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文正公全集 | 上頁 下頁 |
求闕齋讀書錄卷六 |
|
集部一 楚辭 《惜誦》:「欲邅佪以幹傺兮。」 傺,當作「際」,謂際遇、際會。《莊子》:「仁義之士貴際。」 《涉江》。 《文選》獨選此篇,無「亂曰:鸞鳥鳳皇,日以遠兮」以下一節。 《惜往日》。 自吳才老疑《古文尚書》為贗作,《朱子語類》亦數數疑之,明宣城梅氏、昆山歸氏複申其說,我朝自閻百詩後辨偽古文者無慮數十百家,姚姬傳氏獨以神氣辨之,曰不類。柳子厚辨《鶡冠子》之偽,亦曰不類。余讀屈原《九章·惜往日》亦疑其贗作。何以辯之?曰不類。 《懷沙》。 《史記·屈原傳》于「予何畏懼兮」之下多四句。 陳思王集 《箜篌引》。 此篇言盛時難恃,樂不可極。其末,歸於知命而無憂也。 《篇》。 按:解題雲:「謂長歌行者,以芳華不久,當努力行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此則有遠志而思立功於世者,殊與長歌行不類。 《豫章行》。 言賢才得知己而用之,則達則福;無知己而棄之,則窮則禍。 《蒲生行浮萍篇》。一逯欽立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魏詩卷七》作《浮萍篇薄生行》。 《塘上行》或以為魏武帝所作,或以為文帝妻甄後所作,歎以讒訴見棄。此篇之意亦同。 《門有萬里客》。 《門有車馬客》,其客多敘市朝遷變、朋舊凋落之事。此《門有萬里客》,其客自敘行役之苦。 《怨歌行》。 子建蓋以周公自喻。 《美女篇》。 美女如此容華,而安於命,不輕於求遇合,以喻士不求苟達也。 《白馬篇》。 此亦《求自試表》中之意。 《磐石篇》。 詩意大抵言生於帝王之家,處於風波之地,常有性命之憂。 「磐石山巔石。」 上「石」字有誤。當用連綿字與飄飄字對。 《驅車篇》。 此亦輕舉遠遊之意。 《種葛篇》:「恩紀曠不接。」 謂已見疏于文帝,猶婦見棄於其夫也。 《棄婦篇》。 子建見疏于文帝,屢遷國邑,有才而不見用,自嗟屏逐之臣,故以棄婦自喻。 《公燕詩》。 此在鄴宮與兄丕燕飲。時武帝在,故稱丕為公子。 《贈徐幹》。 和氏,植自喻。謂己有獻寶之責,而已遭刖也。知己,植自指。謂徐幹俟己,而己之冠亦被敝棄也。 《贈丁儀》。 首四句,賦景物。「朝雲」四句,喻用才則民被其澤,棄才則國無所獲。「在貴」四句,譏時之貴臣不以薦賢下士為意。末四句,自矢不棄良友。 《贈王粲》。 鴛鴦,喻粲。「我願」二句,喻己思引粲而無良會。「重陰」句,喻太祖。王粲最為太祖所重,故末四句雲爾。 《贈丁儀王粲》。 從軍,謂建安三十年曹公西征張魯。皇佐,指魏太祖。權家,謂兵法之權謀家也。君子,謂丁、王也。丁時為太子掾,位卑,故曰怨在朝。王時免官在家,故曰歡自營。歡怨皆有所不平,故勖之以中和。 《贈丁廙》:「君子義休偫,小人德無儲。」 偫,待也,一曰具也。儲,謂蓄積之以待無也。休偫,謂美而有餘也。 《贈白馬王彪》第五首。 同生,指任城王彰。桑榆,以日之將落喻人之將老,影響雖捷,尚不如將逝之年光其去更速也。 第七首。 言有司逼迫太甚,時虞不測之禍,變生斯須間事耳,誰能保百年哉! 《遊仙詩》。 此亦《升天行》、《五遊篇》、《遠遊篇》、《仙人篇》等作之旨。 《雜詩》第一首。 之子、遠人,當有所專指之人,若徐幹之類。《易·小過》:「飛鳥遺之音。」謂欲托之寄音信於故鄉也,轉瞬而雁之形影已不見矣。 第二首。 轉蓬、遊子,似皆子建以自喻者。本根,指京師也。 第三首。 良人,我君,皆喻思君之意。 第四首。 此首自惜有才而不得及時見用也。 第五首。 此即《求自試表》「願身分蜀境,首懸吳闕」之意。 第六首。 此亦《求自試表》之意。 《閨情》。 此亦與《棄婦篇》相近。 《七哀詩》。 按:《樂府詩集》所載又有一首,晉樂所奏凡二十八句,較本辭多十二句。 《情詩》。 此代述久役不歸之情。「遊魚」二句,言得所也。「眇眇」二句,言不如魚鳥也。 阮步兵集 《詠懷》第六首。 此首阮公以邵平自比。「膏火」二句,亦譏趨附權勢者。 第九首。 首四句阮公以伯夷自況。似亦刺趨時附勢之小人。 第七首。 魏甘露五年六月甲寅,司馬昭立常道鄉公,在月之三日,陳沆謂此詩即指此事。「三旬將欲移」雲者,謂過三旬即移秋節也。「願者卒歡好」雲者,恐其複為齊王芳、高貴鄉公之續也。 第八首。 陳沆以罄折忘歸為譏党附司馬氏者,未知然否。至謂末四句為阮公自命之詞,鑒黃鵠之失路,寧燕雀以卑棲,則深得本指矣。 第十首。 陳沆謂此章譏党附司馬氏者。愚謂前六句似譏鄧颺,何晏之徒,後四句則自況之語,言雖不能避世高舉,猶可全生遠害耳。 第十三首。 求仁得仁,猶雲求禍得禍,蘇李之誅,死自取之耳。 第十五首。 此首自述其抗志自修,遯世無悶。「千秋」二句,言榮名不足稱。「羨門」二句,言長生不足慕,但求有自修之實耳。 第十八首。 首四句,言魏祚將傾。「朝為」二句,指前此被魏之恩澤者。「豈知」六句,言夏侯之屬雲亡,殉國之人未見。景山松,似有所指之人,可信其勁節不改者。 第二十首。 陳沆以此首與「二妃游江濱」、「昔日繁華子」二章同類並觀,皆以妾婦譏司馬氏也。國藩按:歧路染絲,言變遷不定,翻覆無常,不特燕婉之情如此。即國之存亡,亦不過一反覆間耳。 第二十一首。 阮公自況之詩。 第二十八首。 首四句謂日往月來,月往日來,互有屈伸,不相仇怨。人生有達即有窮,有得即有失,又何怨哉?「豈效」二句,言不學世上小兒營營干求。朱鱉,阮公以之自況,亦遠遊遺世之意。 第三十二首。 此亦汲汲自修之意。 第三十四首。 《揚雄傳》雲:「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龍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如危行,伸也。言孫,即屈也。此詩畏高行之見傷,必言孫以自屈,龍蛇之道也。 第三十五首。 「願攬」二句,有魯陽揮戈駐景之意。「白日不移光」雲者,欲使魏祚不遽移于晉也。「天階」二句,言手無斧柯,無路可以回天也。 第三十六首。 無形,言無生之始也。《莊子》:「溯其始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生。翳華樹,日中時也,至冥則夕矣。 第三十七首。 天之道陰求陽,陽求陰,氣也。人之道男求女,女求男,情也。古人以不遇為不偶。《詩》《騷》之稱美人,皆求君求友也。此詩之望所思,亦求友之意,似有所指。言天時既嘉,道路無塵,而美人不來,能無感慨? 第三十八首。 此首有屈原遠遊之志,高舉出世之想。 第三十九首。 此首似指王淩、諸葛誕、毋邱儉之徒。 第四十一首。 首四句,謂晉氏網羅人才,庸庸者皆見錄用。「生命無期度」以下,阮公自喻其游於世網之外。 第四十二首。 首四句,言魏三祖時多良輔賢士。「陰陽」四句,指齊王芳以後之事。「園綺」八句,阮公以自喻也。上世士,即園綺伯陽之倫。 第四十三首。 此首亦遠遊遺世之念。 第四十四首。 「焉敢」二句,當有誤字。淩風樹,亦阮公以自況者。有托根霄漢,終古不凋之意。 第四十五首。 「幽蘭」四句,喻當世之賢士。「葛藟」二句,喻當世之在勢者。 第四十六首。 此首《藝文類聚》所載與今本不同,而義意近優。觀李善《文選》注,江文通《擬詠懷詩》所引與《藝文》同,亦一證也。今從《藝文》定正。國藩按:此首似以鳩自比,以明不慕高位,不貪遠圖之意。 第四十八首。 按:《上林賦》注:「焦明,似鳳,西方之鳥也。」此與鳴鳩並舉,殊覺不倫。末二句與前四句尤為不倫,疑後人所附益也。 第四十九首。 喬松,冀有國楨扶魏祚於將傾者。高鳥,自喻其遺世外也。末二句,謂有伯夷之心,而不學伯夷之跡也。 第五十首。 明達,似指一死生、齊彭殤者言之。 第五十一首。 首四句,言曹氏施厚澤于司馬,而遭其反噬。末二句,言司馬氏機智可怖。 第五十三首。 「大要不易方」雲者,謂貧富貴賤死生禍福,皆有自然之理,雖智巧萬端,不能逃出範圍之外。末二句,言花有榮必有落,人有盛必有衰也。 第五十四首。 前八句,有遠遊遺世之志。末二句,言己雖生於濁世,豈其玉石不分,隨眾人混混而昧於時代之變遷耶? 第五十五首。 按「日夕將見欺」似用季平子「日入慝作事」。 第五十六首。 鶺鴒且飛且鳴,《詩·小雅》及東方朔《答客難》皆以喻汲汲自修之士,此則似譏附勢之人。 第五十七首。 首四句,有時移勢異、舉目山河之感。「翩翩」二句,言時移勢殊,我亦遺世遠舉,不效世之聾瞶貪戀祿位茫然不知玉步之已改也。 第五十八首。 此首亦有高舉遺世之意。末二句,似譏拘守禮法之士。 第五十九首。 二三者,似亦刺魏臣而二心于晉旋盛旋敗者。 第六十首。 少年欲從軍立功而晚節悔恨者,念仇敵不在吳蜀而在堂廉之間也。 第六十二首。 此首或指孫登、嵇康之流。 第六十三首。 此首自述其韜精匿志觀物自怡之素。 第六十四首。 首二句與第九首相似,而基字不如岑字之穩。末句思妖姬,語尤不倫。疑非阮公詩,後人附益之耳。 第六十五首。 以王子晉比曹芳,以浮邱比司馬懿。 第六十七首。 此首似譏司馬懿厚貌深情,善自厲飾。 第六十九首。 明珠句,似用鄒陽明珠暗投之意。千,即投也。並一餐,即並日而食也。將損彼之有餘益我之不足,而愁毒已生,公道不可持也。 第七十一首。 此首有冉冉將老,修名不立之感。 第七十二首。 首四句刺馳騖于名利之途者。「勢路有所由」,謂趙孟能賤之也。「更希」句,即毀方瓦合,儉德避難之意。末句疑有誤字。 第七十三首。 前六句似刺賈充、鐘會之徒。 第七十四首。 「寧子」二句,謂甯戚非全不知道者,而飯牛之歌果為何事?而肯以身殉之也!薄甯戚而慕巢由,阮公之志事著矣。咄嗟,猶須臾也。言榮來辱去,辱來榮去,不過須臾間事,吾但味吾道真而已。 第七十六首:「秋駕安可學,東野窮路旁。」 秋駕,作稅駕者誤。《莊子》逸篇:「尹儒學禦,三年而無所得。夜夢受秋駕,明日往朝師。師曰:『今將教子以秋駕。』」注曰:「秋駕,法駕也。」國藩按:「秋駕」二句,言有才終至蹉跌。東野稷馬力已竭事見《莊子》。 第七十七首。 此首謂死不足憂,但恐有平生親好迫之死於非命。「同始異支流」,謂少年相好之人,中道異趣也,讎怨非他人,乃平生親呢、朝夕聞見之人。一旦異趣,談笑之際,睇睞之間,已成胡越。此有憂生之歎矣。末句疑有誤字。 第七十八首。 終身履冰,下學上達,皆嗣宗吃緊為人處。 第七十九首。 鳳皇,阮公自況也。「處非立」三字疑有誤。 第八十首。 望佳人而不見,招松喬而不來,將抱孤芳而長逝耳。 第八十二首。 此與四十四首、七十一首語意重複,別無精義。疑亦後人附益之也。 陶淵明集 《神釋》。 「日醉」二句,辨形贈影之言。「立善」二句,辨影答形之言。 《九日閒居》。 時運傾,指易代之事。淹留無成,騷人語也。今反之謂事業則無所成,于道德豈無成耶? 《遊斜川詩序》。 《淮南子》:「昆侖山有層城九重。」陶公因目中所見之層城,而遙想昆侖之層城。觀上文「臨長流望曾城」句,當是斜川有山名曾城,故愛其佳名與昆侖同耳。駱庭芝雲:「曾城,落星寺也。」然雲「獨秀中皋」,則是指山,非指寺矣。 「中觴縱遙情。」 中觴,猶大謝詩之「中飲」,即酒半也。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時三人皆講禮校書)》:「相去不尋常。」 言不近也。 「祖謝響然臻。」 《薦禰表》:「群士響臻。」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古今樂錄》載怨詩始于卞和,繼以班婕妤,蓋傷不見知之意。此篇之末,亦傷世無知己也。 《答龐參軍詩序》:「本既不豐。」 謂索臒瘠也。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回復遂無窮。」 去複來,來複去也。 「晨色奏景風。」 《史記·律書》:「景風者,居南方。」 《移居》:「相思則披衣。」 言起往相訪也。「此理」二句,言此樂不可勝,無為舍而去之也。 《于王撫軍座送客》。 王弘為撫軍將軍江州刺史。庾登之為西陽太守,時被征還京。謝瞻為豫章太守,時將赴郡。王撫軍於湓浦餞之,或邀陶公預宴。 「懸車斂餘暉。」 《淮南子》:「日至悲泉,是謂懸車。」 《與殷晉安別》。 「良才」句,指殷。「江湖」句,陶公自指。 《贈羊長史》。 劉裕破秦以後,霸業已盛,玉步將更。故前者思遊中都而九域未一,今者九域已一而世代將改,但當從綺角遊耳。駟馬不貰憂患,貧賤或多歡娛,亦公之素志也。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 謂無心遇之也。觀一苟字,明其為適然相值,非有意就此參軍也。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第二首:「巽坎難與期。」 巽,順也。坎,險也。或曰巽,風也;坎,水也。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平津」二句,言苟不慕公孫宏之丞相封侯,則棲遲山林,亦未為拙也。不由,謂不由其道也。 《責子》。 舒儼、宣俟、雍份、端佚、通佟凡五人。舒、宣、雍、端、通皆小名。 《飲酒》第二首。 榮啟期事見《列子》。至於九十,猶不免行而帶索,則自少壯至老,當年之饑寒不可勝述矣。 第七首。 此首《文選》錄入《雜詩》中。 第十一首:「顏生稱為仁,榮公歸有道。」 歸,猶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稱其仁也。曹植詩:「眾工歸我妍。」稱其妍也。此歸字與上句稱字對舉互見。 第十三首。 晉宋間以同居為同止。兩人同居,一醉一醒,淵明以醒者規規為愚,而醉者傲兀差穎耳。 第十六首:「孟公不在茲。」 孟公,陳遵也。 第十八首。 末句用柳下惠事。蓋以揚雄、柳下自比。陶公與親舊亦好縱言暢論,但不言禪代事耳。 第十九首。 彭澤之歸在義熙元年,此雲複一紀,則賦此《飲酒》當是義熙十二三年間。 《止酒》。 首六句止字俱不貼酒說,末二句止字亦不貼酒。 《述酒》。 按:湯文清公漢注《述酒》詩,定為度詞隱語,蓋恭帝哀詩。 「重離照南陸。」 司馬氏出重黎之後,以離為黎,故為錯亂也。 「素礫晶修渚,南嶽無餘雲。」 修渚指長江,即江左也。此二句言氣數衰謝。以上言晉室南渡,國雖未亡,而勢已分裂矣。 「豫章抗高門,重華固靈墳。」 劉裕初封豫章王。重華,謂恭帝禪宋也。 「流淚抱中歎,傾耳聽司晨。」 因恭帝之弑,故流淚長歎而達曙。 「神州獻佳粟,西靈為我馴。」 義熙十四年,鞏縣人獻嘉禾。西靈,當作四靈。裕《受禪文》有「四靈效征」之語。 「諸梁董師旅,芊勝喪其身。」 葉公殺白公勝,喻裕翦宗室之有才望者。 「山陽歸下國,成名猶不勤。」 諡法:不勤成名曰靈。二句以魏降漢獻為山陽公而卒弑之,喻裕廢帝為零陵王而卒弑之也。 「安樂不為君。」 安樂,公蓋以劉禪比恭帝。 「平生去舊京。」 「蔔生」句、「平生」八句,不甚可解,湯公之說亦不可通。 「峨峨西嶺內,偃息常所親。天容自永固,彭殤非等倫。」 西嶺,當指恭帝所葬之地。謂偃息丘山,天容自固,豈與尋常之壽夭並論哉! 《擬古》第二首:「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 田疇,字子泰,事劉虞。虞為公孫瓚所害,誓為報仇,不遂。陶公蓋以疇自比。 第六首:「稷下多談土,指彼決吾疑。」 稷下決疑,亦詹尹問卜之類。淵明不仕之志久定,姑托為訪蔔稷下之辭耳。 第七首。 前六句,公自詠。後四句,歎趨時附勢之人。 第八首。 首陽、易水、伯牙、莊周,陶公之志事可見矣。 第九首。 兩晉立國本無苞桑之固,幹寶論之詳矣。末二句,似追咎謀國者之不臧。 《雜詩》第一首:「落地為兄弟。」 言隨處相逢皆兄弟也。 第三首。 此篇亦感興亡之意。 第四首。 「不知老」句貫下六句。謂自少至老,只在一丘一壑之中,與親戚子孫相聚。正與「四海」句相反。末四句,謂死後縱有空名,而生前冰炭滿懷,已不勝其苦矣。 第七首:「素標插人頭,前途漸就窄。」 素髮在頭,若標識然。前途漸窄,猶雲來日漸短也。 第八首。 代耕,祿也。既失其方,則寒餒乃其理也。 第九首。 淵明未嘗有遊行之役,似因故國已亡,譬若遠行在外,無家可歸,托為之辭。後二首,亦有行役之感,不甚可解。 《詠貧士》第一首。 雲見而隨滅,鳥出而複歸,皆喻己之甘守故轍,早賦歸來也。 謝康樂集 《述祖德詩》:「弦高犒師。」,舊作晉。《呂氏春秋》載秦三帥對弦高之言曰:「之道也,迷惑陷入大國之道。」高誘注曰:「,國名也。」 「明哲垂經綸。」 明哲,指祖玄也。 第二首。 河外,謂洛陽。西晉一失,不復反正也。江介,謂金陵。東晉疆宇日蹙也。賢相,謂祖玄也。舜分十二州,東晉時有其七,故曰七州。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送孔令》。 時哲、歸客,皆指孔令也。《毛詩序》曰:「鹿鳴廢則和樂缺矣。」此雲隆所缺,謂尚有鹿鳴之意。孔以養素為榮,而己以戀位為辱,故雲愧將別。 《從游京口北固應詔》。 玉璽、黃屋二事,皆因辨名教而立之等威也,若道則有超乎二事之外者矣。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始得傍歸路。」 靈運之永嘉,必途經始寧。故宅及祖父丘墓皆在始寧,故曰傍歸路。 《鄰里相送至方山》。 資寡欲之理,為幽棲之道,豈止年歲之別,將有終焉之志。 《富春渚》:「外物徒龍蠖。」 徒龍蠖雲者,聽其或屈或伸,於己心了若無與也。 《七裡瀨》:「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 物,外物也。期,襟期也。 《晚出西射堂》:「含情尚勞愛,如何離賞心。」 言鳥含情尚知勞愛,況乎人而離於賞心也。 《登池上樓》。 虯以深潛而葆真,鴻以高飛而遠害,今以嬰俗網,故有愧虯鴻也。 「新陽改故陰。」 《神農本草》曰:「春夏為陽,秋冬為陰。」 《游赤石進帆海》。 永甯、安固二縣中路東南便是赤石,又枕海。「仲連」句,明海上之可悅。「子牟」句,言雖悅海上,仍不忘朝廷。 《遊嶺門山詩》:「威摧三山峭,汩兩江駛。」 威摧、滯汩,皆疊韻連綿字。 《田南樹園激流植援》:「樵隱俱在山,繇來事不同。不同非一事,養屙亦園中。」 樵者在山,隱者亦在山。老圃在園,吾之養屙亦在園。所以在園者亦不同,故曰「不同非一事」。 《于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解作競何感,升長皆豐容。」 解作、升長,用二卦名。 《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 「聖靈」句,謂宋高祖。「微尚」句,謂歸隱之志未遽宣陳也。「事躓」句,言愧不似史魚兩如矢之直也。「心愜」句,言慕孫叔敖三去相之賢也。兩如、三避,歇後語,究未穩愜。「盛明」二句,指宋武帝。「殊方」二句,謂己昔蒙召用。 《酬從弟惠連》。 首章喜惠連之來會。次章喜其聚而慮其離。三章敘別後得其來詩。 《初發石首城》。 「日月」句,指宋太祖也。「成貸」句,貸施也。既貸其性命,又予以官職,故曰兼茲。「晨裝摶曾颸」,曾颸,猶層飆也。摶字用《莊子》「摶扶搖羊角」字。「再與」句,前之永嘉,今適臨川,故曰「再與朋知辭」。 《道路憶山中》。 越客,靈運自謂。楚人,指屈原。「存鄉」句,亦指屈原。 「自已為誰纂」。 已,止也。纂,繼也。《莊子》曰:「夫吹萬不同,而使之自已也。」言情已止矣,不解因何複纂也。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第二首王粲。 「秣馬赴楚壤」,粲至荊州也。上宰,指魏武帝。「雲騎」二句,謂平劉表也。 第三首陳琳。 相公,指魏武帝。明德,指魏文也。 第四首徐幹:「中飲顧昔心。」 《說苑》:「晉靈公欲殺趙宣孟而飲之酒,宣孟知之,中飲而出。」國藩按:中飲,猶曰酒半也。鄭注《天官·小宰》「中字別之」,《三國志,周瑜傳》「中江舉帆」,兩中字與中飲略同。 第五首劉楨:「朝游牛羊下,暮坐括揭鳴。」 括揭鳴,疑當作塒揭鳴。揭與桀音義同。塒揭鳴,即雛鳴,謂晨也。朝遊則至於夕暮,坐則達於晨也。 鮑參軍集 《採桑》。 《陌上桑》本秦羅敷拒絕挑者之辭。《樂府解題》謂《採桑》亦出於《陌上桑》。國藩按:《陌上桑》謂夫不在而拒人,此則似與夫同處者。 《代放歌行》。 《放歌行》一曰《孤兒行》,一曰《孤子生行》。言孤兒為兄嫂所苦,難與久居也。鮑照此詩則言榮利之場不宜輕入也。此詩首四句,以蓼蟲之習苦,喻世之習于榮利朊仕,沉溺而不反者。「雞鳴」八句,極言榮利之場,眾所共趨。「夷世」十句,蓋反言以見意,向使君非愛才嫌猜不斷,則不能不臨路遲回矣。《代陳思王京洛篇》第一首。 「春吹回白日」四句,言時移事異,盛極必衰。 《代門有車馬客行》。 《門有車馬客》皆言問訊,其客備敘市朝遷變親友凋落之意也。鮑詩則並敘此客旋又別去。篤行李,猶雲珍重道途。 《代東武吟》。 《東武吟》傷時移事異,榮華徂謝也。此專言苦戰老將,傷時事之移易。「始隨張校尉」,張騫也。「後逐李輕車」,李蔡也。「密途」二句,密,近也。「近途猶萬里」,則遠者可知。「寧歲猶七奔」,則多事時可知。 《代出自薊北門行》。 《出自薊北門行》大致與《從軍行》同,而兼言燕薊風物,此則並及忠節矣。 《代陳思王白馬篇》:「埋身守漢境,沉命對胡封。」 埋身沉命,皆堅志赴敵之意。 《代升天行》。 《升天行》本求仙之意,而此詩「窮途」二句,似亦譏學仙者。 《松柏篇》:「行女遊歸途。」 行女,已嫁之女。 《代苦熱行》。 前言苦熱瘴毒,末言從軍死地,勞多而賞薄。 「菵露夜沾衣。」 菵,草名,有毒,其上露,觸之肉即潰爛。 《代結客少年場行》。 《結客少年場行》本言輕生重義,慷慨以立功名者。此則兼言晚節坎壇之狀。 《答客》。 對客自陳素抱,而終問之,亦屈原《卜居》之旨。 《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 首二句襲王粲《從軍行》調。 《詠史》:「寒暑在一時。」 所好生毛羽,所惡成瘡痏。勢利所在,變態須臾,故曰「寒暑在一時」。 《擬古》第一首。 自傷不遇,不如魯客之宦成名遂。 第二首。 前十句,以舌端筆鋒,跌宕自喜。「晚節」四句,僅以和戎見長,悼本志之變化。末二句,言今之事已異於昔之志,則後之遇當又異於今之事矣。 第三首。 志在立功邊郡。 《紹古辭》第七首:「憂來無行伍,歷亂如覃葛。」 《詩》:「女子善懷,亦各有行。」似為明遠此句之所本。 《學劉公幹體》第三首。 以朔雪白比其歲寒皎潔之性,以桃李比側媚之子希世取寵者。茲晨,冬也。豔陽天,春也。 《白雲》。 此亦輕舉遠遊之意。 《行藥至城東橋》。 此詩亦感春之屬。前十四句,言眾人爭名爭利,擾擾不休。末四句,言容華銷歇,不勝感歎。 「開芳及稺節,含采吝驚春。」 二句以草喻人也。吝,惜也。草始而開芳,既而含采,草極茂則有驚春之象,盛極則必衰,故可惜也。 謝宣城集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驅車鼎門外,思見昭邱陽。」 成王定鼎於郟鄏,其南門名定鼎門。此借用以指建康之南門,昭邱指荊州。 《郡內高齋閑望答呂法曹》:「若遺金門步。」 若字有倘能之意。 《新亭渚別範零陵》:「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遊。雲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 洞庭、瀟湘,皆範赴零陵經過之道。蒼梧則更在零陵之南,故曰雲去。零陵之水必須由江漢、金陵以東入於海,故曰水還。 「廣平」二句。 言范同廣平而聲聽方向籍,己當居茂陵之下,將於彼而求見。 《忝役湘州與宣城吏民別》:「下車遽暄席。」 暄席,即暖席也。後世所譏虯戶銑溪,亦此類耳。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以灞陵、河陽比三山,以長安、洛陽比石頭城。 《始出尚書省》。 朓兼尚書殿中郎,高宗輔政,以朓為諮議領記室,故出尚書省也。逢休明,謂齊武帝時也。「宸景」句,謂武帝崩也。「繼體」句,指郁林王昭業也。「英袞」二句、謂明帝廢郁林王、海陵王而即位也。明帝即高宗也。輕生,似朓自稱之辭,猶自稱微生、小生也。辭宮闕,出尚書省也。陪旌棨,為諮議領記室也。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西距孟諸陸。」 《周禮》曰:「正東曰青州,其藪曰孟諸,亦在八公山之東。」而雲西者,避上文耳。 「素景淪伊榖,阽危賴宗袞。微管寄明牧,長蛇固能翦。」 素景,晉也。伊榖,洛陽也。淪者,謂懷湣陷於賊庭。宗袞,指謝安。明牧,指謝玄。 「春秀良已凋,秋場庶能築。」 「春秀」句謂年華已逝。「秋場」句謂終當歸田。 《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 「北拒」句,謂周瑜破曹操於赤壁。「西龕」句,謂陸遜破劉備於西陵。「蔔揆崇離殿」,蔔揆用《詩》「卜雲其吉,揆之以日」,指吳相宅于武昌也。茂宰,指伏容。幽客,朓自謂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