三月後,臣再當剴切具奏,理合預為陳明,伏求聖慈垂察。 至中外交涉事件,臣素未講求,殊慮輕重失宜。查兩淮運司丁日昌,自廣東差旋,尚未回任。該員精思果力,熟悉洋務,合無仰懇天恩,明降諭旨,准令丁日昌暫行護理通商欽差大臣關防,必能有裨時局。臣精力衰頹,跡近推諉,曷勝戰慄悚惶之至。所有遵旨暫回本任,仍駐徐州,並再瀝陳下悃緣由。恭折由驛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近日軍情片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再,近日軍情。東路任、賴一股,盤旋安陸之臼口等處,鄂軍疊次獲勝。十二月初六日,郭松林挫衄一次,沈鴻賓營壘被圍,苦守獲全。十一日,彭毓橘、熊登武、譚仁芳等三軍在沙港地方鏖戰競日,殺傷相當。十二日,該逆逼近安陸府城,劉維楨一軍乘夜擊之,遂折而東趨。十五日,薑玉順一軍在應城迎剿,以兵力太單,未能扼截。臣接曾國荃十六夜來信,賊之頭隊已至義堂鎮,距德安府城四十餘裡,必向孝感大路奔竄等語。計算援剿之師,鮑超一軍於初九日行抵棗陽,周盛波、張樹珊兩軍初九日至隨州,劉銘傳、劉秉璋兩軍亦向隨、棗一路進發。兵力均在鄂省。 西路賊知援兵將至,疾馳東趨,此剿彼竄,備多力分,迄無制勝之策。現惟檄令鮑超、劉銘傳等軍仍向鄂東分途追剿,不知能否補救,曷勝憂憤。西路張逆一股,疊據各路報稱,賊由臨潼縣屬之交口等處渡過渭北,勢將竄擾同、朝,窺伺晉省。臣前于初九日接鮑超來文,因任、賴股匪逼近襄陽,業經自行奏明移師赴鄂,先剿東股等語。臣以籌畫月餘,無兵入秦,正深焦灼。次日接喬松年函稱鮑超若由荊紫關入秦正恐逼賊愈西,轉形棘手。若由潼關進兵,機勢較順。臣即改檄劉松山速從潼關入秦。頃據劉松山稟報,已於十六日自洛陽拔隊援秦,年內必入潼關,或可在同、朝等處設法攔剿,保全晉省完善之區。 劉松山,張錫嶸等既已入秦,應即在陝州設立糧台,仍派候補道薛書常管理。江南之餉銀、洋藥等件,擬由徐州雇備長車,解至河南省城,請旨敕下河南撫臣李鶴年,亦雇長車轉解陝州。如此分段遞運,較易集事。至三河茅津渡一帶,河凍冰堅,必須有兵與晉省夾河設防。已商之李鴻章,於淮勇中酌調一兩軍,徑赴陝州駐紮矣。謹附片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陳明皖餉支絀片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再,安徽撫臣英翰,於十月問前來臣營面商軍事,深以皖餉支絀為慮。臣亦謂整頓營規,必須月餉略裕,方可下手,斷無餉不足數而兵能用命之理。英翰擬請酌提丁漕銀兩,臣告以河南、山東均系奏留本省丁漕養本省之兵勇,盡可援例奏請。頃准英翰函稱,業經奏奉諭旨交部核議,經部議駁。擬再奏乞天恩,並屬臣列銜會奏等因。臣因病未能回任,不便會銜具奏。惟酌提丁漕銀兩之議,英翰曾與臣再三商酌,臣深知皖營兵勇除餉票外,月支一兩八錢,較之他省為最少。而十年以來,皖軍久有饑困之名,實因餉項不敷,有難以整頓者。欲力變從前之習,不可不籌有著之餉。而目前制撚之策,亦須各省兵力均足自強,乃可徐圖會剿,於大局殊有關係。即使皖軍每人每月加餉數錢,或加至一兩,尚不如淮、湘各勇之多,亦不及齊、豫各軍之數,如英翰再疏籲請,可否仰懇天恩俯如所請,出自逾格鴻慈。謹附片陳明,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出洋委員容閎請獎片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再,花翎運同銜容閎,熟悉泰西各國語言文字,往來花旗最久,頗有膽識,臣于同治二年十月撥給銀兩,飭令前往西洋,採辦鐵廠機器。四年十月回營,所購機器一百數十種,均交上海製造局收存備用。查該員不避險阻,涉歷重洋,為時逾兩年之久,計程越四萬里而遙,實與古人出使絕域,其難相等,應予獎勵,以昭激勸。 合無仰懇天恩,俯准以同知留於江蘇遇缺即補。理合附片陳請,伏乞聖鑒訓示。謹奏。 回駐徐州接篆任事折 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一日 奏為微臣回駐徐州接篆任事,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臣於正月初三日,承准軍機大臣字寄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奉上諭:「曾國藩於來年正月初旬接兩江總督關防後,即著回駐徐州,力顧東路、並顧李鴻章後路辦理糧餉,無令缺乏。江督事繁責重,此豈可以安逸之時?該督自以跡涉畏難取巧,無以對部曲,未免鰓鰓可慮。所請令丁日昌暫護通商大臣關防,丁日昌系該督所屬,即著責成該員妥辦中外交涉事件,仍由該督統率,毋庸令其護理關防。」等因。欽此。 聖恩優渥,指示周詳,聞命之下,敢不懍遵。即于初六日自周家口啟程,十五日行抵徐州府城,十九日署督臣李鴻章派員將兩江總督關防、兩淮鹽政印信並通商欽差大臣關防匯送前來,臣當即恭設香案,望闕叩頭祗領任事。伏念臣精力日頹,治軍無效,本不敢再膺繁劇,貽誤地方,仰蒙皇上訓誡再三,曲為開導,不責其畏難取巧,並諭以事繁責重,所以解釋疑慮,啟發顓愚者無微不至!循誦聖訓,感慚無地,惟有誓竭心力,圖報涓埃,常早作而夜思,求盡忠而補過,庶以仰答高厚鴻慈于萬一!所有微臣回至徐州接篆日期,恭折由驛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近日軍情並陳鮑超暫緩入秦片 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一日 再,近日軍情。任賴股匪于上年臘杪,又竄臼口一帶,欲從豐洛河搶過襄水,均經鄂中水師擊退。劉銘傳一軍緊躡賊後,疊有斬擒。正月初一日,繞出賊前,在冠山口獲一勝仗,軍氣頗振。該逆受此懲創,折而下趨。據曾國荃來信言,鮑超,劉銘傳,劉秉璋、周盛波等軍會合鄂軍,三面佈置頗密。再調李昭慶一軍由信陽至宋河,則四面有合圍之勢。但地方遼闊,賊情詭譎,不知能否聚殲等語。 查此次賊竄鄂境,忽東忽西,變遷無定,剿辦流寇,本不可以無定之賊蹤,改已定之成局。鮑超一軍前經議定援秦,不應于十二月初三日奏改援鄂。既已援鄂,則鄂事未清,不應遽奏赴秦。該提督急於立功,曾國荃亦無定見,遂均有前後歧異之處,疊奉諭旨飭責,洵屬明見萬里,無微不照。臣在歸德途次,聞任、賴亦有入秦之意,恐鮑超從荊紫關援秦,而潼關一路空虛。萬一任、賴西趨汝、洛,則秦、晉兩省均屬可慮。已于初十日檄令鮑超緊躡任、賴一股,毋令再竄秦中。凡賊在開封以西,如南陽、汝甯許州境內,均與之縱橫追逐。如任、賴至汝州、河、陝等處,亦即跟蹤西行,助晉省河外之防,為陝省援師之繼等語。 檄行去後,頃來徐州與李鴻章熟商。亦以為現僅劉松山一軍入秦,糧運已極不易,若使任、賴續竄陝省,則各軍皆須赴秦,以四五萬人之糧餉,從江南運至陝西,勢必竭蹶貽誤。自應暫留鮑超一軍於豫西攔截任、賴,不使西竄。俟任、賴一股賊情定後,再行奏調霆軍赴秦,乃為穩著。是否有當,理合附片陳明。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彭玉麟懇辭獎敘片 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一日 再,兵部右侍郎彭玉麟報捐養廉銀兩,由臣具奏。欽奉諭旨:「彭玉麟所捐養廉銀兩,著加恩查明該侍郎子弟給予獎敘。該部知道。」欽此。 當經恭錄諮會去後,茲據該侍郎諮稱:「玉麟只有一子,已得二品蔭生,胞弟一人亦已捐納道員,此皆仰賴聖恩,始得子弟均列仕籍。且察其性質均極朴魯,現惟飭令安分家居,未能出而圖報,方覺昕夕惶愧,何敢再邀獎敘?在皇上天恩,固屬有加無已,而玉麟起家寒素,屢沐高厚之恩,未效涓埃之報。藉此廉項,以盡微忱,斷不敢再邀議敘,有違初心。」等因請奏前來。臣查彭玉麟淡于榮利,退讓為懷。自帶水師以來,身居小舟十有五年,從未謀及家室。此次捐助養廉,力辭獎敘,出於至誠。應懇天恩俯如所請,毋庸再給議敘,以遂其報效之誠。理合附片陳明。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報銷款目分四案開單折 同治六年二月初八日 奏為造報軍需款目,分為四案開列簡明清單,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臣接准部諮,同治三年七月初十日內閣奉上諭:軍需報銷一事,本有例定章程。惟近來用兵十餘年,蔓延十數省,報銷款目,所在多有。若責令照例辦理,不獨虛糜帑項,徒為委員、書吏開需索之門;而且支應稍有不符於例,即難核准,不得不著落賠償。將帥宣力行間,甫邀恩錫,旋迫追呼,甚非國家厚待勳臣之意。著照該部所請,所有同治三年六月以前各處辦理軍務未經報銷之案,準將收支款目總數分年分起開具簡明清單,奏明存案,免其造冊報銷等因。欽此。 仰見我皇上獨除煩苛、務崇大體之至意。臣自咸豐三年帶兵以來,統轄日廣,條目太繁,曾于咸豐七年十二月酌擬報銷大概規模陳奏一次。十年四月,奉命署理兩江總督,即于五月附片奏明,擬自咸豐二年至十年五月,分作三案造冊報銷。並先將咸豐三年九月起至六年十二月止,作為第一案專折具奏,照例造冊諮部在案。 臣初出帶兵,並未奏派大員總理糧台。收放各款,隨時遴員經管。咸豐四、五、六、七年,以今湖南撫臣李瀚章前任守令時經手者居多;八、九兩年以江西候補知府張韶南經手者居多。十年五月忝任江督以後,始奏明於江西省城設立總糧台,派江西布政使總司其事。臣時駐紮祁門,另設行營支應糧台,添委江西建昌府知府隋藏珠與張韶南會同經理。至十一年秋克復安慶,圖攻金陵,又於安慶立糧台,名日江外糧台。調隋藏珠管理,而以江西候補知府王延長副之。其留于祁門者,支應皖南諸軍,名日山內糧台。其時張韶南物故,派安徽候補知府李興銳始終其事。其隨臣弟曾國荃,在安慶、金陵者,則有江西候補知府李作士等員,別無台局名目,但在舟次支應而已。臣統軍甚久,人數甚多,款目甚巨,而委員極少。前後十餘年,大小委員不滿四十人,以故浮費較少,頭緒易清。此臣營歷年支放軍需大概情形也。 同治三年七月,奉到諭旨,飭開簡明清單,即劄行各省台局,開送歷年所解餉項總數匯齊核對。嗣准各處陸續送齊,即於四年十一月在安慶省城設立報銷總局,派安慶江西兩省布政使綜理其事,仍令王延長、李興銳二人專司勾稽,以資熟手。又添派安徽候補知府彭嘉玉幫同查核。其江西總台案卷,則由江西布政使派委候補同知直隸州陳長吉齎至安慶會同清厘。一年以來,各該員等逐款稽查,悉心核算,開單則期於簡明,底冊歸於詳核。茲據署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江西布政司孫長紱、前署安徽布政司調任湖北布政司何璨會同詳稱:自咸豐三年九月起至六年十二月底止,前經具奏者,茲亦重開一單,列為第一案:共收銀二百八十九萬一千四百一十九兩五錢有奇,收米五萬三千七百四十九石八升有奇。共支發銀二百六十六萬七千三百七十一兩六錢有奇,支放米三千七百九十九石五鬥八升有奇。所余銀兩及余米變價等項,共計存銀二十九萬一千三百九十四兩一錢有奇。 其自咸豐七年正月起至二月二十日臣丁憂回籍之日止,陸續支放及各項雜款未經列入初案者,另開一單作為第二案:共支發銀二十九萬一千三百九十四兩一錢有奇。 自咸豐八年六月臣由原籍起複帶兵援浙之日起至十年四月底止,開列一單作為第三案:共收銀一百六十九萬一千六百七十六兩一錢有奇,收錢一千一十九串有奇。共支發銀一百六十二萬七千四十六兩八錢有奇,支發錢一千一十九串有奇。 自咸豐十年五月臣接任兩江總督起至同治三年六月克復金陵止,開列一單,作為第四案:共收銀一千六百八十五萬四千五百九十兩七錢有奇,收錢九十六萬五千五百五十二串有奇,共支發銀一千六百七十六萬三千七百七十五兩有奇,支發錢八十九萬二千八百六十三串有奇。 以上四案,均就實收實放之款逐一開報,其各軍欠餉及協濟各路銀錢等款,另行分析開單具詳請奏前來。 臣查向來軍營放款緩急多少,糧台委員得以主持其事。臣營則十餘年來無論支發何款,無不親自裁度。雖有不合例之供支,從無不核實之款目。同治二三年間,統軍至十余萬人,欠餉至十五六個月,從未有兵勇向糧台索餉滋鬧者。一由於糧台之銀隨到隨發,從無存留;一由於發餉之際,概由微臣斟酌,不與委員相干,因是差免于浮冒之弊,而即以取信於將士之心。此次匯辦報銷,為時閱十二年之久,用款至二千一百三十余萬之多,臣複加查核,均系確鑿可據。除自三年六月以後至四年五月北征之日止,臣督飭各員接辦照例報銷外,所有咸豐三年九月起至同治三年六月底止軍需款目,分為四案開列簡明清單,恭呈御覽。謹專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敕部查照辦理。謹奏。 安徽抵征比例請銷片 同治六年二月初八日 再,安徽省抵征一項,臣于同治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具奏聲明,解司庫者由藩司報銷,解糧台者由糧台報銷,乃可清款目而省膠葛。惟其中不合例之款,不特糧台有之,即司庫亦有之。其中合例者,如各官養廉俸銀等項,計司庫放錢十七萬四千八百九十六千有奇;不合例者,如田荒之州縣發給牛種銀兩,無驛之州縣發給津貼銀兩及委員薪水等項,共計司庫放錢十五萬七千二百五十六千有奇。此次辦理三年六月以前簡明清單,若將此十五萬七千餘串不合例之款列入單內,自可一併核銷。臣以抵征一項,收款本系創格,用款尤多變通。報銷不合例,司庫與糧台同,而各歸各報,則臣奏明有案,不可稍有牽混,自相矛盾。 查軍興以來,惟皖省蹂躪最久,當地方初複,公私掃地,無一錢一物以為基址,萬端締造,特立牛種津貼等名目,酌量核給,以蘇民困而勵官廉,各任藩司隨時稟商,皆由臣悉心核定,迥非照例支給者可比。將來司庫造報,應比照簡明清單之例,一律請銷,以昭核實。除飭安徽藩司將合例、不合例之款分析造報外,理合預為陳明。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敕部查照。謹奏。 補發湘軍欠餉作第四案續報之款片 同治六年二月初八日 再,此次開列簡明清單,清厘各軍月餉,除已發各款外,核算同治三年六月以前尚欠發各軍銀四百九十八萬七千五百兩有奇。內鮑超一軍欠餉銀一百余萬兩,業經該提督奏明作為各營報效、請加學額在案。徽、休兩軍十七營鬧餉,罰銀二十三萬,臣于同治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奏結亦在案。其餘金陵、安慶、皖南各軍欠餉,自三年七月起至四年臘月止,除截曠銀兩不發外,均經分別補給。臣所部湘軍十余萬人,惟劉松山之老湘營未撤,欠餉亦至今未清。此外各營,一律清楚。所發銀兩,擬於第五案照例報銷之始另列一單,作為第四案續報之款,庶簡明清單與照例造報二者年月既畫然不亂,款目亦截然不紊。理合附片陳明,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敕部查照。謹奏。 恭報自徐州起程日期折 同治六年二月十四日 奏為疊奉諭旨移駐金陵,恭報起程日期,仰祈聖鑒事。 竊臣於正月二十九日承准軍機大臣字寄,同治六年正月二十四日奉上諭:「曾國藩既經接受兩江督篆,所有察吏、籌餉及地方應辦事宜,均關緊要。且金陵亦不可無勳望素著大員坐鎮,著即回住省城,以資鎮攝。該督公忠體國,自當仰體朝廷倚畀之隆,勉為國家宣力。一切軍情並調度事宜,仍著李鴻章隨時諮商,以資裨益。」等因。欽此。 旋於二月初一日,又奉正月二十六日寄諭:「曾國藩奏赴徐接印任事一折。覽奏欣慰。著該督即遵前旨,回駐江甯省城,籌辦糧餉及地方事宜,以資坐鎮。」等因。欽此。 跪誦之下,感悚莫名。臣辦撚無效,夙夜疚心。自交卸兵符以後,鮑超大捷于湖北,劉松山屢勝於關西。雖較之去歲微有起色,而寇氛仍未大衰,殄滅尚無把握。臣展轉憂惶,以回任為可愧之事。幸李鴻章忠果耐勞,毅然以剿撚為己任,或可分宵旰之憂廑,補微臣之愆咎。而淮、湘各軍將士,人人以餉絀為慮,朝廷亦恐後路或不應於前敵,即難奏功,殷勤訓誡,至再至三。臣仰承慈訓,定於十六日由徐起行,回駐金陵籌辦一切。臣用心輒汗之病,近已漸愈,披閱公牘尚能盡職,舌端蹇澀之病,猶未痊癒。疆臣之職,每日至少須見客五六次,察看僚屬,詢訪教戒,乃為稱職。臣到省之後,加意調理,如實不能多見賓客,自度不克舉其職,仍當據實陳情,不敢以病軀戀棧。如稍可支持,自度不至曠官,亦不敢托疾飾詞,上負高厚生成之德。所有微臣自徐起程回省日期,恭折由驛三百里馳奏。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複陳祝塏被參一案片 同治六年二月十四日 再,鹽運使銜直隸候補道祝塏,經臣諮調來營,辦理營務一年有餘。上年十二月初三日,臣曾附片密保。旋承准軍機大臣字寄: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奉上諭:「前因直隸添練新軍,曾經劉長佑奏稱易州一軍,擬派前大名道祝塏為總統。茲據侍郎毛昶熙奏稱,該道員之材,止可以供驅策,若令獨當一面,恐致僨事等語。該侍郎與祝塏共事有年,知之自悉。易州一軍,著劉長佑另揀妥員派充總統,以期於事有濟。祝塏現在曾國藩軍營,能否不致誤事?並著曾國藩隨時考察,量材差遣。毛昶熙原折,均著抄給閱看。將此諭令知之。」欽此。 臣于毛昶熙原參各語,不必辨論。惟祝塏隨臣辦事,在與毛昶熙從事之後已閱四年,或者閱歷磨煉大有長進。臣向辦軍營匯保之案,稍失之寬,至於密保人員,則慎之又慎,不敢妄加一語。上年奏片中稱祝塏在豫,士心歸附,氣韻沉雄,才具深穩,能濟時艱,雖不敢信為定評,要可考驗於數年、數十年以後。臣自周家口來徐,祝塏因事遲留,未遽同行。前因劉長佑有函來調,本擬諮回直隸,仍補道員,冀有補於吏治。頃李鴻章行至歸德,與祝塏相遇,因其熟悉豫事,又檄令隨營差遣。將來是否仍回直隸,應由李鴻章酌量奏辦。理合附片陳明,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謹奏。 通籌酌解陝甘軍餉片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日 再,臣於二月初七日,欽奉寄諭:「陝省需餉萬緊,飭令于協甘專餉內按月籌銀二萬兩,專解陝西。」等因。 又於二月十五日欽奉寄諭:「甘肅餉項支絀,必得各省協濟。飭令酌量情形,每月究能撥解若干?據實具奏。」等因。欽此。 查協甘餉銀,除江海關月撥銀一萬兩外,臣於四月五日奏定每月協濟三萬兩。自五月起至十月止,按月均交楊嶽斌提餉委員轉解。十一月以後,李鴻章議定以二萬兩解楊嶽斌軍營,以一萬兩解穆圖善軍營,按月解至五年六月止,尚未絲毫短少。五年六月以後,清水潭決口,江北厘課大減。李鴻章奏明協甘之款,先盡收數分作三股。以兩股撥甘、陝督臣軍營,以一股撥寧夏軍營,約計每月尚有二萬兩。統計四年五月以後解過銀六十余萬。臣此次回任後,核計應發餉項,如淮勇各軍剿撚之師、劉松山援陝之師、鮑超援鄂之師及籌解京餉,本省應撥綠營,漕標兵餉,淮揚、太湖水師月餉,皆系無可議減之款。統算一年入數較之出數,不敷甚巨。淮軍每年正餉僅放九關,久欲設法增添,而計無所出,實為臣疚心之事。 即上海鐵廠今年擬造輪船,亦尚無款可籌。論目下江南情形,本難兼顧外省協餉,惟協甘肅軍需萬無可推諉之理。臣仍照原奏每月三萬兩之議,按月籌解。即指定之江北厘金,或月收不及三萬,亦當以他款補足,以期有言必踐。若欲于協甘之外添協陝餉,實屬無此餘力。臣再四思維,陝甘軍務本屬相聯一氣。目下甘回常竄陝境,陝撚亦近甘界,軍務本須通籌,協餉亦可融解。擬于每月協甘三萬兩內,以二萬兩解甘肅軍營,以一萬兩解陝西軍營。仍俟籌解兩三月後,察看兩省軍務,孰緩孰急,再行定議。如此通籌酌解,則甘肅軍營合之浙江劃抵之一萬兩,每月可得蘇餉三萬兩。陝西軍營每月可得蘇餉一萬兩。如此酌盈劑虛,庶足以資周轉。 理合附片複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奏撥二成洋稅銀片 同治六年四月初七日 再,臣回任後,通計餉需款目,一年人數較之出數甚巨。且有萬不容緩之事,須另行籌款者,約計數端: 如製造輪船,實為救時要策,上海開設鐵廠,在滬及洋購買機器兩副,大致已屬全備。而造船一事,則以無款可籌,尚未興辦。臣前在安慶,曾試造一小輪船,不甚得法。李鴻章苦心經營,獨得要領。現在江寧、上海各局製造洋炮、洋槍、洋火等項,均用內地匠人,能學外洋機巧。以必應速辦之事,又有可乘之時,有可用之人,而坐困於無可撥之銀,殊覺機會可惜。此一端也。 剿撚之師,如劉松山一軍,例支月餉六萬兩。入秦以後,因添發米價,運費將近七萬。今年尚僅解去兩關。該軍孤懸西陲,日與撚、回兩寇接戰,深恐餉項不繼,或生他變。淮勇諸軍,人數較多,霆軍、湘軍上年均發滿餉,淮勇僅發九關。臣寸心抱歉,久欲略為增添,而計無可出。近則蘇局厘金大減,滬厘亦遠不如前。鹽務則久無起色。似此情形,並不能足關之數,目下三、四兩關即難湊齊。夙夜憂懼,深恐無以維繫軍心。此又一端也。 撚逆馳突無定,臣常謂北以黃河防務為主,東以運河防務為主,南以大江防務為主,能守定此數處,不使賊蹤竄過一步,大局尚不致決裂。而長江上下數千里,僅恃水師,絕少陸兵。北岸沿江最要郡縣,安慶僅有兩營,揚州亦僅兩營,滁州、和州、無為州並無一兵,臣思添練數營佈置各城,為思患預防之計。免致如二月間賊竄江濱,上下千里紛紛遷避,亦以無款可籌,迄未舉行。此又一端也。 運河自清水塘以外,處處卑薄蟄塌,險工林立。前月漕臣奏修堤壩,又另片奏挑張福口引河,修復新堤三案,分別勸捐撥款辦理。臣經過淮揚察看,商民太苦,旋經營商停捐。而各工均不可緩,銀款又無可撥。此一端也。 臣在營十餘年,每謂疆臣自有籌餉之權,從不敢從支絀情形輕瀆宸聽今江南雖已肅清,民力實尚窮困。入款只有此數,出款常有加增。即京餉及協濟陝甘霆軍之餉,義亦不可少減。至製造輪船等事,福建尚奏撥鉅款新立鐵廠。江南已有鐵廠,豈可置之不辦?再四思維,實有萬難周轉之勢。查江海關洋稅一項,自扣款清結以後,提解四成另款存儲。部庫本系奏定專撥之款,未敢動用絲毫。惟現當餉需萬緊,合無仰懇天恩,俯準將洋稅解部之四成酌留二成,以濟要需。如蒙俞允,臣擬以一成為專造輪船之用,以一成酌濟淮軍及添兵等事,其餘二成,仍隨時按結報解。俟輪船辦有就緒,各軍餉項稍裕,即當奏明仍按四成全數解部,以符初議。理合附片陳請,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