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元好問 > 元好問文集 | 上頁 下頁
墳雲墓銘


  南陽靈山僧法雲,往在鄉里時,已棄家為佛子。遭歲饑,乃能為父母挽車,就食千里。母亡,廬墓旁三年,號哭無時。父歿亦然。山之人謂之「墳雲」,旌其孝也。元光二年冬十二月夜中,僧給詣師求講法界觀,明旦出門,見庵旁近雨雪皆成花,大如杯碗狀。居民聞之,老幼畢集,其在磚瓦上者皆持去,文士為賦詩道其事。又山之東,水泉不給用,講學者患之。一日,寺西岩石間出一泉,眾謂純孝之報也。世之桑門以割愛為本,至視其骨肉如路人,今師孝其親者乃如此!然則學佛者亦何必皆棄父而逃之,然後為出家耶!

  師臨汾人,姓劉氏。七歲不茹葷,十一出家于洪洞之圓明,師僧智真。二十五旦戒,受義學於廣化僧慧,學禪于韶山義公。來南陽,主崇勝之觀音院。住靈山,為之起報恩寺。以正大三年冬十二月十五日,壽六十四,示疾而化。弟子四人,覺懿、行思、行了為上首。明年,起塔於山前。

  劉鄧州光父,師鄉曲也,知師為詳,托予銘其墓。予以劉為不妄許可者,乃為之銘。銘曰:

  僧雲之來晉臨汾,六年居廬哭親墳。
  地泉觱沸天花紛,孝聲香如世普熏。
  何以表之今有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