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文正公全集 | 上頁 下頁 |
曾文正公年譜卷八 |
|
「壬戌」同治元年,公五十二歲 正月,公在安慶。 初一日,內閣奉上諭:「曾國藩著以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欽此。」又奉上諭:「曾國藩節制四省,昨又簡授協力大學士,其敷乃腹心,弼予郅治,朕實有厚望焉。欽此。」 初十日,奏遵旨保皖撫大員一折。又奏再陳下情,力辭節制浙江軍務一折。奏稱:圖浙之道。必以廣信為運糧之路,以嚴州為近兵之路。現在惟左宗棠一軍,不能遽達于嚴州,必俟蔣益灃之軍到衢州後,兩路並進,取勢漸緊。所以規複浙江者在此,所以保全江西、皖南者亦在此。至臣所以再三瀆陳不願節制四省者,非因浙事既已決裂,有諉過之意。實因權位太重,恐開斯世爭權競勢之風,兼防他日外重內輕之漸。機括甚微,關係甚大。又奏:遵旨保舉李朝斌、喻俊明、任星元、丁泗濱等四員堪勝水師總兵之任。附片奏:前浙江巡撫羅遵殿殉難杭州,已奉旨賜恤,旋經禦史高廷祜奏請撤銷恤典。苛刻之論,殊欠公允。仍請從優賜恤,並將隨同殉難之家屬等一併旌恤,以彰忠節。王有齡以糧盡援絕,見危授命。其在任時,迭被參劾,難保無身後之訾議,請並從優議恤,以為以死勤事者勸!又片奏參安徽巡撫翁同書釀成苗逆之禍,兩次失守,不能殉節。請旨革職議罪,不敢因其門第鼎盛,稍為遷就。又片奏報徽郡解圍及各路軍情大概。 是日,奉到諭旨,李續宜調安微巡撫,嚴樹森調湖北巡撫。欽頒令箭、令旗、王命旗牌到營。 十一日,批飭江西藩司停止州縣官吏攤捐之案。公謂地方親民之官,必須令其曠然無累,然後可責之以民事,不至苛取民財也。 十七日,公奉到協辦大學士之旨。公弟國荃授浙江臬司,蔣益灃授浙江藩司,陳士傑授江蘇臬司。鮑超補浙江提督,並賞穿黃馬褂。從公奏也。 二十日,左公宗棠擊賊于開化縣,破之。 二十一日,新購外洋火輪船一號到安慶。公出閱視,派委員弁管帶,配以兵勇,于江面試行之。 二十二日,拜折恭謝天恩。附片奏稱:自去秋以來,臣一門之內迭荷殊恩,感激之餘,繼以悚懼!墾求于金陵未克以前,不再加恩於臣家,庶可以保全功名,永承聖眷。前此迭奉保薦督撫大員之旨。封疆將帥,乃朝廷舉措之大權,豈敢干預?疆臣既有征伐之權,不當更分黜陟之柄,不特臣一人為然。凡為督撫者,辨之不可不早,所以預防外重內輕之漸,兼杜植私樹黨之端。庶幾紀綱彌肅,朝廷愈尊矣。 賊竄吳淞口,上海告急。鎮江府城屢被賊攻撲。又分股渡江,撲江浦、浦口官軍營盤。趙公景賢堅守湖州府城一年民餘,糧援俱斷,文報亦梗阻不得達。大學士翁公心存奏蘇中士民結團抗賊,望曾國藩如慈父母,請飭該大臣派一素能辦賊之員,馳往援剿。侍郎宋公晉條陳恢復江南大略。是時公屢奉籌畫全域,派援江浙之旨。於是日具奏浙江之事,必俟左宗棠進攻嚴州,蔣益灃進駐衢州,鮑超進抵甯國,乃有下手之處。江蘇之事,必先清江北,次及江南。現催李鴻章募練淮勇,酌撥湘軍數營,駛赴下游,察看情形,再行馳奏。江浙賊勢浩大,盡占富庶之區,財力與人數皆數倍於官軍,不敢過求速效,以至僨事。又奏徽州官軍勝仗郡城解圍一折,隨折奏保張運桂、朱品隆、唐義訓、劉松山等十三員,陣亡參將黃和鳴等四十六員名,開單請恤。附片奏:鮑超一軍在青陽大獲勝仗,陣亡弁勇唐泗和第十一名請恤。又片奏:江蘇紳士議借洋兵剿賊之事,上海本通商之地,借洋兵以保守人財則可,若令攻剿蘇州、金陵,代複中國之疆土則不可。蓋以現在攻城,而無助剿之師,將來克城,又無防守之師,專恃洋兵,洋人或見德而生怨望,不可不慮。維時上海已設立公局,會同洋人防守。公諮商巡撫薛煥,言蘇州、金陵非可以幸襲而得,目前權宜之計,只可借兵防守滬城,尤當坦然以至誠相與,不可稍涉猜疑,致礙大局。其函致蘇州紳士,言之尤詳。 二十四日,奉到上諭:「賊氛日熾,而該大臣等章奏寥寥,南服惓懷,殊深廑念。其如何通籌全域,緩急兼權,著將一切機宜,隨時馳奏,以紓懸系。欽此。」 李公鴻章募淮勇到安慶,公為定營伍之法。器械之用、薪糧之數,悉仿湘勇章程,亦用楚軍營規以訓練之,撥湘勇數營以助之。兩省將卒,若出於一家,然公所教也。 二十六日,諮瀕江各省督撫商定長江通商章程。飭善後局查辦保甲,公自核定門牌團冊之式。 是月,李世忠收復江浦、浦口二城。賊糾撚匪圍攻潁州府,勝保公督師援之。彭公玉麟補授兵部右侍郎。 二月初二日,公拜折奏稱:忝列戎行,奏報甚少,其所以硜硜自守者,蓋亦有故:一則不輕奏謠傳之言,一則不輕奏未定之事,一則不輕奏預計之說。因此三者,遂蹈遲延之咎。臣忝非常之遇,倚任彌重,延訪更殷!嗣後擬十日奏事一次,有急則加班具奏。所有諭旨垂詢之件,謹分條詳複:其一,計曾國荃、楊載福、張運蘭回營之期;其一,李鴻章募練淮勇,二月可以成軍,擬由陸路馳至鎮江;其一,攻搗金陵必先清後路,腳跟已穩,面後可進;其一,李續宜籌派兵勇,援潁州之路;其一,左宗棠援剿浙江,必從衢、嚴之間下手;其一,上海籌措洋兵,以助防守之法。凡六條。 飭安慶藩司核定厘金卡局支發軍餉坐支章程。 初四日,閱視李公鴻章營勇及所部程學啟、膝嗣林等營。 多隆阿公大破賊於廬州城外,盡平賊壘。 初五日,奉到上諭:「曾國藩奏瀝陳下情,遵保皖撫各折片,具見該大臣慮遠思深,實深嘉悅!己明白宣示,仍令該大臣節制四省矣!朝廷黜陟之權,原非封疆大吏所能侵越。第該大臣簡任綸扉,督理江皖,膺股肱心膂之寄,朕疇諮嶽牧,延訪甚殷,該大臣圖濟時艱,不當稍有避嫌之見,方合古大臣知無不言之義。嗣後如有所知,不妨密封呈進,以備採擇。欽此。」同日奉上諭:「曾國藩曉暢戎機,公忠體國,中外鹹知。當此江浙軍務吃緊,生民茶炭,若非曾國藩之悃忱真摯,豈能輕假事權?所有江南、安微、江西、浙江四省巡撫提鎮以下,仍歸曾國藩節制。該大臣務當以軍務為重,力圖攻剿,以拯生於水火之中,毋許再行固辭。欽此。」時又因三載考績之典,奉上諭:「大學士湖廣總督官文,久任封圻,虛懷延攬,於吏治戎行,均能整飭,著交部從優議敘。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曾國藩,督軍辦賊,勤勞罔懈,于江皖地方,疊複名城,戰功卓著。甄拔所部將士,堅能稱職,前經簡授協辦大學士,仍著交部從優議敘。四川總督駱秉章,前在湖南巡撫任內,剿辦賊匪,不分畛域,其所薦舉人才,尤為有裨實用,自升任川督,辦理丹稜股匪及整頓地方,均能妥速,著賞加太子少保銜,用示嘉獎。欽此。」 初六日,專弁入都,齎奏登極賀表。 初八日,張公運蘭假滿還抵皖。 初九日,李公續宜抵任來見。公派提督成大吉等進軍固始,以援潁州。左公宗棠擊賊于遂安縣,大破之,克復縣城。 初十日,拜發萬壽賀折,專弁入都。又代弟國荃奏謝天恩一折。 十二日,馳折奏安徽省城仍宜設於安慶。前此改建廬州,系一時權宜之計。安慶處濱江適中之地,足資控制。至大江水師戰船千餘號,炮位三千餘尊,逐年積累,成此巨觀。事定之後,江防仍不宜撤。請專設長江水師提督一員,添設將弁額缺若干,均候吏、兵二部詳核議奏。附片奏:江海雖同一水面,而風濤氣候各殊。楚軍水勇戰船,但可用之江面,未可以出重洋。臣料粵逆所掠江楚之民,必無遽能縱橫海上之事。又附片奏:浙江衢河淺窄,不宜水軍,江西劉於潯水師專防本省汛地,不能赴浙援剿。又奏採訪忠義第六案,附片奏:委員王敬恩請恤。 十五日,公弟國荃至安慶,所募湘勇以次集於皖境。是日,奉到上諭:「江蘇布政使著曾國荃補授,即赴新任,毋庸來京請訓。該員系兩江總督曾國藩之弟,例應回避,惟該省軍務緊要,需員辦理,著毋庸回避,以資得力。欽此。」又以李元度補授浙江臬司。 二十二日,拜折代弟國荃奏謝天恩。附片奏參新授臬司李元度請革職,交左宗棠差遣。又具折分條奏報軍情:其一,曾國荃募勇已經抵皖,飭今進剿巢縣、含山一帶;其一,李鴻章帶勇擬會同曾國荃,攻剿江邊一路,沖過賊中,以期速達鎮江;其一,多隆阿進攻廬郡大捷,傷亡亦多,需稍事休息,再圖進攻;其一,李續宜派兵援潁情形,由李績宜具奏;其一,左宗棠剿賊大捷,克遂安城,由左宗棠詳報;其一,援浙之軍必須蔣益灃到後,乃能合力兜剿;其一,湖州孤懸賊中,無路赴援,惟聞城中糧米足支數月,或可保全;其一,徽州解圍後,改令朱品隆接防郡城,派張運蘭老湘營為遊擊之師;其一,上海有高橋、蕭塘之捷,當可保全。馮子材仍守鎮江。凡九條。公出城巡閱新到之湘勇七營。 二十四日,公弟國荃啟行,督軍沿江岸進剿。 李公鴻章成軍八千人,擬瀕江而下,傍賊壘沖過,以援鎮江,計未決。二十八日,上海官紳錢公鼎銘等籌銀十八萬兩,雇洋人輪船七號,駛赴安慶,以迎李公鴻章之師。定以三次載赴上海。 是月,上海官紳借洋兵連破賊於浦東,賊少卻。勝保公督兵援潁州解圍。 三月初一日,紮調張運蘭扼婺源白沙關,以防賊竄江西之路。 初七日,鮑公超擊援賊于青陽城外,破之。 初八日,李鴻章領所部勇第一起三千人,由安慶附輪舟啟行赴滬。公拜折奏謝京察從優議敘恩。又馳報李鴻章一軍改由輪船赴滬啟程日期一折。又馳折奏稱:東南寇氛蔓延日久,生靈之塗炭深矣!臣受命兩年,無一兵達于蘇境,無一旅進攻甯國。左宗棠苦戰衢、嚴,獨任其難,不克分兵往助。趙景賢困守湖州,堅貞蓋世,不克設法往援。徙有兼轄之名,並無統籌之實。倘蒙聖恩收回成命,俾臣稍釋神魂之震懼,尤感聖慈之曲盡矣!又查廣東一省,財力殷富,為東南之冠,請特派大員,馳赴廣東辦理厘金,專供蘇、浙、皖三省之餉。附片奏:浙江殉難提督饒廷選,請於廣信府建立專祠。又附片奏報各路軍情。又片奏新授河南歸德總兵蕭孚泗,現在曾國荃軍營,隨同進剿;記名總兵陳由立,經河南撫臣奏調,現在鮑超軍營,圍剿青陽。該二員仍留原營,均未便飭赴河南。 十三日,公弟貞幹破賊於荻港舊縣、三峽等處,賊壘皆平。 十四日,李公鴻章所部勇第二起,由安慶啟行。公派黃翼升附輪船赴上海,察看下游地勢賊情。 李公續宜赴六安州督師,以規潁、壽。 十五日,公弟國荃破賊於望城崗。 十六日,鮑公超克復青陽縣城。 十八日,公弟國荃破賊於銅城閘。 十九日,克雍家鎮賊壘。 二十日,克巢縣、含山二城。 二十一日,公弟貞幹克復繁昌縣城。 二十二日,公弟國荃克復和州城。鮑公超連克石埭、太平二縣城。 左公宗棠剿賊于江山、常山之境,連戰破之。 二十三日,公弟國荃攻克裕溪口。二十四日,攻克西梁山沿北岸賊壘,悉破平之。 公馳折奏報青陽克復,隨折奏保婁雲慶、馮標等二十七員,陣亡將弁羅春鵬、李遇春等十七員名,開單請恤。附片奏:水陸各軍破賊於荻港、舊縣、三山等處,一律肅清,陣亡將弁劉照志、王虞廷、劉華泗三名請恤。又片陳報皖浙各路軍情。又具折複奏江浙紳士請借洋兵規復蘇、常各屬城邑,臣謬膺重寄,治軍無狀,致使蘇省士民迫於水深火熱之中,為此不擇之呼籲。此皆臣之咎也!以目前之賊勢,度臣處之兵力,縱使洋人轉戰內地,實無大枝勁旅與之會剿,尤為可愧!請飭下總理衙門照會洋人,定議於先,或不至責怨於後。又奏擬結晉承堯罪名一折。 二十七日,公弟貞幹破賊于魯港。 二十八日,鮑公超克復涇縣。公劄節鮑超派兵援湖州。 三十日,公弟貞幹克復南陵縣城,李公鴻章全軍抵上海,奉旨署理江蘇巡撫薛煥授通商大臣,專辦中外交涉事件。詔以副都禦史晏端書赴廣東,辦理厘金稅務。 是月,金陵賊黨渡江北竄,都興阿等軍擊破之。 維時公統制各軍,公弟國荃循江北岸,至於和州;公弟貞幹循江南岸,至於南陵;彭公玉麟派水軍中江而下,助剿兩岸。是為直搗金陵之師。李公鴻章領湘、淮陸勇,佐以黃翼升淮折水軍,突過賊境,是為援剿蘇、滬之師。大江以北,多隆阿公為圍攻廬州之師,李公續宜有派援潁州之師。大江以南,鮑公超為進攻甯國之師,張公運蘭等為防剿徽州之師,左公宗棠為規複全浙之師。十道並出,皆受成於公。公建節於安慶,居中控馭,廣輪數千里。此外,如袁公甲三及李世忠淮上之師,都興阿公防江北之師,馮子材、魁玉守鎮江之師,或不出自楚軍,或不歸公節制,均奉旨統籌兼顧。軍書輻湊,英彥風驅,上而朝端倚畀之隆,下而薄海想望之切,洵千載一時矣! 四月初二日,張公運蘭等軍克旌德縣城。 初四日,公馳折奏水陸各軍克復北岸巢縣、含山、和州三城,奪銅城閘,雍家鎮、裕溪口、西梁山四要隘。隨折奏保李成謀、李朝斌、劉連捷、張勝祿等二十四員。又折奏官員擊敗大股賊眾於三山夾,乘勝攻古繁昌縣城。隨折奏保曾正明、黃潤昌等七員。附片奏報南陵克復,統計沿江兩岸克城池九座,關隘五處,並報廬州、甯國、湖州等處軍情。又馳折奏鮑超一軍連破賊壘,克復石埭、太平、涇縣三城,陣亡將弁劉蘭桂等二十四員名請恤。又奏遵查閩浙總督慶端事蹟一折。 初五日,水師進攻金柱關。 初六日,公出閱湘勇操演。 初七日,巡視谷米局、火藥局。 十五日,馳折奏水陸各軍會克魯港,陸師攻克南陵縣城,彭玉麟馳赴下游銅陵、西梁山一帶,察看進兵形勢。又奏報徽州防軍克復旌德縣城一折。又奏江南鄉試現難舉行,仍請展緩酌辦一折。附片請開複余述祖革職處分。 多隆阿公攻克廬州府城,賊潰走壽州。多公追擊,大破之。賊酋陳玉成自投壽州,苗沛霖縛獻勝保公軍前斬之。 二十日,公弟國荃引軍渡江南岸,會合水陸各軍,克太平府城。二十一日,攻克金柱關、東梁山賊寨。二十二日,克復蕪湖縣城,水師進攻江岸賊壘,下抵大勝關。 公核定賑廠章程,給與饑民錢米,毋或不均。出示曉諭城廂內外居民,綏輯約束。 李公鴻章會洋兵收復青浦、奉賢二城。 三十日,奉到上渝:「該大臣調度有方,深堪嘉尚!曾國荃等宣力戎行,連克要隘,洵足以褫賊魄而快人心!若不量予恩施,將何以昭激勸?頭品頂戴江蘇布政使曾國荃著交部從優議敘。候選同知直隸州知州曾貞幹,著賞給迅勇巴圖魯名號,以示鼓勵!朝廷賞功罰罪,一秉大公,非獨有厚于該大臣也!該大臣惟當督飭曾國荃等乘勝進攻,盡殘丑類,同膺懋賞,毋再固辭。欽此。」 是月,都興阿公軍破賊于揚州,李世忠追擊竄賊,破之。江北肅清。浙江官軍收復台州府城,上海洋兵由海道收復寧波府城,浙東之賊少衰。皖北之賊由河南竄人陝西境,陝中亂作,回民交訌。詔多隆阿移軍入秦。公與官文公商,留多公部將石清吉等十營,防守廬州。 五月初三日,公馳折奏水陸各軍克復太平府城、無湖縣城、金柱關、東梁山要隘,開單奏保王明山、李成謀、李朝斌等二十七員。附片奏保道員黃冕、李瀚章、趙煥聯等九員,前往廣東隨同晏端書辦理分卡、抽收厘金。又附片複奏奉旨,籌議江蘇巡撫宜駐鎮江,居適中之地。扼形勝之區,責成新任巡撫李鴻章辦理。又片奏結莫祥芝參案,留營差委。是日,又具密折複陳勝保、袁甲三辦理軍務優劣情形,請責成李績宜專辦安徽軍務。其時曾奉密諭,飭公籌議也。 湖州失守,趙忠節公景賢被執不屈,其後死于蘇州。 公弟國荃攻克大勝關、秣陵關、三汊河賊壘,會合水師攻克頭關、江心洲、蒲包洲賊壘,遂進軍金陵城外,駐營雨花臺。 初四日,鮑公超擊賊於寒亭、管家橋等處,大破之。 初五日,核減江西丁漕規費,永定章程。 初十日,核定皖南茶引捐厘章程,出示曉諭茶商,期歸劃一。 十三日,課試在皖委員。 公弟國荃破賊于六郎橋。 十五日,鮑公超破賊于抱龍崗,越敬亭山,進攻甯國府。 十七日,馳折奏官軍水陸並進,迭複秣陵關、江心洲等要隘六處,官軍駐金陵之雨花臺。附片奏報浙江、徽、寧等處軍情,並稱曾國荃一軍進逼金陵,屯劄南面一隅,洪逆見慣不驚,無恇懼之意。此時宜以全力會辦江南,先複財賦之區,則各省可以次剿辦矣。又奏特參私行遠揚之將領以肅軍紀一折。鮑超所部營官陳由立、餘大勝、鄭陽和均保至總鎮,任意遠揚,請將該員等革職。並請敕下湖南撫臣,派員押回皖南原營,通諭各路軍營,不准輒留投效將弁。以懲扈跋之風,杜效尤之漸。附片密陳軍營積習,設法懲究,並請將分統霆營宋國永授以總兵實缺。又片奏查複馮子材所部兵勇滋事情形。 十九日,馳折奏鮑超一軍進攻寧郡,破賊於寒亭、管家橋等處,逆壘悉平,陣亡將弁鄭永福等十八員名請恤。附片奏淮揚鎮總兵黃翼升統帶水師戰船,於本月十二日駛過金陵、前赴鎮江、上海一帶,請令其接署江南水師提督員缺,節制松、滬各軍。又片奏參江西河口厘務委員向紹先弊混巧取,請即革職。又奏遵查克復沿江兩岸城隘出力員弁六案,並保開單請獎一折。 二十日,出示曉諭江西通省軍民,劄飭各府州縣,永定徵收丁漕畫一章程。 二十三日,楊公載福假滿回營,至安慶見公,尋出視水師于金陵。 李世忠降眾凡數萬人,不領官餉,專兩淮鹽利,委員至安慶請餉。公籌撥軍火銀米以給之,世忠感悅。 二十八日,拜發萬壽賀折,又專奏代弟國荃、貞幹恭謝天恩一折。 是月,李公鴻章收復南匯縣、川沙廳,賊大股犯青浦、嘉定,洋兵敗退,上海戒嚴。李公鴻章擊賊於虹橋,大破之,松江圍解,滬防亦解嚴。李公屢奉移駐鎮江之旨,至是以上海軍務吃緊,遂奏請直攻蘇州,不復移軍矣。 六月初三日,公與彭公玉膦修元臣余忠宣公墓。工畢,詣墓前致祭。 時皖省印委各務,懸缺以待人,乏員差委。公定以每日接見州縣佐雜三人,與之久談,而訓之以吏治。 西洋兵既為賊所敗,遂有調印度兵來滬大舉會剿之說,公接總理衙門諮文,深恐江浙士民大遭蹂躪,慨然憂之。 初六日,具折複奏:請勿裁撤南洋通商大臣之缺,改為長江通商大臣,專辦瀕江四省中外交涉事件。所有廣東、閩、浙三省,即由監督道員經理。又奏揀員署理安徽各府州縣之缺,開單呈覽。附片奏稱:安徽地方漸次克復,急須講求吏治,請敕下吏部,于本年新進士、拔貢兩班掣簽分發之時,皖省多分十數員,庶幾正途較盛,氣象一新。又片奏:上海賊氛四逼,李鴻章不能移駐鎮江,多隆阿統軍入陝,不克會剿金陵。並附陳鮑超、曾國荃兩軍大概情形。又片奏新授甘肅臬司劉於潯在江西本省防務緊要,暫難赴任。又奏報江西紳商捐餉開單請獎一折。 公弟國荃擊援賊,卻之。 初十日,金陵大營營官張壯勇公勝祿擊賊陳亡。 十五日,鮑公超攻克甯國府城。賊目洪容海以甯國縣城歸順,鮑公撫納之,因其眾收復廣德州城。公飭鮑超選留降眾二千人,其餘設法遣散。 十六日,金陵賊大股撲營,公弟國荃擊退之。 公諮複總理衙門,力陳借印度兵助剿之為害,宜設辭以謝之。 二十二日,具折奏稱:洋人有另調印度兵來秋間大舉之說,臣以此事函商左宗棠、李鴻章二人,皆稱洋人未必果有其事。然既有所聞,宜由總理衙門與在京公使查詢確實,然後申大義以謝之,陳利害以勸之。如其不見聽,則須申明前議,進攻無助剿之師,克城無防守之卒。吾方以全力與粵匪相持,不宜再樹大敵,惟當以謙退,忠信相與,不事猜疑,免生枝節,庶有忍有濟也。附片奏報甯國克復及各路軍情。又片奏浙江失守,降賊之員林福祥、劉齊昂、米興朝請由左宗棠訊明正法。又片奏提督江長貴請假回籍葬親,所部各營暫令唐義訓兼轄,酌量遣撤,以節餉需。又奏採訪忠義第七案一折。附片奏陽湖、休甯等縣紳士楊錫嘉、汪念祖、胡澤順等殉難情形,匯入第七案,分別請賜旌恤。 是月,公次子紀鴻以縣試案首人學。 七月初二日,馳折奏金陵陸軍屢卻悍賊,陣亡總兵張勝祿,請從優議恤,將弁劉永祥、鄢蘭亭二員請恤。又奏鮑超一軍圍攻甯國,克復府城詳細情形,出力員弁,開單請獎。陣亡將弁馬勝奎、楚訓武等十一員名請恤。附片奏賊目洪容海投誠,酌籌招納。又具折奏查明江西被害州縣,蠲免錢糧分數。附片奏請恩旨豁免江西各州縣歷年攤捐之款,俾州縣無賠累之虞,而民間無科勒之苦,吏治可臻上理。又附奏奉諭旨擇保西北各省藩臬人員一片。又請暫緩江南、江西三省軍政一片。 初四日,查閱輪船機器。 初六日,李公續宜聞訃丁憂,公兼署安徽巡撫印務。李公以所部成大吉、蕭慶衍、蔣凝學、毛有銘等軍,歸公調度。 初十日,公馳折奏安徽撫臣李續宜聞訃丁憂,請按照胡林翼丁憂之例,賞假數月,仍令回皖署理撫篆。附片奏報近日軍情梗概。又奏採訪忠義第八案。又奏請暫緩江南武圍鄉試。又片奏楊載福更名嶽斌。 夏秋之間,暑雨失時,疾疫大作,各路軍營多染疾病。皖南諸軍為最甚,死亡甚多,浙江大營次之,金陵大營亦染疫病。皆暫事休息,未遑攻剿也。 十七日,左公宗棠擊賊於油埠,破之。 袁公甲三告病卸任。奉旨授李續宜為欽差大臣,督辦安徽全省軍務。二十一日,公具折代李續宜奏陳請假回籍治喪,仍請仿胡林冀之例。又請袁甲三暫緩交卸督師之任,附片奏接奉寄諭,飭查軍情,奏報袁甲三、李續宜駐劄之處,路近而較速;臣奏報往返,取道湖北、河南,道梗而較遲。茲開呈前三次拜發折片,以備查核,有無疏失之處,並陳明各路軍營疾病過多,未能近剿情形。 袁公甲三委員押解已革鹽運使金安清等至安慶,歸公訊辦。其李世忠全軍,歸公節制調遣。 李公續宜奏報丁憂之疏未入,接奉督師之旨,李公病已逾月矣。是月奉上諭:「該撫現丁毋憂,著即在軍營穿孝,改為署理巡撫,毋庸賞假回藉。欽此。」又奉上諭:「欽差大臣科爾沁博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著統轄山東、河南全省軍務,並調度直隸、山西兩省防兵。所有剿匪事宜,即著會商欽差大臣李續宜妥為籌辦等因。欽此。」又奉上諭:「勝保著以欽差大臣,督辦陝西軍務。欽此。」於是多隆阿公一軍,有旨令公酌量調度江北裹下河一帶,鎮江馮子材一軍,皆有旨令公統籌兼顧矣。 李公鴻章克青浦城,分軍會洋兵渡海入浙江境,收復余姚縣。蔣公益灃領湘勇五千人,由長沙啟行,取道江西以赴浙。 八月初二日,出示諭鄉民捕蝗。 初三日,李公續宜至安慶。苗沛霖退出壽州城及正陽關,李公續宜派蔣凝學引軍入守壽州。蕭慶衍守霍邱縣。成大吉、毛有銘兩軍分守三河尖及固始縣。總兵王戴駟留守六安州城,而自扶病回省城,見公商奏,力請回籍。撚匪犯穎州境,各軍連擊,破之。 十二日,馳奏迭奉諭旨分條複陳一折:其一,多隆阿一軍援秦之局,中變回鄂,當駐紮南陽一帶,鄂、豫、秦三省交匯之處,為遊擊之師。其一,裡下河之防,請責成都興阿嚴密防堵。現商令楊嶽斌親赴下游察看佈置,又擬趕造太湖水師戰船,防剿蘇、松,騰出黃翼升水軍,專防淮揚,以符原議。其一,李世忠軍眾五六萬人,據有城池,自為風氣,擅淮鹽厘金之厚利,勢難繩以法律。且其擊退賊股,功未可沒,擬姑循其舊,不設機心,不禁遏其利,不拒絕其求,但不甚資其力,亦不輕調其兵,暗銷其予智自雄之氣,將來或不至於決裂。其一,李鴻章不能離滬,移駐鎮江,應責成馮子材耐苦堅守,不作出剿之計。凡四條。附片奏:曾國荃、鮑超、左宗棠各營,皆因患病者多,未能攻剿。李續宜患病未痊。繼以哀毀,肌肉全瘦,苦不令離營回籍,恐難速痊。是以該撫自奏陳情,未便勸阻。又奏籌辦廣德州受降事宜一折。洪容海降眾數萬,但令選留三千人,編立五營,餘皆資遣回籍,請給洪容海遊擊虛銜,其部下頭目等,請分別給予頂戴。附片奏豫省派員招募湘勇一節,請停止以節糜費。又片請旨飭江西循照前案,按月撥解漕折銀四萬兩,協濟徽、寧餉需。又奏採訪忠義第九案。附奏烈婦焦王氏等匯案請旌一片。 李公續宜陳情疏入,奉旨賞假百日回籍,假滿仍出督師,以唐訓方署理安徽巡撫,袁公甲三仍留督防臨淮。 廣德州降眾叛亂,洪容海率其党一萬人自拔奔回甯國。 二十九日,公馳奏遵旨查複湖北撫臣嚴樹森被參各款一折,附奏遵旨查複江蘇巡撫薛煥被參各款一片。又因何桂清逮訊時,呈出司道公稟,請退守蘇州一節。奉旨飭將薛煥、查文經等查明參辦。公具折奏稱督撫權重,由來已久,司道以下,承迎風旨,不敢違拒,若此類者,無庸深究。疆吏以城守為大節,不當以僚屬一言為進止;大臣以心跡定罪狀,不必以公稟有無為權衡。附片奏廣德州降眾複叛,現籌辦理情形,賊之大股,將並竄皖南,而鮑超、張運蘭、朱品隆等軍疾疫大作,張運桂已病故,左宗棠軍病者過半,曾國荃金陵營中染病者亦逾萬數,深恐羸卒不足以當強寇。皆由臣以菲材,妄竊高位,上幹鬼神之譴,莫救厄運之災,中夜以思,不勝焦灼! 公每日以吏事、軍事、餉事、文事分條分時,以次清理,定為日課。 是月,賊犯上海,李鴻章力戰,破賊於七寶街。洋兵克慈溪縣。浙江官軍收復處州府。左公宗棠擊賊于龍遊縣,大破之。 閏八月初四日,定江西厘局章程。是時厘金收數漸減,公劄飭各卡局委員比較每月收數,以增減為優劣。 十一日,葬桐城儒士方東樹、戴鉤衡、蘇厚子等六人,皆因亂未葬者。並為立石,以表其墓。 十二日,馳折奏唐訓方暫署皖撫,仍應駐紮臨淮,接統袁甲三一軍,使楚、皖官軍聯為一氣。附片奏陳大江以南疾疫盛行,寧國境內最甚,金陵、徽州、衢州次之。水師及上海、蕪湖各軍,亦皆曆疫繁興,死亡相繼。鮑超一軍死者數千,其猛將如黃慶、伍華瀚等先後物故。鮑超、張運蘭、楊嶽斌皆染病甚重。皖南道姚體備、營務處甘晉,則一病不起。天降大戾,近世罕聞,惡耗頻來,心膽俱碎!若被賊匪撲犯,戰守俱無把握,甚至欲逃走以待再振而不可得。臣自度薄德菲材,不足以挽厄運,而支危局。請旨簡派在京親信大臣,馳赴江南,分重大之責任,挽艱難之氣數,庶幾補救于萬一,臣斷不敢稍存推諉,致誤戎機。奉上諭:「朝廷信用楚軍,以曾國藩忠勇發于至誠,推心置腹,倚以挽救東南全域,自諸軍進逼金陵,逆匪老巢已成阱檻。惟以艱難時會,誠不易得,迭經寄諭,總以毋徙求效旦夕,惟當立足不敗之地,以俟可乘之機,矧茲疾疫繁興,各軍將士疫病之餘,詎忍重加督責!該大臣惟宜愈矢忠誠,拊循加意,使軍心益固,沴氣潛除!各營病疫將士,其各傳旨,優加存問!本應明降諭旨慰勞,誠以事關軍務,或恐人心疑懼,奸宄從而生心,賊人轉益張其兇焰。我國家深仁厚澤二百餘年,當此艱危時勢,又益以疾疫流行。將士摧折,深慮墮士氣而長寇氛!此無可如何之事,非該大臣一人之咎!意者朝廷政事,多所闕失。足以上幹天和。惟當齊心默禱,以祈全消沴戾!我君臣當痛自刻責,實力實心,勉圖禳救之方,為民請命,以冀天心轉移,事機就順。至天災流行,必無偏及,各營將士既當其厄,賊中亦豈能獨無傳染?該大臣郁憤之餘,未迫探詢。刻下在京,固無可簡派之人,環顧中外,才力氣量如曾國藩者,一時亦實難其選。該大臣素嘗學問,時勢艱難,尤當任以毅力,矢以小心,仍不容一息稍懈也。欽此。」公接奉此旨,讀之泣下! 十七日,專差奏皖南加廣學額中額一折,請給徽州捐生一折,報銷淮北課鹽一折。 二十日,蘇州賊大股援金陵,圍撲官軍營盤。賊結壘二百餘座,日夜環攻。公弟國荃力戰禦之。 鮑公超軍挫于新河莊。賊犯甯國府,鮑公入城拒守。二十三日,李公續宜啟行回籍,唐公訓方到任。 二十四日,拜發萬壽賀折。 二十七日,馳折奏陳皖北一帶楚軍單薄,不能分撥。李績宜所部將領五人,才位相埒,難相統馭。並陳明苗沛霖詭譎多端,不易言撫,惟赦其罪而不資其力,猶不失為中策。附片奏報金陵、甯國兩處軍營被賊大股撲犯,將領士卒皆為病所苦,防守尚無把握。總由微臣德薄位尊,莫挽厄運之故,憂惶無已。又片奏臣軍前調黑龍江馬隊二百餘員名,隨同轉戰,屢有功績,因水土不宜,抱病者多,應資遣回旗,以資休息。 是月,蔣公益灃軍至浙江,克復壽昌縣城。 九月初一日,安徽藩司馬新貽奉旨暫統臨淮官軍。 初六日,甯國縣城失守。 十二日,公馳奏彙報各路軍情一折:雨花臺營壘賊以大股百道環攻,此金陵之可慮也;甯國之賊,欲由間道上犯江西,此甯國之可慮也;小丹陽之賊,由東壩拖過戰船,時圖出江,沖斷江中糧路,北水師之可慮也;河南撚匪竄擾鄂境,有取道皖北回援金陵之說,而皖北各城空虛,深恐逆蹤闌入,此皖北之可慮也。現在調派各軍,移緩就急,力圍挽救。惟皖北地廣兵單,現調提督成大吉一軍,由三河尖馳赴英、霍,相機防剿。仍請敕下多隆阿迅速東還,駐軍舒桐,兼顧皖、鄂則兩省,大局幸甚!附片奏報甯國縣城失守,徽州、旌德兩城首當其衝。唐義訓守徽州,朱品隆守旌德,兩處兵力皆單,未知能堅守否。又片奏江西省厘務,數月以來,解數寥寥,藩司李桓總辦糧台,兼管厘局,經理不善,已添委甘肅臬司劉於潯訪察商情,署鹽道孫長紱專司月報,整頓積弊。臣統軍過多,欠餉太久,徒受攬江右利權之名,究無濟蘇皖饑軍之實,不能不力圖補數之法。又片奏查明巢湖水師營官黃國堯,于咸豐八年在廬郡陣亡情形,請從優議恤。 時賊船過東壩者,分佈固城、南漪諸湖,欲沖出大江,楊公嶽斌,力疾扼守金柱關。公派陸軍數營,往助防守。 金陵之賊,環雨花臺官軍營盤,日夜猛攻,挾西洋開花炮,自空中擊下,呼聲動地。公弟國荃督軍苦守不退,面受槍子傷,血流交頤,仍裹創巡營,以安眾心。公弟貞幹駐營江幹,力戰以通饋運。大營軍火,賴以接濟,與賊相持兼旬。初五日,擊賊破之。十二日,擊賊又破之。攻撲之勢稍衰。都興阿公派兵千八百人渡江助守。公念湘軍疾疫之餘,繼以大股逼犯,恐局勢決裂,日夕徬徨,寢不安席者數旬,而江西協餉多掣時,公益憂之。 十四日,公作《三字箴》,其清字箴曰:「名利兩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欽。」慎字箴曰:「戰戰兢兢,死而後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勤字箴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繼日。公言此十二語,當守以終身,遇大憂患大拂逆之時,庶以此免于尤悔耳。 十八日,水陸軍合擊賊于金桂關,大破之。二十一日,又擊破之,毀賊船幾盡。金陵之賊,開地道,用火藥轟官軍壘壁。公弟國荃力戰,拒破之。令軍士于營內掘隧以迎之,賊不得逞。李世忠攻賊於九洑洲,稟請分兵援金陵,公批劄止之。 二十七日,馳奏彙報軍情一折,金陵、甯國、蕪湖、金柱關戰守大概,並陳明調度各軍,有與前奏不符者,視乎各路緩急之形。又奏採訪忠義第十案。附片奏:宿州二郎山練總馬維敏、喬元功等結寨禦賊,為賊攻陷,殉難者二千餘人。請照陳亡例,賜恤建祠,以褒忠節。又奏績溪縣孝烈婦胡程氏請旌一片。 是月,李公鴻章克嘉定縣城。賊複犯青浦,李公大破賊于四江口,滬防肅清。賊攻鎮江,馮子材破賊于湯崗。 多隆阿公督師入陝西。 十月初五日,公弟國荃擊賊,大破之,俘斬數萬。自閏月二十日以後,賊三十余萬圍撲營盤,百計攻轟,公弟國荃苦守四十六日,至是大捷,賊乃解圍竄江北。 十一日,唐公訓方啟行,赴臨淮關,袁公甲三回籍。 十二日,公馳折奏水陸官軍,迭獲勝仗,力保蕪湖、金柱關要隘,賊舟存留無幾,江西肅清,陣亡副將郭明驁請照提督例議恤。將弁洪得勝、王明元請恤。又折奏毛有銘一軍,在潁州西路迭破撚圩,毀其老巢,仍回駐皖、豫邊境。附片奏報金陵撲營之賊解退,蕪湖等處,防守穩固。前奏可慮者四端,今三患稍舒,所慮專在甯國一路,若能支持一月,新募之勇漸集,或能力遏凶氛。是日,又具折奏保鮑超一軍疊克青陽、石埭等四城,出力員弁開單請獎。又奏保曾國荃一軍迭克太平、蕪湖等各城隘出力員弁,開單請獎。附片奏稱保案所開之員,有隨後病故者。不及查核扣除,俾逝者得獎榮以飭終生者,亦觀感而圖報矣。鮑公超軍在甯國府,賊擾灣沚,斷其糧路。公派陸軍由繁昌、南陵讓陸運以接濟之。 賊攻旌德縣,公諮商左公宗棠,調所部王文瑞一軍援旌德。 十七日,賊大股攻撲九洑洲李世忠之營,旋渡江北竄。 十八日,張公運蘭離營至安慶見公。公令其買舟回籍養病,其所部老湘營以總兵易開俊、劉公山分領之。 朱品隆等軍破賊於旌德。十九日,賊解圍去。 湘軍在壽州正陽防守者,時為苗練所殺害。僧王督師河南,奏請撫苗以剿撚。苗沛霖上書僧王,極詆楚軍之失。公察苗沛霖有意挑釁,恐其沮壞大局也。又因皖北兵單,賊方北竄,調蔣凝學一軍移營而南,毛有銘、蕭慶衍等軍皆移駐廬州之境,以避苗練,即以防皖境也。 二十七日,馳折奏縷陳金陵官軍苦守四十六日,力戰解圍情形,道員劉連捷等七十三員開單請獎,陣亡副將倪桂等二百七員名開單請恤。附片奏:金陵援賊雖退,傷亡將卒太多。甯國、旌德兩城同時吃緊。自金陵以至徽州,地段太長,賊股太眾,皖北十餘城,毫無準備。實恐遣敗決裂,盡墮前功。仍請簡派大臣會辦諸務,稍分臣之責任。又片奏湘勇駐防壽州正陽關,與苗練逼處太近,挑釁抅怨,無有已時。刻下皖北正苦無調防之兵,擬撤出蔣凝學一軍,並抽撥霍邱防兵,調防廬州、巢縣一帶,以遂苗練之私,以成僧格林沁急欲滅撚之志。是日,又具折奏保張運蘭、朱品隆、唐義訓戰守徽州,軍中出力員弁,開單請獎。附片奏:張運蘭因病回籍,請旨將易開俊、劉松山二員授總兵實缺,以資鈐束。又奏請暫緩三省查閱營伍之期一折。 賊之竄江北者,攻和州,陷含山縣。二十八日,陷巢縣。公乃劄留新募淮勇之張樹聲、吳長慶等軍暫緩赴滬,分守無為州及廬江縣,調霍邱之湘軍駐防舒城。公弟國荃派軍回守西梁山,尋又派軍紮東梁山。 廣德州賊竄陷績溪縣。 是月,浙東官軍會洋兵收復上虞、嵊縣、新昌三城。 江忠浚補授安徽布政使。 十一月初一日,賊陷和州。 初二日,唐義訓、王文瑞收復績溪縣。 初三日,旌德之賊竄擾太平、黟縣之境,直趨祁門。 初四日,賊圍涇縣,易開俊引軍入城守禦,卻之。 初七日,祁門縣失守。 初八日,奉上諭:「江蘇布政使曾國荃著賞給江綢黃馬褂料一件、小卷江綢袍料一件、白玉喜字翎管一枝、白玉柄小刀一把。曾貞幹著加恩以知府用。欽此。」 初十日,唐義訓、王文瑞收復祁門縣城。賊回竄石埭。 十二日,公馳奏彙報軍情一折,江北含北、巢縣、和州失守,調度防剿,並陳明甯國各軍戰守情形,績溪、旌德、太平、黟縣賊蹤。奏稱:秋冬以來,群盜如毛,南北環逼,前奏請多隆阿移師東剿,今則秦人方痛深水火,何敢瀆請?惟請飭貴州提督江忠義,統率所部赴皖防剿,大局幸甚!附片奏報祁門失守。又片奏撤回蔣凝學一軍,分防穎州、霍邱兩處。調毛有銘、蕭慶衍兩軍移駐舒城,以防賊上竄。是日,又具折奏保水師迭克沿江城隘出力員弁,開單請獎。又折奏浙江省城失守時潰走之副將陳步高等,訊明定擬。 十八日,公弟靖毅公貞幹卒於軍。是日奉到以知府用之旨。 公出城巡視鹽河,委弁勇修壕牆一百八十六丈,核定工程。 十九日,水師破賊於三汊河。 二十日,鮑超聞訃丁優。公以甯國軍情緊急,批令在營穿孝。 二十一日,公出城巡視城壕。 二十二日,聞靖毅公之卒,公哭之慟,派弁赴金陵迎護其喪。 二十七日,馳奏欽奉諭旨分條複陳一折:其一,毛有銘、蕭慶衍之軍由舒城拔營,取道巢湖之南,進攻運漕鎮。其一,李世忠軍於九洑,此次賊竄北岸,該提督亦屢接戰,有所斬擒,惟賊股太眾,未能堵截。其一,曾貞幹已於十八日病故。由臣德薄,殃及手足。其蕪湖要地,留防兵力尚厚。其一,洋將白齊文奉調赴援金陵。該將遷延不進,且毫無紀律,應由李鴻章嚴行懲辦。其一,查賊酋李秀成蹤跡。其一,催李續宜銷假回營。凡六條。又奏旌德、涇縣解圍,績溪祁門克復一折。奏保王文瑞、王開琳等五員,陣亡總兵胡太旗、參將劉永勝、遊擊張仁興請恤。附片奏:甯國一帶軍勢漸穩,鮑超丁母憂,請毋庸開缺,改為署理。又折奏結金安清、汪耀奎參案。又奏採訪忠義第十一案。附片奏:定遠縣練總陳鼎霈等殉難請恤。 賊自金陵解退後,其一股複由東壩拖過戰船,以圖出江。公所派水陸防軍,破之於護駕墩,毀賊船二百餘號。 鮑公超擊賊于馬頭鎮柳鋪,大破之。 是月,左公宗棠克復嚴州府城,李公鴻章克復常熟縣城,多隆阿公奉旨授欽差大臣,接受關防。勝保革職逮問。 十二月初五日,石埭賊陷竄青陽縣,朱品隆棄旌德不守,移剿青陽。 初九日,靖毅公靈柩過安慶。公出迎,撫棺慟哭,入城受吊。 初十日,水師擊三汊河賊壘,破之。蕭慶衍等會水師克運漕鎮。公調蔣凝學一軍稱駐舒城。 十二日,具折奏遵旨籌派水師將弁兵勇,演習輪船火器。奏保總兵蔡國祥堪以統轄,參將盛永清等七員堪以分領。又申明楚軍水勇難以出洋,輪船配用楚勇,須堅守前議,但用之于江面。又折奏賊由九洑洲分股上犯李世忠一軍,堵戰獲勝情形。請敕下山西巡撫,將應解月餉迅解該營,以資接濟。陣亡副將程自有、汪德喜、知縣胡學詩諸恤。附片奏報各路軍情。又片奏調道員隋藏珠回營當差。 是日,又具折奏保李續宜所部成大吉、蕭慶衍等軍援剿潁州,霍邱出力員弁,開單請獎。又折奏夏秋以來,厲疫繁興,將士官吏嬰疾而殞命者,殆以萬計。其中功績卓著者九十六員名,匯案開單請恤。張運桂、黃慶、伍華瀚、沈寶成、周成南五員,功績尤多,請從祀湖南昭忠祠。附片奏伍華瀚之父文生伍宏鏗,于咸豐四年在寧鄉陣亡請恤。 十三日,奉到上諭:「曾國藩一門忠義,不避艱險,兄弟均在行間,為國宣勞,深為嘉悅!不料曾貞幹遽爾病故,覽奏曷勝悼惜等因。欽此。」又奉上諭:「曾貞幹自赴江南軍營,屢著戰功,朝廷早欲擢用,因曾國藩再三懇辭,擬俟江甯克復後從優獎勵。茲以力疾督戰,積勞病故,悼惜殊深!雖未經曾國藩奏請給恤,而曾貞干係效力疆場,戰功卓著之員,著即追贈按察使,即照按察使軍營立功後病故例議恤,以示優異。欽此。」 十六日,公作季弟墓誌一篇。 二十日,靖毅公靈柩登舟回湘,公行遣奠禮。毛有銘一軍近剿巢縣芙營蓉嶺,小挫。 宣城縣屬之金寶圩,為賊所攻陷,殺掠甚慘。其練眾及難民之脫出者,公給銀米以賑之,編立營伍,安置於蕪湖縣,凡數千人。 二十一日,公弟國荃擊賊于穀裡村六郎橋,破之。 二十二日,蕭慶衍擊賊於銅城閘,連破之。 二十三日,青陽之賊竄回石埭。 二十四日,具折代弟國荃,貞幹奉謝天恩。 二十五日,朱品隆軍收復青陽縣城。 二十七日,複奏欽奉諭旨併案條陳一折:其一,壽州撤回湘軍以後,苗練尚無據城以叛之跡,正宜推誠相待,無庸派兵戍守,使反側者無以自安。其一,李世忠驕亢任性,目前無甚扞格,將來或須示以檢制。其一,楊嶽斌軍守金柱關,以防東壩賊船,彭玉麟駐守裕溪口,以防巢湖賊股,戰爭方急,不能移紮下游江面。其一,洋人用兵,其長處在器械精堅,步武整齊,其短處在口糧太重。若使官軍學習其法,恐未得其長,而先圖增餉。其一,金陵賊勢方強,未易言撫。至其自拔來歸,當禁約軍士,不得妄加殺戮,以導向化之路。凡五條。附片奏報水師攻三汊河,陸軍克運漕鎮,及金陵官軍勝仗,皖南各路軍情。又奏保湖南東征籌餉局出力官紳,開單請獎一折。附片奏保江西補用道黃冕、湖南署潘司惲世臨主持東征餉事,尤為出力,請旨優獎。 是月,賊又由東壩拖過載船,以窺蕪湖。於是賊船過東壩者,前後三起。 是歲,發逆撚匪糾合大股迭犯湖北之西北境,官文公調楚軍擊退,全楚肅清。 駱公秉章、劉公蓉調派湘軍,大破賊酋石達開於敘州之境。 江公忠義剿匪於湖南、廣西之境。毛公鴻賓檄調回湘,募楚勇萬人以援皖。 都統富明阿幫辦江北軍務,吳公棠署漕運總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